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征程 西藏各地迎来花样“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4-04-30 02:31:18 来源: sp20240430

  27日至29日,我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相继迎来202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季。为迎接学生们返校,我区各校各部门精心准备,在护航学生们安全返校的同时,设置了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和孩子们一同开启新学期逐梦之旅。

  开学第一课 希望伴我行

  早上8时许,拉萨市第一小学门口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家长的护送下,兴奋地迈入校门,见到久违的老师和同学,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去上海看望姐姐,一家人在上海玩了好几天,整个假期都过得特别开心。”拉萨市第一小学学生旦增央宗和好朋友们分享了假期见闻,彼此还送上了小礼物,“这是我在上海游玩的时候买的小挂件,专门带回来送给小伙伴们,希望他们喜欢。”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走进教室,只见孩子们捧起崭新的课本,轻轻翻看,眼神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新学期到来的喜悦。不一会儿,教室里便传来了琅琅读书声,让原本寂静的校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奏出一段美妙的校园交响曲。

  拉萨市第一小学学生丹增珍拉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始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也要多运动多锻炼,提升身体素质,让校园生活更加充实、快乐。”

  开学第一课 平安伴我行

  为维护好学校周边秩序,28日,拉萨市康萨罗社区网格员身着红色马甲,早早来到藏热小学学校门口,一边指挥交通,一边提醒学生和家长们注意交通安全。网格员们有条不紊地引导着学生和家长,保障学生安全返校。

  校车作为学生上下学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社区的付出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有了社区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更加放心。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学生家长达瓦次仁对社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拉萨市曲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县教体局召集校车运营办负责人及驾驶员开展校车安全约谈会,同时进行校车安全大检查。

  随后,民警对校车车身情况、车内安全装置进行详细的隐患排查,着重针对车辆制动系统、安全设施配备、驾驶员审验和车辆年检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责令相关负责人落实整改,杜绝校车“带病上路”。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边境派出所为大家带来了一堂校园安全知识‘小课堂’……”在教室里,民警罗智华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讲解和提问多种互动的方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基本的交通法规、步行安全、乘车安全等重要知识,积极教育小学生们在日常的点滴中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做到“安全出行、文明你我”。细心地讲解、耐心地解答,让小学生们沉浸式遨游了一圈交通知识的海洋。“派出所警察叔叔今天交通情景模拟,通过讲解互动让我们了解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很开心在开学第一天又学习了这么多的交通知识。”学生卓玛说。

  通过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小学生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浓厚了校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绷紧了全体师生心中的安全之弦,让“花骨朵”在法律的保护中茁壮成长,也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氛围。

  作者:格桑伦珠 张猛 鹿丽娟 楼梦琳 阿旺尼玛

  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

中缅边境怒江迪政当村:传统与现代相融 - 第二届中学生德语能力展示暨中德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办

中缅边境怒江迪政当村:传统与现代相融

发布时间:2024-04-30 02:31:19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社 怒江3月31日电 题:中缅边境怒江迪政当村:传统与现代相融

  作者 陈静

  现代房屋建筑内保留传统火塘、独龙族妇女用古老腰机织出色彩斑斓的独龙毯、村民在现代服饰外披着七彩独龙毯长袍或马甲……3月31日, 中新社 记者走进中缅边境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探访这个大山深处传统与现代相融的乡村。

3月,迪政当村里上海援建的“克劳洛”乡村振兴示范点。  中新社 记者 李嘉娴 摄

  迪政当村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独龙江乡最北部,西邻缅甸克钦邦、北接西藏察隅县,全村共174户593人,是独龙族聚居地之一。

  在独龙江乡独龙族博物馆内,独龙江大峡谷过去的生活逐一展现:刀耕火种,住木楞房,过江靠溜索、穿衣靠纺麻、看病靠占卜,过着结绳计数、刻木记事的生活。70多年前,独龙族人尚处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来到距博物馆30余公里外的迪政当村,仿佛瞬间跨越千年——村内小桥流水、道路整洁,家家户户庭院里栽花种草,鹅卵石垒建的围墙与远处雪山、近处独龙江、缭绕云海融为一体。

  “自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后,我们不断探索,倾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庄、文明和谐、乡风淳朴’的新农村。”独龙江乡副乡长陈笑介绍,由上海援建的“克劳洛”乡村振兴示范点内,28栋主体房屋均以独龙族传统民居木楞房为原型建造,还包含一座独龙文面女体验馆,一座民族文化传习所,让新农村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

  在迪政当村现代化的住房中,每家每户厨房里都有火塘,保留了独龙族千百年来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传习所里,展示了独龙族的扎染、植物染技艺;独龙族妇女的文面习俗,经过改良成为游客可体验的项目;用石板锅烙制的石板粑粑,成为招待客人的美味。

  独龙毯是独龙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标志之一。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独龙毯只能就地取材使用麻线编织。随着1999年独龙江公路通车,2014年高黎贡山隧道贯通,棉线、毛线、羊毛、丝线等运到独龙江,让独龙毯变得五彩缤纷、更加柔软。2015年,上海一家服饰公司在独龙江乡建立织女工作室,订单式生产,独龙毯得以走向外界。

3月,迪政当村民丁秀珍(中)与其他独龙族妇女一起织独龙毯。  中新社 记者 李嘉娴 摄

  “是妈妈教我织独龙毯的。过去织好的毯子只能自己用。”35岁的迪政当村民丁秀珍今年加入织女工作室,天气晴朗时,她会和三两妇女聚在一起,用外界流行的配色编织独龙毯,每织一床独龙毯有三四百元(人民币,下同)收入。织好的独龙毯将寄往上海,被加工成抱枕、半裙、包袋、披肩等,远销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目前,全乡1543名妇女中,约500人编织独龙毯。

  如今宛如世外桃源的迪政当村,令无数游客向往,当地却没有大肆开发。“独龙族自古信仰万物有灵、敬畏自然,不会随意砍树、猎捕野生动物,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3%。”陈笑说,游客进入独龙江必须通过小程序预约,每天仅开放500个名额。

  不过,独龙江的物产通过线上、线下,畅通无阻地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白忠平是迪政当村小有名气的“网红”,他通过拍摄独龙江日常生活,在社交平台有“粉丝”近3万人,并通过电商销售独龙毯、蜂蜜、灵芝等土特产,2023年销售额达30万元。

  通过网络,独龙江峡谷的生活与外界更近一步,2022年7月,5G网络覆盖了全乡所有行政村。周末,来自昆明的李林正在独龙江度假,月亮瀑布、独龙族博物馆、迪政当村的文面女、流水潺潺的独龙江......他和很多游客一样把所见所闻上传社交媒体,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神秘、美丽的地方。(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