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雪之地”如何孕育无温差的“冰雪梦想”

发布时间:2024-05-02 03:02:17 来源: sp20240502

  如果以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为参照,“东北的冰雪运动实力,几乎代表整个中国的冰雪运动实力”——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冰雪运动排行榜上,东三省占据绝对优势,北京、内蒙古、新疆等北方省(区、市)次之,而缺冰少雪的南方省份通常有着相似的面貌: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缺硬件。

  但正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上,不少南方队伍完成了全国冬运会“首秀”,更以运动员的活跃表现成功“破圈”,展示了近几年冰雪运动在南方发生的巨变。尤其此前与冰雪运动强省有明显差距的雪上项目,登上领奖台的不乏“从小没见过雪”的选手。

  “十四冬”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大跳台比赛中,南方代表团包揽了前三名,此前从未获得全国比赛冠军的广西小将甘佳佳以149.60分夺得金牌,为广西代表团夺得冬运会历史首金,云南队陈铝道、四川队何廷佳分获亚军和季军,这场比赛中不乏中国该项目冬奥会参赛第一人吉林队荣格、多次获得全国冠军的黑龙江队任子妍等知名选手;而在该项目青年组比赛中,摘得冠军的16岁小将熊诗芮来自四川队;此前,来自汕头的17岁姑娘黎睿霖获得“十四冬”自由式滑雪女子双人雪上技巧公开组铜牌,尽管这枚冬运会奖牌也为广东队创造了历史,但参加过冬青奥会的黎睿霖在赛前已经有“将目标锁定冠军”的实力。

  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动下,南方队伍在本届冬运会上表现亮眼并非偶然。为备战北京冬奥会,非冰雪强省都加大了冰雪运动“四季拓展”“跨项选材”的力度,且得益于近年来国内冰雪人才选拔和交流互动机制逐步完善,越来越多来自“无雪之地”的运动员才纷纷闯入皑皑白雪,敢于拥有“没有温差的梦想”。

  他们来自“无雪之地”

  “十四冬”首枚金牌产生于2023年7月22日,摘得这枚金牌的是广东女子冰球队,她们以6战全胜的战绩强势夺冠,令广东代表团的首次全国冬运会之旅亮相惊艳。此外,代表团规模多达191人,也展现了这个年平均气温在20-22摄氏度的典型南方省份“有备而来”。

  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2018年,国家队跨界跨项选材来到广州,6岁开始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练习蹦床项目的黎睿霖迎来了人生转折。从夏季项目到冬季项目,扑面而来的就是温度的变化,“在崇礼接近零下30摄氏度,我袜子穿了三双,裤子穿了三条,手套也戴了两层,想尽各种办法保暖,最后还是被冻哭了。”但一次次迎面撞开风雪后,黎睿霖看见了自己的潜力,坚持了5年,她将短期目标定为“进入世界杯前二十名”,因此,她在赛前就知道自己有能力登上“十四冬”领奖台。

  和风雪正面交锋,并非每个人都能坚持,同批被选拔的选手中,李牧赛是和黎睿霖一起在国家队坚持下来仅有的两个孩子。原本要冲击“十四冬”自由式滑雪男子雪上技巧领奖台的他,因训练受伤无法上场,但几乎每个选手完成比赛,他都会鼓掌喝彩,听见颁奖仪式上前三名的名字,他兴奋地介绍:“这是我队友,这是我以前的室友,这是黑马,我们都觉得他有能力,这次终于圆梦了。”

  “团结、开放和包容。”15岁才从蹦床转项到滑雪的李牧赛被项目的特殊氛围所吸引,“每个运动员都很拼命,不会让你轻易超过他,大家都会捍卫自己的优势,但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互相交流,不会藏私”。他记得,之前在国外训练和参赛时,遇到堀岛行真、金斯伯利等名将,他上前请教,对方都会倾囊相授,“雪道也是需要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协作才能修好的,这个项目就像一个大家庭”。

  这种“一起打拼”的魅力,寒冷、伤病都无法削弱。因此,李牧赛鲜少提及转项过程中的困难,即便在日本参赛时受伤,他也以“体验了一下日本的救护车”笑着带过。当时因积分不够未能参加北京冬奥会,他也没有沉溺于遗憾之中,而是将目标锁定米兰冬奥会。毕竟,于他而言,这次转项并非仅仅转换赛道,而是出于热爱为自己做的人生选择,“自由式滑雪,没有太多条条框框,需要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这很符合广东人的特性”。

  “滑雪需要鼓励教育,得引导运动员发自内心地去挑战。”广西自由式滑雪队主教练陈杨曾是蹦床世界冠军,退役后成为广西蹦床队的单跳项目主教练,2018年,队内6名运动员通过跨项选材进入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及大跳台国家集训队,有英语特长的他被抽调为工作人员一起“转项”。

  教练“转项”比运动员复杂得多。通常情况下,外籍教练负责安排全年的训练计划和每个队员的成长规划、赛季目标等,陈杨需要充当翻译、技术指导以及运动员的生活“管家”,“买菜、做饭、开车等,啥都干”。可对他而言,最大的压力源于队员的安全问题,“滑雪是个高危项目,南方孩子接触雪比较少,他们对于风向、风速、雪温的变化感知相对会迟钝一些”。作为教练,陈杨得充当“观察员”及时给运动员建议,可他同样缺乏雪上经验,“如果是我影响了运动员,让她出了问题,我会内疚一辈子”。

  南北方的“冰雪候鸟”

  “广东的冰雪项目起步比较晚,但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后,就利用各地市体校资源,通过跨项选材向国家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就是广东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财富。”据广东雪上技巧队领队庞秀芬介绍,广东拥有丰厚的技巧类运动项目人才储备,如蹦床、技巧、体操等,有条件通过合理选材发展雪上技巧类项目。而“十四冬”能展现实力,是在具备人才资源的情况下,与冰雪强省强强联手的结果,“如与黑龙江、吉林通过联合培养,快速补短板、填空白”。她透露,“十四冬”后,这种合作不光局限于竞技体育,还将在群众体育和冰雪产业方面助力广东冰雪项目的发展。

  广西的冰雪运动发展路径也十分相似。据媒体报道,目前,广西冬季项目共有32名本土运动员,主要开展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花样滑冰、高山滑雪等竞技项目。据陈杨介绍,通常夏季的训练集中在成都气垫雪场,到11月底,他们就转战到吉林长白山等北方雪场开展冬季训练,一直到次年的3月,而这也是大部分南方省份“冰雪候鸟”的轨迹。

  还有一部分“候鸟”是从北方冰雪强省来的。“南方运动员得适应北方冬天的冷,我们得适应南方夏天的热。”四川滑雪队教练陈璨曾是一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选手,2003年转项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单板滑雪运动员,2009年,23岁的陈璨入职哈尔滨体育学院,从助理教练员做起,逐步开启自己的教练生涯,大多数时间,她的工作和生活重心都在东三省,可随着南方省份发展冰雪运动的需求增加,她也开始了“南迁”。

  2020年,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哈尔滨体育学院以高校合作的形式共建四川单双板滑雪队,陈璨作为参与共建的教练员来到成都,成为培养四川冰雪人才的主力军,她负责选材及训练,而四川则在运动员保障、提供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除了场地之外,还给队员配备了队医和体能教练”,这些都帮助运动员迅速成长,“小队员有相关项目的运动基础,有的才练了两三年,就能参加‘十四冬’”。

  “南方的基层体校建设完备,人才池很大。”在陈璨看来,南方省份冰雪项目发展的速度,也影响着我国冰雪项目的生态,她记得,以前参加全国比赛单板项目就二三十人,但现在参赛者能过百人,“激烈的竞争中,就能看见中国冰雪发展的未来”。

  可发展伴随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有南方省市教练坦言,由于该省人才储备尚不丰厚,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有队员从国家队回到地方队,就面临缺乏场地训练的问题,“我们虽然有室内雪场,但像U型池这样专业要求较高的项目,就无法展开训练”。该教练透露,“十四冬”期间,借助联合培养的方式还能基本保障队员训练,但比赛结束后,如何为选手提供进一步发展的资源保障,是决定项目能否真正“活”起来的关键。

  “场地问题一直是个困扰。”陈璨透露,早年间,适合专业训练的场地仅黑龙江亚布力雪场,此后,哈尔滨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也修建了场地,包括举办“十四冬”的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都为早期训练提供了便利,但随着项目发展,对场地的专业性、多样性也有了更高要求,一些固有场地便很难适应运动员训练、比赛的需求,“加上现在南方运动员扩充了人才队伍,僧多粥少的情况才更突出”。

  “但国内滑雪热度的变化,已经吸引了一些国外的冰雪专家参与进来,现有的冰雪人才未来也能反哺到各地,为更年轻的选手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在陈璨看来,“十四冬”的赛事平台已经展现出全国对于冰雪运动“无温差的梦想”,“相信随着更多重要冰雪赛事落地,能加速我们冰雪运动环境专业化的进程”。

  本报扎兰屯2月2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卞立群】

“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国际视点)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22条经验全国推广

“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4-05-02 03:02:18 来源: sp20240502

  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会场,与会代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

  与会代表在会议茶歇期间交流。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颜欢摄

  一列列火车不断进站出站,一辆辆巴士穿梭在机场、火车站与小镇之间。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1月15日至19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个瑞士东部的冰雪小镇因此格外热闹。

  本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名政界、商界、学界和媒体代表围绕“在分裂的世界中实现安全与合作”“为新的时代创造增长和就业”“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长期气候、自然与能源战略”4个议题展开探讨。

  论坛发布的《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在2012年至2020年,全球合作呈上升态势,但从2020年到2022年,全球合作指数开始下滑。参与《全球合作晴雨表》发布的麦肯锡公司全球管理合伙人鲍勃·斯特恩费尔斯表示,“我们已经使用过太多具有分裂性的词汇,比如‘脱钩’,但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让我们把合作这个词带入达沃斯讨论中。”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世界正面临转型的挑战,我们必须重建信任,并坚定我们克服挑战的信心。”

  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论坛15日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走弱。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认为,尽管全球高通胀正在缓解,但经济增长停滞、金融环境持续收紧、地缘冲突及不平等现象加剧等情况,将使今后一年全球经济韧性面临考验,凸显全球合作的迫切需要。施瓦布呼吁利用发展绿色、数字和普惠经济的良机,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购买力并最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各方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利好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去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对中国、亚洲和全球都是好消息。她认为,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增长模式转型。中国在推动生产力提升、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等方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与会人士关注。《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近3/4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人工智能将在2024年加速发达经济体的创新,而低收入国家在这方面的步伐滞后,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技术鸿沟。很多与会人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在安全、治理、监管、版权、伦理等多个方面带来风险和挑战。要特别关注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本次年会上,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热度不减。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发言中说,应完善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的机制,国际能源机构要有所作为。“做出承诺并不意味着会落实具体的措施,国际能源署将监督这些承诺的实现。我们将回溯2008年以来各国在可再生能源、甲烷排放等方面的承诺和落实进度,并定期发布报告,向世界展示我们在节能减排上所采取的行动。”比罗尔说。德国采埃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尔格表示,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推进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经济论坛将致力于推动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尽管当前全球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和乏力的经济增长前景,但是促进全球合作是可能的,而且正在进行中。

  (本报瑞士达沃斯1月1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15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