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网红”也要靠实力说话——从曼联队“出圈”说起

发布时间:2024-04-27 13:24:35 来源: sp20240427

  若要问现如今英超最有话题的球队是哪支,大多数球迷可能会给出同一个答案——曼联。虽然有着深厚的底蕴,但本赛季战绩不算好,上轮不敌诺丁汉森林,还因为各种场外事件备受诟病的红魔,每条消息下都会有成千上万条评论,吸引流量的能力着实让其他球队羡慕。

  翻开几个著名的足球社交平台便不难发现,国内外像曼联这般因为足球走红网络,成功出圈的队伍和球员正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自然引出一个问题:“网红”当道,对足坛究竟是好是坏?

  收益保证

  虽然互联网平台的门槛不算高,但要成为“网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带来足够的热度,那便只有看着的份。曼联能成为网红队,除去此前多年的积淀,教练球员的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次输球后主帅滕哈格在发布会上的“强力反击”、将英格兰国脚桑乔剔除出比赛名单,甚至连球队食堂都不让其进入的决定,以及“安东尼转圈”、球星云集却难以打出让人信服成绩的现状,都让红魔一次次“出圈”成功,成为许多非球迷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如今社交媒体当道的时代,成为“网红”几乎等同于收益的保证。虽然曼联的战绩不能令人满意,但各类社交平台的关注者数量却水涨船高。这些热度和流量,也由此转换为实际收益。因为滕哈格的一再“开炮”,如今红魔赛后发布会备受期待,直播的价格越来越高,发布厅背景板上的广告只多不少……

  其实,中国足坛并非没有滕哈格这样的“网红”主帅。曾因“就压着打”火出圈的大连人主帅谢晖便是典型。这几个赛季,谢指导成了中超人气最高的教头之一,赛前赛中赛后,他的每一句话都能吸引不少评论,连年为保级苦苦挣扎的大连人,因为他的关系获得不少关注。只是相比商业化运营较为成熟,有着完整运营套路的英超俱乐部,中超球队尚未找到将流量变为收益的办法。

  分清主次

  不论对于球员还是俱乐部而言,能在网络上形成一定的热度,总不是件坏事。但就像球队想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好的青训体系支撑一样,“网红”不可能一直持续,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战绩,才是球队能长期保持吸引力的根本。

  多年前力压曼城曼联等众多豪门,神奇问鼎英超的莱斯特城队,一度吸引无数国内外球迷追随,那段时间“30年狐狸城老粉丝”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不过伴随球队降级,如今莱斯特城队的热度已经消耗殆尽,混迹英冠的他们每条动态下获得的评论数十分有限。上赛季不幸从中超降级的大连人,如今的境遇与莱斯特城颇为类似,虽然谢晖依然有不俗的号召力,但球队惨淡的战绩和不算乐观的经营情况,正成为压垮这支曾经“网红”队的稻草,越来越惨淡的上座率证明,即便再“网红”,拿不出成绩的球员和队伍,都不会获得青睐。

  80岁的申城足坛名宿徐根宝曾多次表示:“球迷,要靠球员和球队自己打回来!”这句话,不论在平面媒体还是如今的流媒体时代,都是职业体育俱乐部吸引关注的基础。

  新民晚报记者 陆玮鑫 【编辑:李润泽】

近九成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春季传统民俗活动 - 意大利一水电站发生爆炸 已致4人遇难

近九成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春季传统民俗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27 13:24:36 来源: sp20240427

  近九成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春季传统民俗活动

  64.4%受访者感觉大家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提高了

  花朝节、游园会、特色民俗文化节……这个春天,许多地方举办的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打卡,人们在感受春日美好的同时,也对传统民俗文化更加了解和喜爱。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进行的一项有1333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感觉近些年大家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提高了。让春季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59.7%的受访者建议多办植树、踏青、赏花、郊游、放风筝等群体活动,55.5%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对春季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和宣传力度。

  专家分析:春天的传统节日不仅多而且文化分量十足

  “提到春天的节日,最先想到的是清明节。”现居南京的90后李扬记得,小时候过清明节,家里会做青团,父亲还会带自己去祭拜先祖,也是从那时起自己对家族的由来有了了解。“虽然在城市定居后,清明节很少回老家了,但每年过年回家,祭祖总是少不了的。”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今年农历二月初二举办的舞龙大会让00后陶桃印象深刻,“有各个省份的舞龙队伍,有的队伍表演了喷火,有的队伍在演出结束后还让观众摸龙头,还有安塞腰鼓和英歌舞演出,非常热闹”。

  对于春天的民俗节日,受访者对清明节(68.5%)和“二月二龙抬头”(64.1%)最为了解,获选率均超过了六成。另外,37.0%的受访者了解“三月三”上巳节,之后是寒食节(35.6%)、花朝节(22.6%)。对于春天的民俗活动,踏青赏春排在前列,获选率为46.4%,其他还有:放纸鸢(34.0%)、祭花神(21.3%)、做花食(16.7%)等。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是传统节日,不仅会放假,还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百色市读书的00后覃学斌是壮族人,他说,在“三月三”到来之际,学校会举办特色运动会、节目表演,有些学生还会穿上民族服饰,展现民族文化。在他的老家桂林市,会举办唱山歌活动、竹竿舞表演,还会做糯米饭、艾叶糍粑之类的吃食。“现在不少人通过网络了解到广西‘三月三’,有些人会来旅游,穿戴少数民族服饰,参加本地的活动,这让更多人了解到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也能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

  前些天,陶桃和朋友身着汉服参加了当地的花朝节活动。“现在对传统民俗活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传统服饰的喜爱程度也更高了。”陶桃觉得,现在穿汉服出门的人更多了。“汉服热的背后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对民族、对国家认同度高,也会更加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感觉近些年大家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提高了。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再加上寒食节、清明节等,春天的传统节日非常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春天的传统节日不仅多,而且文化分量十足,寓意着欣欣向荣,让人充满力量,过好春天的节日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这些年传统节日的热度提升了,但相关的人文自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田兆元认为,像清明节,现在不少人的关注点是放假、旅游、消费,淡化了背后的文化传承意义。虽然黄帝陵祭拜、各地烈士陵园的祭扫以及各家各户的扫墓活动都在延续,但社区、学校、企业等还需要加强相关纪念性活动的组织,比如一些大学的创始人、贡献卓著的科学家、社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者、有开拓意义的企业家和劳动模范故去了,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纪念,身边有了可祭祀的对象,追思先贤、崇尚贡献的社会风尚才能形成,同时对地方文化传承、校园文化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

  近六成受访者建议多办植树踏青赏花郊游放风筝等群体活动

  在山东省潍坊市实习的95后李欣冉前些天参加了当地举办的花朝节活动,从小在东北长大的她坦言此前对花朝节并不了解,“之前在网上看到济南举办过花朝节,在微信公众号上留意到潍坊也举办花朝节后,决定去逛逛,来了之后感觉挺热闹的”。李欣冉觉得,传播传统民俗文化,当地文旅部门需要牵头,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场景,“在我老家长春有个朝鲜族民俗村,是根据当地的民族特色打造的,这种场景让大家对朝鲜族文化更感兴趣”。

  陶桃觉得,现在很多传统民俗活动通过网络得以快速传播,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参加。让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她认为,一方面要在活动的仪式流程上更加用心,形成特色,另一方面,举办传统民俗活动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某些节日上,在平常也可以结合本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安排体验活动,增强大家的体验感。

  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期待在春天举办更多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让传统民俗文化受到更多人喜爱,首先要增强大众的参与度。”李扬觉得,一些节日,比如寒食节、上巳节,不少人对它们的由来不了解,更不知道有哪些习俗,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普及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民俗,另一方面要设计相关的活动,比如打造本地的春季游览线路,举办特色文化节、游园会等,“既能成为本地的特色文旅品牌,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爱上传统民俗文化”。

  让春季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59.7%的受访者建议多办植树、踏青、赏花、郊游、放风筝等群体活动,55.5%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对春季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和宣传力度,49.8%的受访者期待各地积极营销春游养生特色美食。其他还有:推出春和景明文旅线路和周边产品(48.7%),景区“以花为媒”,让飞花令带起游人的诗歌社交(46.6%),结合华服热,推出最美国潮青年外拍打卡地(31.8%),提供必要设施,方便城乡居民扫墓或就近祭祖(22.6%)。

  “让春天的节日更受欢迎,首先要讲好春天节日的两个故事,即传统的节日故事和身边的节日故事,让大家感到节日是融入在生活中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与传统的联系。”田兆元认为,讲好中国节日故事要让更多人了解节日的相关仪式,地方民俗专家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比如加强传统节日仪式的设计,既要符合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还要体现文化特色、生动有趣,要让节日的仪式行为变成习惯,真正民俗化。“今年立春时,我们学校在黄道婆纪念馆举办了祭祀春神、祭祀黄道婆的活动,不少大学生、小学生参与,大家穿着传统服饰,共同纪念这位为中国棉纺织技艺作出卓越贡献的纺织技术家,很有仪式感。”

  此外,田兆元认为,节日氛围的打造需要创造环境,比如引导更多主播成为节日文化的传播者,在日常生活中,让传统服饰走进现代生活,在大中小学组织相关活动,带动整个社会重视传统节日习俗文化。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8.2%,女性占51.8%。00后占13.4%,95后占20.3%,90后占39.4%,85后占16.9%,80后占8.2%,其他占1.8%。来自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29.6%,来自二线城市的占41.8%,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占24.7%,来自县城或城镇的占3.3%,来自农村的占0.6%。

  (应受访者要求,陶桃、李欣冉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