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爆火的“淄博们”,新年会更好吗?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2:03 来源: sp20240430

  文/华卓玛

  一种烧烤、一个簪花围、一条跳水视频,就能带火一座城市。2023年,淄博、泉州、天津等一众“网红城市”以看似不可思议的方式出圈。

  但在“天时地利”中迎来久违的人气后,“网红城市”也面临城市服务、发展模式等各种挑战。

  强社交需求叠加短视频,只为“跟风打卡”

  回顾2023年,“网红城市”的第一波流量,无疑是淄博烧烤带来的。

  淄博在整个2023年夏季火得不可收拾。据马蜂窝旅游数据,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淄博热度环比增长605%。

  之后,一众“网红城市”在2023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演员赵丽颖一张头戴簪花围的照片让“特种兵”们纷纷赶赴泉州打卡,簪花围也成为泉州的旅游体验项目;董宇辉在敦煌骑骆驼的视频,让敦煌再现游客组成的“丝绸之路商队”,还一并带火了旅游市场中长期沉寂的兰州,出现羊皮筏子“一座难求”的局面;天津大爷跳水的视频的,让无数人聚向天津狮子林桥。

  2023年,不少城市的出圈方式看似不可思议,却也反映着社会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孙云龙向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表示,个体对聚集性、有烟火气的社交活动是有需求的,疫情三年后回归常态,便会出现更热烈的社交、旅游需求。

  2023年一波接一波的演唱会,集章式旅游的兴起,寻找饭搭子、旅游搭子等行为,无一不反映出强烈的社交需求和分享欲望。

  同时,疫情增强了人们对短视频、直播的依赖度。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网络视听网民使用率高达97.4%。

  在孙云龙看来,大家对短视频制作、直播等技术的运用更加娴熟,依靠短视频获得出行推荐,同时又借助短视频旅游打卡,满足社交互动和分享欲望。因此,众多城市靠着短视频火了起来。

  “出圈”营销,小众城市终被挖掘

  这几年的国内旅游市场也颇有新意。随着出境游需求内收,各地开始重视通过旅游经济进一步带动小众旅游城市“出圈”。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吴本向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表示,疫情期间出境游受限,大家将目光转向国内后,开始发掘值得深度游的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被迫“慢下来”的旅游企业,正努力提升产品设计和接待服务能力,推出不少高品质产品,国内旅游业创新业态迭出、整体质量提升。

  2023年社会运行回归常态化后,出境游航线等虽逐渐恢复,但价格还未回归至疫情前水平,一批游客转向西南、西北、东北等地,这些地区的小众城市迎来春天。据航班管家预测,2023年国内航线日均12436班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5.2%,运力实现反超。

  同时,吴本介绍说,眼下各地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疫情期间很多欠发达地区尝到了文旅融合下旅游消费的红利,文旅产业得到很多地区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都开始抢客源、增加曝光度,一些原本知晓度不高的旅游资源开始被大家熟悉。

  2023年初开始,各地文旅局长就开始在短视频中花式“内卷”,为当地“打名气”。从化身“森林主人”的黑龙江塔河县文旅局长,到穿原始人裙装的江西万年县文旅局长,再到以一种“不顾人死活的美”出圈的随州市文旅局局长等等,一众文旅局长为不少地方成功引流。

  “网红城市”们如何不“过气”?

  2024年,“淄博们”的热度能否持续?孙云龙表示,从短期来看,2023年“网红城市”爆火与过去三年疫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步释放,不见得有持续性。但从短视频、直播营销频频出圈的角度看,未来“网红城市”可能会更热。

  当然,能不能将流量留住,还要看各个城市的应对。

  “网红城市”虽然为一些地方吸引了久违的人气,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敦煌出现骆驼累瘫的局面,转入冬季后大量淄博烧烤摊位出现低价转让。

  孙云龙表示,一些“网红城市”接待服务能力不足,出现潮汐式人流后疲于应对,虽然靠营销引来了游客,但旅游消费体验并不好,“游客可能拍照打完卡就走了,不能带来重复消费,反而迎来吐槽,得不偿失”。

  孙云龙认为,每个城市的资源类型有差异,但核心竞争力仍是服务。因而,各地在“引流”之后还要做好服务,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应急预案等,这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全方位挑战。

  同时,一些“网红城市”看似火热,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增量却不如想象中亮眼。以最火爆的淄博为例,2023年前三季度淄博全市GDP同比增长5.2%,不及山东全省的6%。

  吴本分析称,这与淄博很多服务由市政买单、烧烤产品定价相对较低、公共假期酒店餐饮等严格限价或许有关。但他同时强调,淄博成功将城市品牌形象打出去了,这仍非常值得兄弟城市学习。淄博后续应进一步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流量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借助2023年“打下的名气”,让“网红城市”热度更持久?

  吴本指出,流量和“网红”需要赋予自身真正有识别度的高质量内容,找到具备可持续的特征。比如上海,虽然自然资源不多,但其文化资源打造得非常好,除了传统被熟知的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还被视为是二次元“圣地”。各地需要有差异化地根据当地特色挖掘新增长潜能。 【编辑:刘欢】

小孩子真没必要贴“儿童面膜” - 40名台胞组团来厦门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

小孩子真没必要贴“儿童面膜”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2:04 来源: sp20240430

  对于儿童用品,家长们还是应该多些慎重,不要盲目迷信。

  近日,据上游新闻报道,随着美妆的推广发展,美容和化妆用品日益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其中面膜产品的市场也从成人延伸到儿童身上。在某电商平台,一款标价74.9元起的儿童面膜,有10多万人付款购买。

  而相关报告数据更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的母婴赛道中,儿童面膜商品交易总额即高达0.16亿元,增长率达218.2%。

  给孩子敷儿童面膜,到底是护肤新时尚还是交智商税?有人表示,敷面膜是保护孩子皮肤,也便于养成孩子护肤的生活习惯。也有人认为,孩子肌肤有足够的自我恢复能力,并不需要通过面膜补充水分,日常婴儿专用的面霜足够保护孩子肌肤。

  从市场视角衡量,儿童面膜确实切中了家长为孩子“护肤”的心理,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但站在最大限度保护儿童权益角度,家长们在选用类似商品时还是应该多些慎重,不要盲目迷信儿童面膜。

  有妇幼保健专家就表示,孩子皮肤正处于发育阶段,外界干预会影响其正常发育。尤其是,给儿童使用面膜会掩盖其皮肤发育状况,可能耽误一些皮肤疾病的发现与就诊。更有儿科医生直言,盲目使用面膜反而会刺激孩子的皮肤。

  可见,一些家长想用面膜保护孩子皮肤的想法,在医学上是站不住脚的,还可能给孩子成长发育带来潜在风险。也已有一些网友反映,孩子敷完面膜后,出现了过敏症状。

  而当前的儿童面膜市场存在的诸如产品成分不合格、产品功效宣传违反相关规定等乱象,更增加了让孩子敷面膜的“危险”。

  从媒体报道可知,儿童面膜突然走红,是商家重点营销的“推波助澜”,是家长对孩子的护肤与容貌焦虑,以及儿童自身好奇模仿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儿童面膜营销乱象的规范治理,进一步明确其概念及使用范围,并建立健全生产标准,电商平台与商家守住法律红线和诚信底线。而最关键的,还是家长的理性认知和谨慎选择。

  让两三岁的孩子每天敷面膜,真的好吗?除去对生长发育方面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外,家长们也应注意到,过早接触医美产品,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对美的认知很可能产生不良引导。

  总之,家长们不能让自己过分的儿童护肤与容貌焦虑,助长了儿童面膜营销,更需警惕因此对儿童尤其婴幼儿的人身健康造成伤害。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