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青会滑板比赛广州收获2金 国内参与人群不断增加

发布时间:2024-04-28 08:38:39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北海11月5日电(翟李强)经过两天的角逐,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4日在广西北海落幕,当天决出了男女街式和男女碗池4枚金牌,广州市队摘得2金,杭州亚运会冠军陈烨不负众望,赢得男子碗池金牌。

陈烨在比赛中。翟李强 摄

  滑行、带板、侧翻、空中旋转……为期两天的比赛,过程跌宕起伏,精彩刺激,不到最后一刻难断输赢。除了陈烨,还有杭州亚运会男子街式冠军张杰、女子街式亚军曾文蕙、女子碗式季军毛嘉思等选手齐聚,可谓高手云集。

  4日上午的决赛,首先开场的是女子街式,代表广州市队出战的曾文蕙获得179.73分,赢得金牌,同样来自广州市队的朱沅铃164.33分获得银牌,北京市东城区的孟令妍154.84分获得铜牌。

  随后的男子街式决赛,武汉市队的詹何与南宁市队的徐永轩之间展开较量,在“大绝招”第四轮结束后,徐永轩以3分的优势领先詹何。但在最后的第五轮,詹何完成了一套大斜杆空中转体动作,获得超过80分的全场最高分,反超徐永轩,最终以总分235.26分夺取男子街式金牌。而最后一个出场的徐永轩在第五轮中出现失误,与金牌擦肩,以214.86分获得银牌,北京市东城区队的王腾赫以186.61分获得铜牌。

曾文蕙在比赛中。翟李强 摄

  年仅13岁的詹何接触滑板已有9年时间,在4日的决赛期间,落后时他因压力太大一度在赛场旁哭了出来,后经团队鼓励和自我调整后,反超赢得金牌。詹何赛后说,能在最后一跳中反超获得金牌心里很高兴,参加本次比赛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也积累了经验。

  徐永轩则难掩遗憾,赛后长叹了几口气。他表示,将抓紧训练,全力备战今年底的全国滑板锦标赛。

  4日下午进行的碗池决赛,代表太原市队参赛的毛嘉思在比赛中稳定发挥,收获了金牌,广州市队的郑好好获得银牌,上海黄浦区队的方婉仪获得铜牌。在男子碗池决赛中,陈烨不负众望,以76.96分为广州市队赢得一枚金牌,福建厦门市队吴博文获得银牌,广州市队的郑乐谦获得铜牌。

郑乐谦在比赛中。翟李强 摄

  学青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此次滑板比赛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宁等地的19支队伍参加,参赛的选手主要是中小学的适龄孩子。其中上海市黄浦区队有5名队员参赛,年龄在11岁至14岁之间。

  随行的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每年接触滑板运动的人数不少,但滑板是一项极限运动,能坚持下来训练的并不多。这项运动国内选手的水平与欧美高水平选手还有很大的差距。

上海市黄浦区队曹艺桓在碗池比赛中。翟李强 摄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各地学校积极推行“滑板进校园”活动,通过探索滑板项目的体教结合,不断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参与滑板运动的人群不断增加。

  在今年的杭州亚运会上,中国滑板选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数据统计,近两年国内增加了600多万新参与滑板运动的人群,年龄多在8~12岁之间。

  作为一项新兴运动,滑板运动已经从一种街头文化“转正”成奥运大家庭成员,2020东京奥运会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项目将在2024巴黎和2028洛杉矶奥运会上继续入围。(完)

【编辑:张子怡】
黄河里的石头会“说话” 内蒙古画师用黄河石讲爱的故事 - 一门四代从军 八十载家国情

黄河里的石头会“说话” 内蒙古画师用黄河石讲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28 08:38:41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乌海4月10日电 题:黄河里的石头会“说话”内蒙古画师用黄河石讲爱的故事

  记者 乌娅娜

  人物清晰的下颌线、凸起的鼻子、闭着的眼睛……石头上原有的凹凸纹理在鲁婷的画笔下被勾勒得栩栩如生。

  乌海市是黄河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第一站,鲁婷就生长在黄河边。

图为鲁婷(左)在石头上画画。乌娅娜 摄

  “黄河水滋养着北方大地,黄河大合唱给人凝心聚气的力量,小时候不懂,原来‘母亲河’不知不觉间给予我们这么多。”鲁婷回忆道,上学时最开心的就是老师领着学生们一起去黄河边捡石头,黄河水缓缓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裸露在水面上的石头忽隐忽现、闪闪发光,仿佛在讲述一个个故事。

  直到2016年,在从事近20年的教育工作后,凭借绘画功底,鲁婷正式开始在石头上作画。

图为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画。乌娅娜 摄

  鲁婷向记者介绍道:“最初捡了7块石头,重新构建了一个故事,创作了第一个系列《福河儿女图》,她们共同守护和润泽着大地,以此表达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生命状态。”

  爱,是鲁婷所有作品的核心主题。她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女孩打开窗,风把花瓣吹起,被女孩编到了辫子里;孩子摆脱稚气逐渐长大,与母亲依偎在一起,无言却温暖;一对年迈的老人相拥着对视,相伴一生的爱意在眼神间流淌……这些内容被鲁婷在石头上一一呈现。石头的形状可以是人的脸、树的枝、水的浪。

  鲁婷说,她在画之前通常要找到石头的“眼睛”,才能确定要表达什么性格的人、动物或者植物。在鲁婷看来,石头是有生命的,它“会说话”,只是性格不一样,有的比较“开朗”,初次见面彼此就能“侃侃而谈”,有的就很“含蓄”,常常要很久很久之后才能与它“对话”。所以画什么、什么时候画都需要一个缘分和契机,而每一个黄河石画创作的时间也不都一样,短则五六天,长则一年。

  鲁婷常常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石头相对而视,她笑着说:“有时候半夜还在看石头。”

  曾经有一块石头,鲁婷拿到了之后一直没有创作灵感,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位母亲和两个孩子,她感受到了母爱,以此为主题画出了《温暖的南风》系列。其中包括取自诗经“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的《凯风》;调皮的孩子背对着妈妈玩闹的画面,则以泰戈尔的诗《金色花》来命名。

图为表达母爱的黄河石画。乌娅娜 摄

  “我在黄河石上感受到最多的就是中国女性和中国妈妈的力量与美。”与从事教育有关,鲁婷一直在与孩子和母亲打交道,同时身为妈妈和女儿的鲁婷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与母亲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与世界的关系。”

  此后,她又创作了表达不同性格的中国女性形象的黄河石作品《小秋风》系列。

  “我很幸运遇见了这些黄河石,黄河石的状态是自由的,我甚至觉得他比白纸都要好,它的每一个角度都给你灵感。有1万块石头,我可以讲1万个故事。”鲁婷说道。

  如今,鲁婷回看自己最初的作品,觉得画面有些“满”,现在的创作她会适当留白,给观赏者以更多自由欣赏的空间。“画了这几年后,我越来越回归到自我的状态,这是每个画者最终的追求。”

图为鲁婷创作的部分黄河石画。乌娅娜 摄

  2018年,鲁婷在乌海市海南区黄河边的赛汗乌素村创建了黄河石画工作室。她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用黄河石在这个村子里讲述符合当地民俗风情的幸福故事。我很庆幸我在这个地方成长,这里的乡愁始终打动着我。所以我愿意把我的石头都放在这,不管有没有人来看,他们都属于这里。”(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