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口罩”有望加固抵御病毒防线

发布时间:2024-05-01 03:39:03 来源: sp20240501

  你能想象得到吗?只需轻轻喷一喷,就能在鼻子内“戴”上一层“口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的科研人员创制了一种“鼻内口罩”,能够实现对病毒的拦截并让病毒失活,可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研究显示,在小鼠、人鼻腔数字模型、人呼吸道仿真模型验证中,“鼻内口罩”均表现出显著的防护效果。

  什么是“鼻内口罩”,其防护原理是什么,和普通口罩相比它有什么优势?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在鼻腔处设置一道“关卡”

  气溶胶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鉴于病毒气溶胶可以通过鼻腔侵入人体,研究人员设想,是否可以在鼻腔处设置一道“关卡”或“护盾”,即涂上可以有效拦截病毒甚至灭活病毒的涂层?基于多年的生物剂型工程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马光辉和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魏炜团队创制了“鼻内口罩”。

  实际上,“鼻内口罩”是一种嵌合细胞囊泡的温度敏感型凝胶。它由表面高表达病毒受体的微米级细胞囊泡,嵌合在携带正电荷的温敏型水凝胶中构成。在室温状态下,它呈现液态并可以喷雾的方式进入鼻腔中。当液态的“鼻内口罩”进入鼻腔后,在人体温度的作用下,可以很快地由液态转化为凝胶态,从而在鼻腔中形成一层凝胶防护层。

  “该防护层能够通过拦截和诱捕这两种作用,阻止病毒气溶胶进入肺部,并且能够使病毒气溶胶中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过程工程所副研究员王双说,当病毒气溶胶被吸入鼻腔时,该凝胶防护层中的正电荷凝胶能够拦截并吸附带负电荷的病毒气溶胶颗粒,从而阻断其向下游气管及肺部的传播;而嵌合在凝胶中的微米级细胞囊泡,能够进一步借助表面高表达的病毒受体,诱捕病毒进入囊泡内部使其失活,以此保护鼻腔上皮细胞不被病毒感染。上述两种作用协同,可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制备了多种不同浓度、不同配比的水凝胶。通过考察它们的喷雾性能、温敏性能、气溶胶吸附性能等,我们最后筛选出了一个多方面均有良好表现的凝胶配方。”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过程工程所博士生胡校铭说。

  通过小鼠的病毒感染模型与病毒传播模型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鼻内口罩”可以有效保护小鼠鼻腔和肺部免受病毒气溶胶的感染。

  此外,研究团队还借助3D打印技术获得了人体鼻腔实物模型,并将其与人肺类器官模块(模拟肺组织)和气流管道模块(模拟呼吸气流)连接,构建了集成化的人呼吸道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团队证明了“鼻内口罩”能够有效降低不同病毒气溶胶对于肺类器官的感染率。

  以内化方式遮蔽病毒感染蛋白

  与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病毒感染不同,这项研究主要聚焦于病毒气溶胶。“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拦截病毒气溶胶并诱捕病毒,从而阻止病毒气溶胶感染的新思路。这为病毒气溶胶防护领域添上了一块新的拼图。”王双说。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研人员主要利用纳米级细胞囊泡,或者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修饰的纳米颗粒作为病毒“诱饵”。这种病毒“诱饵”能够借助其表面携带的病毒受体与病毒进行结合。但由于其内部尺寸太小或无内部空间,因此它不能内化病毒,仅能遮蔽病毒的一部分感染蛋白,导致病毒还有感染细胞的可能性。

  王双介绍,在本研究中,团队制备出微米级细胞囊泡作为病毒“诱饵”。它的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通过内化的方式遮蔽病毒的感染蛋白,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微米级细胞囊泡表面的病毒受体完全来自病毒的宿主细胞,而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必须借助宿主细胞膜表面的病毒受体。因此,这种结合不会由于病毒发生突变而丧失。这也就意味着微米级细胞囊泡内化病毒并使病毒失活的能力不会因为病毒变异而失效,能够适用于病毒的不同变异株。

  这项研究创新性地将计算流体力学—离散颗粒模拟(CFD-DPS)技术,与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据的3D重构技术运用到病毒气溶胶鼻内防护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还首次构建了人呼吸道仿真模型,来模拟真实人体在呼吸作用下吸入病毒气溶胶的过程。同时,研究借助计算机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从多角度为“鼻内口罩”在人体上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有力证据。魏炜认为,研究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人呼吸道仿真模型等创新模型,为病毒防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给特定人群带来额外防护效果

  相比普通口罩,“鼻内口罩”具有一些明显优势。胡校铭介绍,在使用部位上,普通口罩是佩戴在面部的;“鼻内口罩”是施加在鼻腔内部的。在防护机理上,普通口罩主要发挥物理阻隔作用,将病毒拦截在呼吸道以外,但不能使黏附在口罩上的病毒失活;“鼻内口罩”不仅能够拦截病毒,而且还能进一步使被拦截的气溶胶中的病毒失去感染能力,降低病毒感染细胞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将“鼻内口罩”与普通口罩联合使用。普通口罩用以物理阻隔大部分病毒气溶胶颗粒,而“鼻内口罩”能够进一步将通过口罩缝隙吸入的病毒进行拦截、捕获并使其失活。

  “必须强调的是,目前这项成果仍属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实际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王双说,如果“鼻内口罩”的临床疗效验证很好,未来它的推广能为哮喘患者等不适合或不习惯佩戴口罩的人提供一种额外的选择,从而能够提升公众的防护意愿,降低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同时,“鼻内口罩”与普通口罩联用,还能为医务人员等经常出入高浓度病毒气溶胶区域的人群提供额外防护,有望大幅降低病毒气溶胶对他们造成的感染风险,为他们的健康提供额外保障。

  更重要的是,鉴于该体系构建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未来在应对新发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时,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基因编辑等手段,使已有的工程化细胞表达该病毒对应的病毒受体。这样就可快速制备出针对新发病毒气溶胶的“鼻内口罩”,以迅速响应新发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降低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速率,减少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编辑:田博群】

“三驾马车”稳中求进促发展 商务运行数据跑出“加速度” - 从“强资源”到“强品牌” 江西着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驾马车”稳中求进促发展 商务运行数据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5-01 03:39:04 来源: sp202405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货物进出口在高基数基础上以人民币计实现了正增长,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

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为历史第三高;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以人民币计增长16.7%……

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商务工作都涉及。1月26日,2023年商务运行数据显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含金量不断提升;一些领域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网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网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1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商务部将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两个“首次突破”助力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王文涛表示,2023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从政策、主体、市场等多方面入手,靠前发力、精准发力,推动外贸运行总体稳定,进出口规模达到41.76万亿元,实现了“促稳提质”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纵向看,在2022年的高基数上,进出口规模实现了0.2%的正增长,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0%以上。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保持稳定,在14%左右。

横向看,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对比之下,我国外贸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也好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

剖析来看,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首次突破”。一是“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近30%,出口商品结构在持续优化。二是有进出口实绩的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达到64.5万家,说明外贸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壮大和优化。

展望2024年,王文涛表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将会更加复杂严峻。一方面,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仍然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2.9%;另一方面,环境不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外溢风险显著上升。但更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比如外贸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进程加快推进等。具体来说,商务部将做好四方面工作:

抓紧出台新政策。政策措施越早出台,释放的效应就越大。根据今年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政策研究储备,加一点工具在工具箱里。

加快培育新动能。向产业要竞争力,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完整、制造业门类齐全等优势,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品贸易。

助力开拓新市场。商务部将继续办好广交会、服贸会等重要展会,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持续推动跨境商务人员往来便利,为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创造更多条件,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市场和客户,争取更多订单。

释放进口新潜力。不但要扩大出口,还要扩大进口。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消费促进年”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提出今年将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对此,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准备以下几项工作:

办好“消费促进年”一系列活动。2023年,商务部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商务部将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持续扩大”这个关键词,增强消费市场回升势头。对此,商务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商务部将与相关部门和各方一道,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为居民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推动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商务部统计显示,我国汽车和家电市场已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 202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同时,商务部也看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商务部将加强支持引导,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品换新、升级的需要。

促进国货“潮品”消费。优质的国货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而“潮品”则代表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的潮流。当前,国货和“潮品”两者的“跨界”碰撞交融,已经激发出居民生活和消费的新热点。2024年,商务部还将办好“老字号嘉年华”和“老字号数字博物馆”,通过这些方式,推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为国货“潮品”消费厚植文化和商业基础。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消费环境、流通设施发展水平不同,要采取不同方式、政策指导和推进。在城市,商务部将继续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逐步完善以步行街为引领、智慧商圈为支撑、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的消费能级。在农村,商务部将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乡村商业短板,构建设施完善、双向顺畅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持续释放农村的消费潜力。

我国引资规模仍然处于近年来高位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

“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看,我国引资规模仍然处于近年来的高位。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虽然同比出现了下降,但是规模上仅次于两个比较特殊的年份,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此外,把结构打开来看,不仅看数字,还要看引资结构,即分析它的质量。”王文涛表示,2023年,我国的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比202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比重创历史新高。在制造业领域,引资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达到了27.9%。

王文涛表示,短期外资数据出现一些波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特别是有一些大项目落地,往往会影响当年以及明年、后年的波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投资中国。中国也必将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同时,商务部在2023年“投资中国年”基础上,2024年还将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初步考虑在境内外举办20多场招商引资活动,包括一场标志性活动,即“投资中国”2024峰会,还有10场境外活动和12场境内活动。商务部也将支持地方在“投资中国”品牌下,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举办一些配套活动,形成全国引资“一盘棋”。

“在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落实好去年出台的‘外资24条’,推动放宽外资准入,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当前,外资企业圆桌会已经机制化,确定每月举办一场,分不同行业、地区或者国别,让我们的圆桌会议成为与外资企业坦诚沟通、务实交流的平台。”王文涛说。

(责编:杨曦、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