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开年实招暖招频出放大民生“幸福圈”

发布时间:2024-04-28 08:26:28 来源: sp20240428

  新年伊始,中央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各部门相继推出民生领域的新规新举,为2024年带来浓浓暖意。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民生领域件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事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能体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从住房、医疗、教育,到物价、就业、社保……一系列彰显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刻印在追梦路上,犹如冬日的阳光,温暖着百姓生活。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根本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强调的,“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呵护“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众、关注灵活就业人员、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教育新生态新格局、跑出健康中国建设的“加速度”……中央部委各部门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做好年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诠释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有了更高的新期待。做好202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无论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是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无论是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保网,还是不断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都要以“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民生热点难点卡点“破题”。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既是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坚持科学方法论,真正抓在点子上,抓到关键处。如:新的一年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扎实做好立法研究。同时,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指导地方落实清单制度,织密织牢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所有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就业公共服务……这些实招暖招频出,为拥有“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加丰富的权利、更为出彩的人生”铺路架桥,放大了民生“幸福圈”,支撑起“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美好未来,让福暖四季、顺遂安康成为看得见的温馨、感受得到的暖阳。(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作者:林伟 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张子怡】

营造方便市民骑行的环境(评论员观察) - 慈善法修改背后: 慈善组织和个人求助监管应向何方?

营造方便市民骑行的环境(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04-28 08:26:30 来源: sp20240428

  运用系统思维,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中统筹考量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等多方权益,寻找更优解,做好路权再平衡

  

  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行出门。数据显示,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车或把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不过,与骑行的日渐升温相比,当下的骑行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久前,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完成的《北京四环内骑行环境风险因素识别研究》,首次提出由12类要素组成的骑行环境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中心城区的骑行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风险评估。该研究显示,得益于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创建专项行动和慢行系统优化提升改造工程等,北京若干路段的骑行安全措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仍有37%的道路没有独立自行车道。鼓励绿色出行,还要在创造安全舒适出行环境方面下更大功夫。

  改善骑行环境,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中统筹考量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等多方权益,寻找更优解,做好路权再平衡,让人们绿色出行的体验更美好。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道路规划和建设对非机动车的路权保障相对不足,导致非机动车道狭窄、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等问题普遍存在。大力推动自行车路网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近年来,北京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广东深圳发布《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2021—2035)》,山西太原建设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不少地方将骑行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升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较好满足了市民出行与健身需求,也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在新城规划及旧城改造中,给骑行留下足够的空间,才能营造更为友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吸引力。

  在解决好相关基础设施“有没有”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升对骑行空间的精细化治理水平,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提升通行效率。一方面,要结合各类风险因素,针对不同类型道路制定相应骑行规范。除了治理抢占自行车道行为,还要尽可能做好非机动车道的快慢分流。另一方面,不妨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搭建面向公众的骑行安全信息平台,提高非机动车交通信息协同水平和动态管控能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促使更多人养成文明交通习惯,骑行之路才能更加安全舒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城乡道路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人们对骑行等户外运动的热情进一步高涨。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不断强化精细化治理,优化骑行环境,定能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休闲健身需求,让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7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