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的石刻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9:54 来源: sp20240429

  三上泰山,都在金秋。登高远眺,层林尽染。那满山遍野滚荡起伏、饱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泰山石,或硕大雄壮,或精巧圆润,组成了附着在泰山钢铁骨骼上的肌肉群。拾级而上,逡巡穿梭,在阴阴古木下,与泰山盘桓相伴,我蓦然发现——泰山,浑身刻满了字。

  从山脚到山顶,泰山的刻字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从李斯的泰山刻石,到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从“登高必自”到“五岳独尊”,从历代官员的偕友登临到个别游客的“到此一游”,从店小二李和谦的“鼠”到吴大澂的“虎”……泰山,用满山的石头,做了书写文字的纸张。

  这些刻在泰山上的文字,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收襟,有的灵机妙论,有的坦荡无遮,不一而足。岁月如流,千百年来,人们挥毫书丹不止,斧凿刀刻不息,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史书。

  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是在泰山身上刻下的较早的文字,也是极其珍贵的秦代历史资料。前半部分叙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国家的各项制度;后半部分则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除了文字内容,这块刻石的小篆书体,还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有力佐证。

  我本是一个不太爱看自然风景的人,总觉得风景处处,大多雷同,无非是奇松怪石、岩泉飞瀑、花燃柳曳等等。然而,在泰山,一块天然的石头,被刻上了字,便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从此有了文化的力量。

  红门是泰山登山起点,这里有一巨大石碑,上刻“登高必自”四个大字。研究者说是青州郡王朱载玺所书。登高必自,一般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二是“登高必自卑”的简写,是指登高需从低处起步。然而我初见此碑,油然而生的第一想法,却是“登高之事必须要自己亲自为之”,还专门指着“自”字,让朋友帮忙拍照留念。

  登山起点处又有一石坊,横额书丹“孔子登临处”。孔子是否于此登临,已不可考,但古藤掩映、绿树婆娑中,典雅端庄的石刻牌坊洋溢着人文气息,让人恍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泰山,作为一座圣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其实论数量,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应该最多。

  历下苏容德、刘芳桂镌立的“肤寸升云”、天津宁世元书写的“既雨晴亦佳”、锡山嵇瓒书写的“人间天上”、禹州马起予书写的“曲径通霄”,还有很多没有落款的石刻,如“通幽”“天衢”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同登泰山,同立刻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自身的独到体会,赞颂了泰山的独有胜境,成为对名胜泰山的缤纷阐释。

  行走在泰山之中,游人络绎,欢声在耳。然而,一种惆怅却不时袭上我的心头。和路旁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多么短暂。可能正因如此,从古到今,人们便刻字入石,以期让短暂的生命附着在相对的永恒中,让人类的精神绵延传递。

  泰山还有一些石刻,本不在此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此山。是借泰山增色,还是为泰山增色,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这些石刻,存放于岱庙的《衡方碑》《张迁碑》可做代表。《衡方碑》是学生朱登等颂扬自己老师兢兢业业、夙夕为民、德义为先的人品与功德。《张迁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这些碑刻于今观之,不仅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亦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古代为人树碑立传,自是旌表碑主人功德,这一扬善启后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用。

  我放弃缆车,选择步行上山。从那几千层盘旋曲折的台阶一步步走来,我双腿直哆嗦,两膝不由自主地几欲跪下。这并非单纯的筋骨劳累,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泰山海拔并不算高,它的地位却有万仞之高。

  没去过泰山的人最想看的、去过泰山的人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五岳独尊”可谓泰山众多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已成为泰山的标识,并被设计进人民币背景图案。这四个正楷字,系清光绪丁未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书写。“五岳独尊”这四个字作为泰山的称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它和旁边的“昂头天外”以及山上的“第一山”“雄峙天东”等其它刻石,共同彰显出雄伟的气魄。

  泰山的石刻约有两千处。有人说,泰山,是一座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我觉得不错,但不够全面。我觉得泰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不仅书写着中国书法史、文学史,更书写着中华民族的风俗史、文化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3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澳门文艺活动好戏连台 - 湖北高速部分路段免费放行 确保尽快恢复畅通

澳门文艺活动好戏连台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9:55 来源: sp20240429

  图为澳门艺穗节上举办的“人人艺术展”活动现场。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供图

  从大三巴牌坊出发,穿越澳门历史城区的旧街老巷,在西湾湖畔与来自巴西的舞者共舞桑巴……近日,“2024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在澳门举行,80余支来自世界各地的巡游队伍、约1800名表演者参与其中,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交流盛宴。

  如今,“演艺之都”已成为澳门的一张新名片。国际性流行音乐演唱会、世界古典名家演奏会、实验性舞台演出等各类文艺活动,吸引文艺爱好者齐聚澳门,共同感受濠江小城的多元文化魅力。

  

  演出不断

  国际幻彩大巡游活动是澳门的品牌节庆盛事,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至第10届。今年活动是2019年后时隔4年重新举办,除澳门本地艺团外,还有来自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法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艺团参与。

  “我下午在巡游路段等待队伍经过,身边有许多内地游客专门为此来澳门旅游。”来自珠海的崔先生表示,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欢快的歌舞交织,现场氛围一片火热。“巡游途中有许多拍照打卡点,可以和演员们一起进行互动游戏,特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今年以来,澳门文艺演出活动不断“上新”——澳门城市艺穗节集合超过100位艺术家,带来17个精彩节目和一系列周边活动,在城市不同角落点燃艺术星火;澳门国际喜剧节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喜剧人,通过剧目展演等呈现一场风味独特的“欢乐盛宴”;澳门国际短片节期间放映逾50部短片,并邀请国际知名导演与观众进行对话交流……

  备受瞩目的第34届澳门艺术节将于5月初开幕,以“奇·遇”为题,呈献19套精选节目,涵盖戏剧、戏曲、舞蹈、杂技、音乐及视觉艺术等。多个节目以创新形式诠释经典故事,并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澳门土生土语话剧等,带领观众走进一段奇遇旅程。

  融汇中西

  法朵(Fado),是葡萄牙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的“法朵之夜音乐会”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的世界遗产建筑——岗顶剧院举行,吸引了众多湾区旅客和海内外音乐爱好者前往,体验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为了营造更丰富的观演体验,音乐会现场还提供丰富的葡式小吃和特色饮品,并特别设置法朵相关展览,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非遗音乐形式。

  作为东西方多元文化长期交融共存之地,澳门近年来依托人文湾区建设机遇,推出各类文艺演出品牌活动,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4月5日,为期10天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将在澳门开幕。除延续经典的中国传统戏曲类剧目之外,今年还首次邀请话剧和音乐剧剧目参演,助推戏剧文化创新发展。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表示,期待通过相关文艺演出活动,持续深化国际人文艺术交流,发挥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作用,彰显澳门“演艺之都”的文化活力。

  游客盈门

  精彩的演艺盛事不断涌现,也为澳门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去年以来,澳门成功举办了近500项、超1200场次的大型演出,其中仅流行音乐演唱会一项就超过150场,涉及海内外艺人及艺人团体70多个。今年春节期间,澳门举办了“龙腾舞跃贺新春”等多场演艺活动,并在大三巴牌坊推出“乐韵悠扬大三巴”音乐会,吸引了大批旅客前来观演。

  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访澳旅客总数超615.5万人次,同比上升1.1倍。“各类演出与旅游产业融合非常紧密,白天逛景区、晚上看演出正成为旅游新常态。”在澳门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振国看来,一场线下演出对交通、住宿及餐饮等周边行业有强大的带动能力。他表示,澳门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且集中,游客能够在同一区域进行购物、品尝美食及欣赏演出等“一条龙”活动。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预计,2024年访澳旅客有望达到3300万人次。这将进一步推动澳门“演艺之都”发展,吸引更多国际知名表演者到澳门演出。有澳门旅游业者表示,今年将继续响应特区政府跨界融合的号召,推出更多“旅游+演出”的新玩法,以满足更多文艺爱好者的消费需求,竭力拓展文旅市场。

(责编:袁勃、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