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从外贸“成绩单”看中国经济新亮色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5:03 来源: sp20240428

  2023年,在全球贸易整体表现比较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交出了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的“成绩单”——

  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

  外贸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一个月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份外贸“成绩单”含金量怎样?《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成色——顶住压力走出上扬曲线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2023年的收获时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回首2023年外贸领域,更是如此。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回暖速度缓慢,地缘政治影响外溢、贸易保护限制增多等不利影响仍在持续,世界主要经济体外贸普遍大幅下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

  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压力,运行总体平稳,进出口规模走出上扬曲线——

  一季度9.69万亿元,二、三、四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强,同比分别增长了0.8%、1.3%、2.8%……

  “成绩单”中,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十分亮眼。

  1953年7月15日,印刻着“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在吉林长春落地,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开始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品牌车企不断学习积累、快速成长,一路赶超。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实现接连突破。继2021年、2022年相继成为世界第三、第二之后,2023年有望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尤其值得一提。当前,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外贸“成绩单”折射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诚然,外需疲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冲击,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也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以船舶制造业为例,目前,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都是全球领先。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依然稳固。

  底气——市场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做生意做的就是先机,早一步,争取抢个开门红。”元旦刚过,浙江首个商务团组便踏上了出海增订单的征程。

  在江苏丹阳,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这里的镜片年产量4亿多片,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在全球市场具备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6.2%,再创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总书记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截至去年底,我国有811种产品全球出口规模排名第一,在机电设备、有机化学品等领域贸易竞争力强劲。一些外贸企业还通过对全价值链进行整合创新,逐步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我国已经形成多主体在多领域的贸易竞争优势矩阵。以高技术产品出口为例,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等出口的核心主体,民营企业已成为新材料、生物医药、风电、光伏等领域出口的主力军。

  展望2024,广大外贸经营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市场、抓订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抓手——培育新平台新业态等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高度评价外贸“新三样”。

  在2023年的外贸“成绩单”中,“新三样”再次成为焦点:“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为特点的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定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强调“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例如,外贸“新三样”中,生产锂电池用到的电芯、生产光伏板用到的涂锡铜带就是中间品。

  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抓重点工作。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纽带,中间品日益成为全球贸易的主体,在促进全球贸易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间品进出口占比不断提升。外贸数据显示,2023年,进出口中间品25.53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保持在历史高位。中国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此外,作为全球贸易的一股新势力,跨境电商让大家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我国还加快培育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特色优质产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展缓慢,经贸活动持续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还有像最近的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随着一系列务实举措陆续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源源不断集聚增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个方面18项举措,为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提供有力支持;海关总署明确继续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研究储备、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新举措……

  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巩固,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注入动力。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时政微观察丨奔向更好的日子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编辑:姜雨薇】
立于光影 看浙江丽水摄影20年蝶变 - 电影《最好的相遇》北京首映 金世佳张钧甯分享拍摄感悟

立于光影 看浙江丽水摄影20年蝶变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5:05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丽水11月10日电(邵燕飞 周健)用镜头捕捉绿色发展,用影像赋能城市更新。

  自2004年以来,浙江丽水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丽水摄影节。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丽水摄影奠定了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地位,丽水摄影节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并成为促进摄影文化交流、展示丽水城市形象、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摄影产业全链发展的重要载体。

  斗转星移间,丽水是如何续写光影故事?摄影、城市、产业之间,催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开幕式现场。     丽水市委宣传部 供图

  再次瞩目:丽水摄影走向世界摄影舞台中央

  摄影与丽水,交融辉映,折射的既是丽水对世界的融入,也是世界对丽水的瞩目。刚刚落幕的2023丽水摄影节,亮点频频涌现、成就次次突破,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座浙西南城市。

  记者了解到,2023丽水摄影节共收到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182家组织机构、124所高校、10391名摄影师和策展人报名参展,报名展览数量5117个、作品数量45865幅,最终推出917个展览,参展机构和专业高校报名数量创新高,成为历年来国际参与度最高、报名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摄影节。

  其中,“国际范”愈发浓厚。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型展览、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且囊括他个人一生成就的摄影作品展……世界级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的到来成为本届摄影节最受瞩目的焦点。围绕这位摄影史上的艺术大师,丽水摄影节组委会提前进行梳理、研究,并通过展览、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尽可能完整呈现他的艺术成就,给了全球摄影人一个不得不来丽水的理由。

摄影爱好者参观斯蒂芬·肖尔的摄影作品。     周健 摄

  “出圈”“破圈”更是不断。2023丽水摄影节首度设立AI影像艺术奖项,组织举办国内首个AI影像艺术征集、评选、展览,并围绕AI在影像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I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合等话题举办第五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艺术家结合摄影作品、摄影经历,展开热烈的学术探讨,为世界摄影理论化发展积累学术成果。

  20年来,丽水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充分发挥摄影优势,坚持国际性、学术性、群众性、品牌性的办节理念,持续举办丽水摄影节,有力发展摄影文化,延伸拓展摄影产业链条。如今,通过摄影讲述的丽水故事、中国故事被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人透过摄影节的视窗发现丽水、走近丽水、认识丽水。

  再续新篇:丽水摄影迈进文旅产业全链发展

  1999年,丽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摄影之乡”,开启了丽水摄影新纪元;2004年,丽水举办首届摄影节,此后两年一届,丽水摄影文化的标签也越来越被熟知。

  从浙西南山城到“中国摄影之乡”,从“中国摄影之乡”到“讲述中国故事的世界舞台”……丽水用源源不断的影像佳作,向世界展示着丽水的城市风光、特色文化和动人故事,打造了“城市形象传播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丽水深入挖掘转化摄影价值,构建以“摄影+”产业融合为重点的摄影产业链。

  摄影文化与文旅融合,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随着摄影节的连续举办,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旅游者因为丽水摄影而感受到了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继而形成传播和口碑,对丽水的摄影采风旅游带来了极大的拉动效应。

  比如,俄罗斯摄影师普罗辛·弗拉基米尔创作于古堰画乡景区的作品《河流之上》夺得首届锡耶纳国际摄影奖金奖。作品中呈现的梦幻帆影,让景区又火了一把。在松阳四都乡,摄影人用一张张照片传播了这里的别样风景,也让四都乡成为民宿的聚集地,有效带动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前来四都乡旅游、创作的游客、摄影爱好者每年累计超过60万人次。

  摄影文化与产业“联姻”,充盈着行稳致远的澎湃动力。丽水本土的摄影服务产业,如摄影器材销售、拍摄、展览以及影像输出等也因摄影节的带动而发展壮大。数据显示,目前丽水已建成国家级、浙江省级、丽水市级摄影创作基地37处,摄影相关企业达1000余家,摄影从业人员上万人,具有摄影基础的爱好者更是达到数万人。

2023丽水影像产品博览会现场。     丽水市委宣传部 供图

  摄影与城市“双向奔赴”,成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丽水编制出台《丽水国际摄影名城发展规划(2021—2030年)》,启动丽水摄影园区项目,建设丽水摄影文化中心,上线“影像力”综合应用平台,大力培育摄影旅拍等新兴业态,打造本土与国际交相辉映、艺术与产业完美融合、要素与机制保障有力的国际摄影名城。

  用镜头定格精彩瞬间,传播丽水城市形象;用美图美影传递美好,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用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回首过去,丽水摄影的20年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历程。

  未来,丽水将锚定“摄影文化引领世界,摄影产业领跑全国”的目标追求,以跨界融合、全链发展为理念,推进摄影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打造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国际生态摄影创作、摄影产业创新发展、摄影优质要素集聚“四大高地”,续写丽水摄影发展新篇章。(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