微短剧应着力打造精品(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3:47 来源: sp20240429

  微短剧只有立足讲好故事,去除内容水分,让人物有成长、故事有发展、画面有美感,才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近日,在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上,管理部门、创作者、专家学者对活力涌动的微短剧进行深入探讨,就如何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创作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微短剧作品上线数量和观众规模显著扩大,已成为我国网络视听领域主体庞大、创作活跃、生态多样的重要类别。

  伴随移动互联网普及,在网络视听领域,小体量、快节奏的内容呈现方式受到用户青睐,微短剧应运而生。微短剧看似只是短视频的剧集化或长视频的浓缩版,实则在视听语言、内容逻辑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影视类别。微短剧的出现,开辟出一条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的新渠道。

  短小精悍的微短剧,单集最长不超过15分钟,最短甚至不足60秒,在有限的篇幅内高频呈现剧情亮点,悬念感强,情节紧凑。微短剧以横屏和竖屏两种形式出现。横屏微短剧更像网络剧的微短化,节奏快、反转多,同时兼顾剧情连贯性。北京市广播电视局2022年“青春中国梦”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项目入选作品《反诈风暴》,讲述公安民警破获诈骗案、帮助人民群众挽回财产损失的故事,24集、每集10分钟的体量容纳10余个案件,并辅以反诈知识普及,创作难度不亚于长剧。竖屏微短剧以短视频平台为主要播出渠道,基于上下滑动的观赏模式,在剧情设计上压缩出场人物数量,更强调人物对话、角色表情和情绪刻画,人物画面突出、现场感强。山西省广播电视局指导创作的《二十九》以竖构图为主,单集出场人物只有三五个,镜头随人物之间密集的对话来回切换,主人公仿佛站在观众面前说话,带来沉浸式观看体验。

  不论横屏还是竖屏,关键都在质量水平。小体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让微短剧迅速受到观众欢迎,形成网络视听新的“流量高地”。近一段时间,一批专业创作者加入,带动微短剧优质作品创作。例如,在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2022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中,首次单列“网络微短剧”专项,《大妈的世界》《中国节气——谷雨/春分奇遇记》《老吴的传承》《开挖掘机怎么啦》等作品上榜,精品化成为创作者的心之所向。

  微短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在创作各环节强化精品意识,以小切口讲好故事,提高内容质量。无论是剧情铺陈还是镜头叙事,无论是编导演还是服化道,无论是后期剪辑还是特效制作,只有各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整体才会有好的呈现。在这方面,传统影视剧创作经验值得借鉴。只有立足讲好故事,去除内容水分,让人物有成长、故事有发展、画面有美感,才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为了博得眼球,一些微短剧一味追求剧情反转、密集爽点,出现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等问题。为此,管理部门在加大内容审核和运营监管力度的同时,也注意对精品内容创作进行指导与扶持,一批创作者正努力探索微短剧题材内容新空间,微短剧的精品内容供给也在持续提升。

  优秀的影视作品,无一不是各环节齐心协力、认真打磨的成果。微短剧的策划立项、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宣传推广,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支撑。微短剧要发展壮大,乃至与电影、电视剧、动漫、音乐等艺术形态同台竞技、融合发展,还需要建设起整个创作传播链条的人才队伍,让有创意、懂技术、有情怀的人才投身微短剧行业,为观众带来更多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精品佳作。

  作为新兴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正拔节生长。创作者应当开掘新题材,弘扬正能量,不断优化创作流程和创作方法,着力打造更多微短剧精品。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18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电白:疍家墟变网红直播打卡地 - 广西柳州一夜入冬 市民短袖换冬装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电白:疍家墟变网红直播打卡地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3:48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茂名11月19日电 题:广东电白:疍家墟变网红直播打卡地

  作者 梁盛 梁晶晶

  渔网、渔船、草屋、贝壳……满眼都是疍家人以海为生的场景。记者近日走进疍家墟,看见三五成群的游客,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影,也有不少网红在现场打卡直播,忙个不亦乐乎。

  疍家墟位于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南海街道晏镜社区塘霞村。疍家墟项目运营商负责人介绍说,疍家墟是茂名市率先建成的乡村振兴样板墟,也是电白乡村振兴成效的展映,从前,塘霞村只是南海边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

  疍家墟分为三个片区进行建设,依托塘霞村背后的晏镜岭,联动周边的中国第一滩景区、冼太夫人影视基地等资源,“以景带村”,其中,塘霞客厅以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塘霞俚街聚焦疍家传统文化,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塘霞年例广场则侧重于展示乡村民俗文化。

  塘霞村村民林伯告诉记者,过去,出海捕鱼和制造皮鞋是塘霞村民两大传统生计,以渔为生、以船为家的日子最苦,过的是风雨飘摇的日子。如今,贫穷的小渔村像玩魔法般大变样,村道全部硬底化,基础设施如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雨污管网、垃圾收集站、文体设施和公共厕所等应有尽有。

  疍家墟留住了乡愁,也广开了致富门路,连村里外出谋生的年轻人都纷纷回来了。墟上常常遇到外出的疍家人、外来的疍家人以及疍家人后代,他们说到疍家墟既可以游览小渔村美丽蜕变后的风情风貌,又可以寻找记忆中的温情。

  “疍家墟不仅带来大批游客,也带旺渔业产品的销售,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工作有收入。村中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年轻人搞摄影、办民宿,奔头大,干劲足。由于客流量大,疍家墟周边300多间客房,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全部爆满。村里的土地实施流转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从零的突破到100多万元人民币,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林伯如是说。

  在疍家墟俚街,市集摊位众多,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不乏特色鲜明的手工艺品,更诱人的是墟街两旁的各式茂名本土美食,爆汁的蚝炸、酥脆的豆饼角、嫩滑的簸箕炊、软糯的糖心糍,都让游客食欲大增。

  吃饱喝足后,游客们可以转入皮鞋街,参观晏镜传统制鞋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亲自体验一番手工制作皮鞋的全过程,甚至还可以定制一双个人专属皮鞋。(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