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再访华,两国达成哪些新的共识成果?

发布时间:2024-05-04 14:59:04 来源: sp20240504

  文/赵建华

  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于4月4日至9日访华,耶伦系今年首位访华的美内阁成员。中方与耶伦财长举行了多层级、多领域的会谈交流。

  8日在北京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了相关共识成果。双方重申了去年11月旧金山会谈达成的“加强沟通”、“防范脱钩”、“应对共同挑战”三点共识,并达成以下新的共识成果:

  一是由两国财政部牵头,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进行交流。

  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在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

  达成上述成果,双方有何考量?

  廖岷说,中美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深化经济金融政策沟通协调和互利合作,对于维护两国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促进疫后经济复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方对此始终秉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此次经中美双方深入磋商讨论,最终在经济、金融领域达成重要共识。

  经济领域方面,在双边渠道下:双方同意就两国和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开展深入讨论,这也符合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目标与实践。中美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愿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稳定双边经济关系,增进两国企业和民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多边渠道下:当前全球经济延续高债务、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态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较大外溢影响。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同意在G20等多边渠道下就发展中国家债务处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事宜继续保持沟通,就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合作。

  金融领域方面,双方同意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合作。中美在金融工作组和G20等多双边渠道下就上述议题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有利于释放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信号,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一步,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在经济、金融工作组项下努力将上述共识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为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不断贡献正能量。

  广州多轮会谈,谈了哪些内容?

  吹风会上,廖岷还介绍了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的情况。

  廖岷说,会谈中,中方强调,应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关系要坚持的“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三大原则,通过努力工作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持续加强经济、金融领域沟通合作,努力为两国企业双向贸易、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中美经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关于宏观经济形势。中方重点向美方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中方指出,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增长。去年中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些成绩是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取得的。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中方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国策,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大力破解妨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卡点堵点,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将为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美方在会谈中就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劳动力市场、通胀、金融体系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于应对全球性挑战。双方就发展中国家债务处理、世界银行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改革、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全球性挑战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同意在多边渠道下就相关问题继续保持沟通与合作。

  关于双方关切。双方认为,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合理需要,但中方强调,不应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所谓“多元化”为由冲击两国及全球正常贸易投资往来和产供链稳定。中方明确表达了对美方制裁限制中国企业、对华加征关税、对华投资限制等措施的严重关切,指出这些措施损害中国企业和民众的正当权益,也不利于美国企业和民众的福祉。中方欢迎美方关于无意寻求对华脱钩的表态,希望美方采取切实行动,停止制裁限制中国企业。针对美方提出的产能过剩等问题,中方进行了充分回应。

  关于共识成果。双方重申了去年11月旧金山会谈达成的“加强沟通”、“防范脱钩”、“应对共同挑战”三点共识,并达成以下新的共识成果:一是由两国财政部牵头,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进行交流。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牵头,在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等议题持续开展交流。

  关于下一步安排。遵照双方牵头人指示,双方工作层将在经济、金融工作组项下持续推进落实上述共识。两个工作组的第四次会议拟于4月中旬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期间分别举行。

  中方如何回应产能过剩问题?

  对耶伦关注的产能过剩问题,中方在会见会谈中作出了哪些具体回应?

  廖岷说,中方对产能问题高度重视,在与耶伦的各层级会见会谈中均对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应。实际上,这个问题存在分歧和争议,比如,彭博社4月3日最新文章认为,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说法。

  中方认为:一是应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

  二是应结合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情况分析产能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历经数十年长足发展,目前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根植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工业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更离不开企业对研发创新的巨大投入以及企业家的不懈奋斗精神。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可及性。中方在满足国内需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对此应作出客观评价。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产能问题。针对一些地方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中方将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做好统筹引导,相关政策导向是公开明确的。应强调的是,我们坚决反对部分发达经济体搞“泛安全化”、升级绿色保护主义措施,这对其自身有害无益,更会严重侵害中国企业正当发展权益,中方不会坐视不理。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无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正如彭博社4月3日另一篇文章指出,过去十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果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方认为,在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推动全球产供链深度调整大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会面临产业转型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挑战,我们应客观看待这一现象,作出务实理性的政策选择。中方注意到美国及其他相关方的关切,愿与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理性看待和妥善处理分歧。双方将在工作组层面继续就此保持沟通。 【编辑:苏亦瑜】

百名旅游企业高管眼中的2024年 - 美国一名两岁童超市误开枪

百名旅游企业高管眼中的2024年

发布时间:2024-05-04 14:59:05 来源: sp20240504

  过去的一年,深蓝智库通过对话超过20位头部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行业的复苏与发展。一年后,站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深蓝智库向100位 旅游企业负责人、高管发去提纲,与他们共同盘点过去,展望未来。展望2024年,每一位受访者都对旅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充满期待,各旅游企业将不再盲目追求数 量、规模,转而注重产品创新与科技赋能。

  【回顾2023】

  90%以上受访者认为市场恢复符合预期

  在深蓝智库调研的100位旅游企业高管中,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旅游市场整体恢复情况符合原有预期,在市场稳步前行的旅途中,也有不少 “惊喜”相随。

  从复苏步伐来看,旅游市场先经历了春节、 清明假期的试水阶段,后在“五一”、暑期顺势引 爆。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五 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 119.09%。“五一”火爆的态势也延续到了暑期,亲子客群庞大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使得旅游市场 迎来又一个高峰。紧接着,中秋国庆“双节”叠加 也促使大量消费者走出家门,出游热度赶超2019 年同期。

  深蓝智库调研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针对 2023年旅游市场的恢复情况给出了“回暖”“稳健” “一路上扬”“信心恢复”等关键词,这也显示出了旅 游市场强大的韧性与蓬勃的生机。

  超四成高管认为热门目的地在“更新”

  深蓝智库调研显示,超四成企业高管提到了热门目的地正在“更新”,小众、新奇、深度体验是这些 目的地的共有特点。

  而对于繁花惊喜,2023年有一众目的地脱颖而出, 相继冲上“爆款榜单”。携程集团首席市场官、执行副总裁孙波提到,在复苏的进程中,旅游市场在经历重构与焕新,孕育了众多新的消费热点。2023年上半年“,进淄 赶烤”成为最受瞩目的热词之一,众多年轻人都跟风到 淄博打卡了一场特种兵旅游;2023年下半年“,尔滨”这 个爆款,瞬间点燃了消费者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

  企业供给也在随着市场需求向西北地区转移。 新疆、甘青大环线等十分具有特色的目的地,也让西北旅游逐渐走热,促使当地酒店、民宿数量快速增长。途家数据显示,从2023年预订量增速排名看,西北民宿爆火,那曲、和田、昌都、日喀则、山南、博尔塔拉、喀什等城市增速居前。

  复苏与惊喜相伴,无疑让旅游业界信心大振,争相迎接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后的新局面、新挑战。

  【变化中的旅游市场】

  三成以上的受访者提到市场正趋于“年轻化”

  经历了三年的停滞,消费者、旅游企业以及供应 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与企业高管的对话,深蓝智库调研发现,三成以上的受访者提到旅游市场正在变得“年轻化”。

  孙波表示,Z世代(“95后、00后”)逐渐成为当前 旅游消费的主力人群。与以往的出游方式不同,Z世代更倾心于新奇、刺激、独特的玩法,包括特种兵旅行、多巴胺骑行、Citywalk(城市漫步)以及滑雪等 户外运动,他们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出行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极旅游、国产大邮轮等高端产品也被 他们收为“囊中之物”。

  在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后,韩国旅发局中国区总代陈钟和指出,新冠疫情后,中国游客正在从跟团游转变为自由行,游客群体也越来越年轻, 对体验型旅行的偏好度越来越高。而马蜂窝近期发布的《2023年旅游大数据报告》也显示,从年龄分布来看,2023年出游人群中,“00后”和“90后” 占比达到了68%,成为主导力量。对于年轻人而言,旅行已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超五成受访者谈及“小团化”是未来主流

  消费人群发生转变,消费方式也难免与疫情前产生差异,半数以上的企业高管认为,相对方便灵活且具有深度体验的小团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高质量旅游的需求。

  “传统大团开始逐渐失宠,小团化、定制化、自由行化的特点越发明显。”这是众信旅游董事长冯滨针对当前市场变化做出的判断。同样,途牛旅游网CEO于敦德也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理解相对高价格的产品价值,更青睐于内容丰富、体验感强、服务质量高的旅游产品,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团逐步分化成小团。

  部分旅游平台的数据也对冯滨和于敦德的观点做了印证,途牛发布的《2023年度旅游消费报告》显 示,在2023年平台打包旅游产品预订中,跟团游和团队定制游的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45%和24%,其次为 自驾游和自由行,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16%和15%。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定制化旅游产品“上头”

  【展望2024】

  预计整体市场全面恢复至2019年水平

  展望未来,每一位受访者都对2024年旅游市场充满期待,他们给出的预测大多为:国内旅游需求将持续旺盛,出入境旅游将进一步有序恢复,整体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至2019年水平。

  中国消费者对于国内出游的热情依旧,也反映在即将到来的春节8天长假。根据携程最新发布的数据,北方冰雪游、南方温泉避寒游是国内游热门,春节期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7倍。在各个目的地的积极布局之下,国内游也将保持火爆的发展态势。

  针对出境游,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对该市场抱有很大的信心,即便受限于各种因素,出境游市场恢复较慢,但包括民航业、邮轮业等在内的从业者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2024年全国邮轮市场的总规模将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民航业的增长重点会是国际民航市场、出境游市场也仍旧是一片蓝海……

  同样,极具潜力的入境游市场也受到各方的关注。“随着入境利好政策不断落地,全球各界人士到中国开展商务、会展、旅行等各项活动的便利度将大幅提升,2024年,中国入境游市场将会获得可观的增 长。”孙波认为。在此背景下,入境游市场的复苏已经在加快步伐,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4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517.9万人次,其中入境251万人次。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历疫情之后,旅游业的全面复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也需要业内付出更大努力共同助推市场恢复。中国旅游市场的复苏将成为全球旅游业复苏的驱动器,中国出入境游的复苏程度将决定全球旅游业的修复度。

  不再盲目追求数量、规模

  在各位旅游企业高管看来,2024年旅游企业的发展将更为理性,不再盲目追求数量与规模,而是更多的向质量要效益。

  作为出境游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冯滨给出了预判:2024—2025年间,大部分旅行社都会选择相对理性、谨慎的布局战略,在扩张上也会趋于保守。当前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各旅行社将不会去盲目拼市场。

  而想要在旅游市场中找出新的“突破点”, 便要从高质量产品入手,“未来旅游产品将追求品质化、特色化 ”成为全部受访企业高管的共识。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政策的发布,部分受访者均表示自己颇有感触,其实旅游产品并不是越贵越好,要从产品品质、体验与性价比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冯滨还表示,高端旅游产品的价格要控制在3万—4万元/人,并不是越贵就越好,要从产品品质、体 验与性价比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康辉集团执行总裁张楠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旅游+”的融合型业态。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衍生出“旅游+体育”“旅 游+演艺”“旅游+康养”“旅游+文博”等新兴业态,未来随着消费者以及旅游业界的共同探索,“旅游+”模式的队伍将会愈发壮大,而此时,就需要各旅游企业未来在产品打造、创新以及资源获取等方面进一步向内容转型,让更多高质量产品问世。

  打造下一个尔滨,靠的不是资源而是传播

  景区体贴周到的待客之道以及自身冰雪资源的独特性,让“尔滨”瞬间出圈,成为2024年第一个爆火 的旅游目的地。

  前有淄博,后有尔滨,决定谁是下一个“爆 款”的,不是目的地的资源,而是“讲故事与懂传播”的能力。此前,深蓝智库综合机构提供的数据发现,2023年“五一”假期淄博站客运发送连创新高 ,假期 累计发送旅客24万人次,较2019 年同期增长55%。大量客流涌入也让淄博市酒店爆满,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上涨865%。让这座非旅游城市“ 脱胎换骨 ”的原因正是政府的加持、市民的支持,成为游客所向往的具有烟火气的旅游目的地。

  在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看来,淄博并非是传统旅游目的地,也没有那么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它的出圈更多地依赖于新媒体的传播。研究消费者特征, 把自身城市或是目的地当做一个场域,再接入新的内容,能打动特定的消费者,并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传播出去,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新的旅游目的地。

  北京商报记者 吴其芸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