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统战赋能 “乌鸡”变“凤凰”

发布时间:2024-04-28 17:55:03 来源: sp20240428

  泰和县: 统战赋能 “乌鸡”变“凤凰”

  走进泰和县傲昕种鸡扩繁场,只见成群结队的乌鸡住在一栋栋“别墅”里悠然自得,饲料投喂、水冷控温……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孵化机、粪污处理系统……高标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以前,用传统方式养殖乌鸡,费时费力效率低,如今,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的‘加持’下,一个人能管理1万羽以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该场生产技术负责人黄燕明如是说。

  作为泰和地域的“金字”名片——泰和乌鸡,最早发源于武山汪陂村,距今有2200多年的养殖历史,因当地特有的水质与土壤条件,孕育了泰和乌鸡独有的特征和价值,素有“不饮武山水,不是武山鸡”之说。泰和乌鸡素有“世界珍禽”和“白凤仙子”美誉,先后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更引以为傲的是,2002年3月,9枚泰和乌鸡种蛋曾搭乘“神舟三号”在太空遨游了一周。

  看似不起眼的乌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发展故事?它又是如何变身“金凤凰”,为泰和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啄”开一道致富门?

  泰和将乌鸡产业作为全县绿色食品大健康首位产业,举全县之力打造“泰和乌鸡”品牌,县委统战部乘势而为,发挥统战之所“长”,补乌鸡产业之所“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乌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搭建平台、纾困解难、提升效益。“小乌鸡”变身“金凤凰”,更激活了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截至2023年底,泰和乌鸡饲养量达1200万羽,乌鸡蛋销量达5600万枚,产值近60亿元,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带动近5000农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多元。

  长期以来,泰和乌鸡多为农户分散养殖,生长速度慢、产蛋量低、品质不齐。为破解这一难题,县委统战部将乌鸡产业发展列入统一战线大调研重点课题,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查资料、个别访、实地看等形式,撰写了《关于泰和乌鸡产业化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泰和乌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等含金量高的调研报告,并转化为县委决策重要参考,推动出台扶持乌鸡产业发展若干举措和奖补政策,争取乌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奖补资金500万元,用于扶持乌鸡高标准养殖基地建设。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冠朝镇扩建了乌鸡养殖基地,统战部门牵线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提高了乌鸡的良种繁育水平和营养价值。”县工商联常委、西昌凤翔禽业公司总经理彭建军介绍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乌鸡产业发展壮大的沃土。泰和县委统战部聚焦民营经济“两个健康”,通过谈心谈话、座谈调研、走访联系等形式,上门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乌鸡养殖加工企业生存所困和发展所需,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开展“干部入企心连心”“同心服务专员”走访帮扶市场主体等活动,宣讲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做优做强。通过穿针引线,联系浙江大学共同成立了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加强与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江西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泰和千烟洲生态试验站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乌鸡品种、饲料、疫病、养殖、产品加工、药用价值利用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延长乌鸡产业发展链。目前,全县乌鸡规模养殖企业达到36家,深加工企业18家,形成了养殖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

  统战赋能“凤”自飞。泰和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依托商会、新联会、侨联、乡贤联谊会等统战组织资源,通过统战搭台、乌鸡唱戏,连续多年举办了乌鸡文化节,先后在深圳、泰和两地举办了“潮汕·泰和一家亲”恳谈会,促成县政府与深圳市潮汕商会、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深圳市揭阳商会分别签订了泰和乌鸡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与深圳金晋集团、深圳鹏盛智慧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泰和乌鸡产品列入“圳品”,助力泰和乌鸡“飞”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积极推动泰和乌鸡企业进军全国知名商超和农产品市场,与北京新发地、“盒马生鲜”“华润OLE”“钱大妈”“朴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扩大泰和乌鸡市场占有率,提升泰和乌鸡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乌鸡产品产量增加了,品质上来了,如何扩大销售、提升效益?县委统战部积极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网络人士优势,依托电商平台,深入推进网络人士“三百”工程,持续开展“百城百人百号百店”行动,引导网络人士做好泰和乌鸡“线上+线下”文章,开展直播带货,为喝好乌鸡汤、唱好乌鸡歌,讲好乌鸡故事、传播乌鸡品牌凝聚“新”力量、发挥“新”作用。

  “以前,乌鸡产品单一,现在新开发了乌鸡布丁、酱翅酱爪、乌鸡阿胶糕、乌鸡咖啡等8大衍生品类、140多种产品,统一了产品标识,制作了‘白凤仙子’卡通形象!通过网店、自媒体、直播带货,一个赛一个火!”县工商联常委、电商物流园乌鸡旗舰店负责人黄敏如数家珍。

  如今,泰和已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新疆等地打造乌鸡品牌店13家,发展“泰和乌鸡”网络推广人士120多人,各类特色产品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我们继续发挥统战优势,凝心聚力调动广泛资源,为推动乌鸡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统战力量。”泰和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郭尚鑫说道。

  来源:泰和县委统战部

  (赣鄱统战微信公众号) 【编辑:梁异】

国际观察:中国方案助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 国台办: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

国际观察:中国方案助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发布时间:2024-04-28 17:55:04 来源: sp20240428

回首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示:“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吸引世界目光。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舟共济,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有效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各方将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当前,全球变暖形势严峻,各国共同实现上述目标更加紧迫。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0月底,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基线高出约1.4摄氏度。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基于各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所预示的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可能超过1.5摄氏度。

11月30日至12月13日,COP28在阿联酋举行,大会取得重要进展,达成“阿联酋共识”,宣布正式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完成《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重要阶段性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指出,《巴黎协定》全球盘点表明,全球气候行动“仍不够快”,国际社会必须全面落实《巴黎协定》,所有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及时将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

发展中国家所需支持存在缺口

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且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得到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不足。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法律义务和道义责任。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这一承诺在巴黎协定中再次得到确认,遗憾的是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12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气候变化绿皮书”)。气候变化绿皮书显示,碳中和进程中,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及发展正在成为全球技术竞争和博弈的焦点。

研究发现,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电力、公路运输、钢铁、氢能和农业五大行业的能源转型将会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急需加大。五大行业的能源转型,可能会形成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务实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中国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深化气候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多双边气候变化谈判,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多年来,中国尽己所能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以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成效,为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在COP28上,多国同意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9月4日,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出席首届非洲气候峰会期间宣布,中国将开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该项目是中国落实《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的行动之一,将利用中国光伏产业优势,通过采取“物资援助+交流对话+联合研究+能力建设”的方式,帮助解决非洲地区贫困家庭用电照明问题。

“非洲光带”项目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的众多合作项目之一。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南非德阿风电项目、阿联酋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项目、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中国企业承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遍布全球。据中国外交部数据,当前,全球50%的风电和80%的光伏设备来自中国。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3年9月,我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4个低碳示范区,开展75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5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3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促成COP28取得成功,今年以来,中国与包括COP28主席国阿联酋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各方积极磋商,完成《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全球盘点。

未来,中方将继续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支持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责编:崔译戈、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