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植于心、践于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贯彻综述

发布时间:2024-05-06 19:02:53 来源: sp20240506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让爱国植于心、践于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贯彻综述

  新华社记者

  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1月1日实施以来,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厚植家国情怀

  “还记得你的爱国启蒙吗?”“你如何理解‘爱国’?”……不久前,一场爱国主义教育法宣传活动在天津市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们围坐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抒发爱国情怀。

  “鲜活的交流、生动的实践,激荡起我们的爱国心、强国志。”在场的天津大学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尹卓扬说,她也是此前该法立法征询活动的参与者之一。

  和平区小白楼街道人大工委专职副主任谭洁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基层立法点、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等载体,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法征询、普法释法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与落地,回应了人民对祖国的深情热爱,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传承发展。

  冬日里,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游人如织。“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激励我们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每个人都成为红色基因传承与守护者。”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下一步,将探索推动红色资源与红色研学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扩大红色教育资源的影响力。

  坚定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人民空军!”“我长大了也要当飞行员,保卫祖国的蓝天。”……空军后勤部蓝天幼儿园“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课上,孩子们用稚嫩而笃定的声音,争先恐后表达着对祖国的爱。

  新闻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的儿子魏猛,向师生们分享父亲创作这篇战地通讯背后的故事,阐释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意义。孩子们讲述国产战机故事、小提琴演奏《我爱祖国的蓝天》……课堂上丰富的活动形式让英雄史诗穿越时空、滋养心灵。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心灵深处悄然种下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空后蓝天幼儿园园长薛小丽说。

  在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红色剧目《小英雄雨来》。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党委书记朱其英介绍,学校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探索、体验、发现,让课程活动化、活动生活化,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时值寒假,我们将组织孩子们重走红岩路,找寻红色记忆,走向更广阔学习空间。”朱其英说。

  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涵养着青少年的生命品格,激发了情感共鸣,坚定了理想信念。

  深挖红色资源

  用好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是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创新形式,为观众推出情景党课、纪念章兑换、红色漫步等多项特色活动;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强场馆展示效果,开发寓教于乐的数字化青少年党史教育课程……

  在江西井冈山,“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字体验馆和“永恒的信仰——跨越时空的对话”情景体验剧让观众身临其境;在瑞金,市民游客扫描饮用水“红井水”的新包装二维码,就能聆听24个红色故事……

  “下一步,江西还将打造系列红色旅游IP,推进红色旅游跨界联动发展,推动江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黄欢说。

  学习红色历史、品读英雄事迹、通过VR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通线上线下,“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云平台拟于今年3月上线。平台统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研习、积分、征集等互动性强的系列功能。

  广州市委宣传部宣教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平台形成资源聚集,使广州爱国主义教育借助网络力量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将更好激发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记者齐琪、尹思源、孙晓宇、周思宇、袁慧晶、胡林果)

(责编:袁勃、曹昆)
红土评论丨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人才画卷” - 澜湄合作八周年招待会在缅甸举行

红土评论丨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人才画卷”

发布时间:2024-05-06 19:02:55 来源: sp20240506

  评论员 | 罗斌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培养一支有活力、有知识、敢拼搏的乡村人才队伍日渐成为各地发展的“刚需”。因此,厚植人才培育沃土,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干事者添底气,为敢为者增信心,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善种梧桐树,把人才“引进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因此,只有把希望的田野打造成为引才的“强磁场”,才能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各地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全面掌握人才缺口,量身打造乡村人才的“引进清单”。同时,要拓宽引才渠道,以项目合作、回乡创业、聘任兼职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等能人回归农村,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引才引智。

  培养新生态,让人才“强起来”。乡村振兴要发现人才,更要培育人才,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点单配课,制定培训计划,构建人才分层分类的科学化培养体系。对此,各地要落实工作举措,狠抓人才培育,强化培训培养,要采取“滴灌”式人才培养,鼓励人才到基层,引导人才在干中学、学中干。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主战场”,因地制宜有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等专项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熟悉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

  打造软环境,让人才“用起来”。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做好乡村人才工作,不仅要引得来、育得出,还要用得好。一方面,要顺应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健全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考核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组织部门要提升服务质效,从职称晋升、生活帮扶、心理关怀等方面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人才服务机制,切实让乡村人才有盼头、有奔头、尝甜头。另一方面,要善用人才资源,将各类人才精准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既“压担子”,又“搭台子”,让乡村人才到干事创业一线挑大梁、唱主角,着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扶才的良好氛围,真正绘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乡村振兴“人才画卷”。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