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亿的春节档,为何出现这罕见一幕?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2:17 来源: sp20240429

  文/华卓玛

  春节假期结束,春节档电影也逐渐落下帷幕。

  2024年春节档电影以破80亿元的总票房打破多个纪录。然而,8部春节档影片中,有4部接连宣布退档,罕见的“撤档潮”也被网友称为“撤档元年”。

  业内人士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春节档的“撤档潮”并非电影质量低,一些撤档电影口碑和评分均属上乘,但很遗憾与春节的合家欢氛围不搭。“撤档潮”也说明我国电影对档期的依赖依然严重,中国电影市场还需真正实现时时有看点、有爆款。

  罕见“撤档潮”,合家欢电影更受欢迎

  今年春节档的“撤档潮”从2月14日开始。当晚,《我们一起摇太阳》宣布2月15日后撤出春节档,将于3月30日再上映。该片是韩延导演继《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后的生命三部曲终章,之前的两部作品为《滚蛋吧肿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红花》,讲述了两位身患重症、性格迥异的青年,因为“生命接力”的约定,阴差阳错地踏上了一段充满爱与力量的治愈之旅。豆瓣评分7.9分。

  随后,2月16日,又有两部电影宣布撤档。先是动画电影《黄貔:天降财神猫》在20点左右宣布“后会有期,江湖再见”;23点,由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宣布退出春节档,将重新选择档期与观众见面。2月17日,动画电影《八戒之天蓬下界》官宣退出春节档。

  制片人、影评人藤井树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介绍,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来说质量都比较高,没有出现所谓的烂片,包括撤档的《一起摇太阳》和《红毯先生》,豆瓣评分都在7分左右,出现“撤档潮”,原因是一些影片的调性与春节合家欢的气氛不匹配。“大家都想过节,讨个吉利,一些话题沉重的电影关注度就不会很高。”

  某院线公司宣传负责人邢先生在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介绍,春节档其实是一个增量档,也就是要把平时没有观影习惯的观众带入影院,所以非专业的观影群体更希望看到的并不是更具深邃思想性、话题沉重的影片,反而像《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这样轻松、具有合家欢氛围基础的电影会更受欢迎。

  此外,《一起摇太阳》是一部爱情电影,《红毯先生》讲述的是娱乐圈的事,从观影人群来看,他们可以称为是小众类型影片,而春节档是属于大众的。

  在影片调性和观影目标群体与大众春节档电影预期产生冲突,上映后未带来高上座率的情况下,四部影片的排片占比自然也在下降。

  如2月10日上映首日,《红毯先生》排片占8.5%,而后排片占比一路下滑,到2月16日,排片占比仅1.5%。2月10日至2月13日,《我们一起摇太阳》排片占比从7.3%下降至3.0%。

  因而,在电影接连撤档后,不少网友也质疑:“排片太少,不撤档怎么玩?”“排到大半夜谁去看电影?”

  邢先生表示,影院作为盈利单位,肯定是追着票房好的影片,这也是市场规律。因为《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相关话题的持续发酵,再加上非常能体现合家欢的《熊出没·逆转时空》和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实际上排片容量已经非常满了。

  如何摆脱“档期依赖症”?

  其实,春节档电影撤档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

  2023年春节档,邓超执导的体育题材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于1月24日大年初三上映,收获4000万票房后,紧急撤出春节档,于大年初五起调整为小规模放映,至2月17日再上映。然而,重新上映后,该片未能实现逆袭,最终累计票房仅为低于预期的1亿。

  藤井树表示,电影撤档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撤档后再映,票房能否实现逆袭,现在大家都在观望状态,但成本肯定是增加的,因而二次上映后还要产生宣发费用。对于观众而言,撤档后,大家会对影片的质量产生质疑。“对于片方来说,撤档肯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还是希望撤档不要成为一个常态。”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张振鹏表示,撤档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春节档票房创历史记录达到80亿,说明春节档电影消费已接近天花板,改换档期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但张振鹏也指出,春节档半数电影接连撤档也说明我国电影对档期仍然依赖严重。

  此前,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曾表示,大片强片扎堆节假日集中上映的现象仍然存在,档期、排片均衡合理的调控机制还未成熟,市场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必须在周末档的营造和建设上继续下功夫。

  院线公司宣传负责人邢先生表示,春节的“撤档潮”也有可能推动片方更理性选择档期,以减少可能因撤档导致的无效宣发成本。

  张振鹏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想要趋向成熟,需要逐步摆脱影片对档期的依赖,也就是说,产出更多在任何时间点上映都能赢得消费者积极响应的影片,真正实现时时有看点、有爆款。 【编辑:钱姣姣】

让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新使者(艺海观澜) - 广州预计清明假期期间到发旅客日均约131.2万人次

让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新使者(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2:18 来源: sp20240429

  通过文化赋能实现数字人的“内外兼修”,既是满足观众深度文化体验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内在要求。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圆满闭幕,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冰雪记忆。与往届不同,本届冬季运动会启用数字人技术,让吉祥物蒙古彩娃“安达”和“赛努”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身着特色服装,外形逼真,动作自然,在信息播报、场馆介绍等多个场景中出现,以亲和的形象、有趣的互动、十足的科技感提升了观赛体验,再次引发人们对数字人的关注。

  数字人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开发设计的,具有“人”的外形、表情、语言、行为的可交互虚拟形象。除重大体育赛事外,近年来,数字人还活跃在影视、媒体、游戏、文旅等领域,凭借丰富的表现力、突出的互动性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大众生产生活带来全新体验。这些数字人或在文博场所化身讲解员,或担纲微电影、微短剧主角,或主持电视节目,成为文化传播新使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形形色色的数字人走入生活,用户已不满足于新奇好玩的初体验,而是更注重文化获得感、体验差异性和情绪价值。这提醒我们,数字人作为人类形象的模仿和延伸,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通过文化赋能实现数字人的“内外兼修”,既是满足观众深度文化体验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数字化的内在要求。

  激发数字人潜力,要善于从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精心设计形象。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数字人在形象、动作、语言、思维等方面愈发逼真,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科技属性。另一方面,数字人又是文化的产物,要想避免千篇一律,让观众眼前一亮,其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的文化辨识度。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人“伽瑶”的原型来自莫高窟壁画中的妙音鸟,舞姿动作编排也参考传统舞蹈。源于历史的真实细节,赋予人物鲜明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美感。浙江卫视打造的数字人“谷小雨”是一位从南宋临安穿越而来的柔美少女,团队对“谷小雨”的服装精心设计,既运用褙子、宋抹等传统服饰元素,又进行转化创新,在似与不似之间平衡传统审美与现代时尚。根植中华美学传统的形象设计,更易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韵味,让数字人出新出彩。

  激发数字人潜力,要厚植文化内涵,让角色形象有“颜”、有“脑”、更有“魂”。数字人要想真正成为向大众普及知识、传递文化的使者,还需依托性格喜好、才艺技能、价值内涵等人物设定形成持续吸引力。以“敦煌飞天”为蓝本打造的虚拟数字人“天妤”集文化讲解、线上互动与才艺表演多种本领于一身,其出演的系列短剧《千壁寻踪》令观众领略到濒临失传的巾舞、“反弹琵琶”的绝活、围棋文化的深邃,收获超4亿播放量。数字人的开发,不应满足于传统文化的简单呈现,还要与传统文化建立深度连接。中华书局通过数字资源,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与广博浩瀚的精神世界置入“苏东坡数字大脑”中,为其“凝神”。团队的目标是让数字人具备苏东坡认知、思考、表达的部分能力,尽可能还原一代文豪风采。由此可见,数字人的文化吸引力来自其所接通的文化资源,应努力让“内在的灵魂”释放出独有魅力。

  激发数字人潜力,要注重情感表达,发挥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作用。数字人可以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人类进行信息交换,但与人类交流交往的情感属性尚显匮乏。尤其是非语言的表情、姿态、手势等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激发出来。未来,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数字人应更有温度,贴近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不仅取决于技术,也取决于数字人的文化设定与其接受的文化训练、文化熏陶。2021年,“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现身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与台下观众深情互动:“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60多年,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数字人打通时空阻隔,复刻戏曲大师的一颦一笑。2023年,亮相四川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数字人“少年李白”,以18到24岁求学时期的李白为蓝本,展现意气风发、洒脱豪迈的人物气质。这个活力、魅力、创造力并在的形象,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说明,数字人不仅能传播知识,更能以情动人,在引发心灵共鸣中传导正向价值。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数字人要想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离不开研发者在形象气质、文化内涵、情感传递等方面的精心塑造。期待闪耀着科技智慧与人文之光,融汇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贴近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数字人,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使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1日 19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