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04-28 18:44:43 来源: sp20240428

  文本指令生成视频、智能工厂开足马力、智能制造“硬核”高效……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何加快“人工智能+”发展、赋能产业升级,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创新应用赋能新型工业化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钉钉总裁、浙江省工商联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叶军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正从单点应用向多元化应用、从通用场景向行业特定场景不断深入,加速迈向全面应用新阶段。“从加快新药研发、精准预报天气,到缩短工厂产品交付周期、提高办公效率,各显其能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加快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在两会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要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要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建议,加大对人工智能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构建集多要素为一体、需求快速感知、供需精准匹配的“产业大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打造高质量工业数据语料库,构建垂直行业人工智能训练验证平台。

  大语言模型助力企业变革

  人工智能是机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模拟,预训练大模型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人类认知模式的技术路径。2023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热潮。

  随着大模型从聊天、图文创作等领域向外延伸,加速进入生产力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利用大模型解决现实业务问题。佳沃集团借助钉钉的AI能力,创建了公司综合人工智能助理“小佳”。人工智能助理可以开展数据分析和洞察,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例如在蓝莓种植、收获和销售各个阶段,“小佳”可以帮助员工交流经验、预测产量,并智能分配产品到不同市场。从采摘工人到销售人员,人工智能帮助解决了公司管理、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难题。

  “基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整合、翻译和简单问题求解与规划。”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大军说,“其已初步具备通用人工智能的部分特性,包括通顺的自然语言生成、全领域的知识体系覆盖、跨任务场景的通用处理模型、通畅的人机交互接口。”

  专家指出,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的背景下,更多中小企业有机会借助大模型降低重复性工作带来的成本压力,聚焦面向未来的定制化生产、智能化服务、个性化销售等趋势性变革。

  智能生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供需两侧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0月,我国累计发布200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科研院所和企业成为开发主力军。

  针对“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

  “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时,构造的往往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杨新民表示,要深化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研究,如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一体化等,着力解决具体行业领域应用的堵点卡点。

  "通过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当人工智能像水电气一样走向普惠,不仅能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将重新定义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叶军说,在整个智能生态的共同努力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重要引擎,必将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变革、企业效能提升,同时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亚恒(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亚恒 【编辑:叶攀】

中国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和音) - 卡游推新年首支TVC,与唐国强、Tank共话“何为英雄”

中国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和音)

发布时间:2024-04-28 18:44:44 来源: sp20240428

  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为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自主探索人权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    

  

  当地时间1月2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第四十五届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参加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报告,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促进和保障人权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肯定。

  国别人权审议是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就人权问题进行平等坦诚交流、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方高度重视本轮审议工作,本着坦诚开放态度参加审议,同各方交流互鉴、共同进步。审议过程中,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成就的声音在会场成为主流。120多个国家充分肯定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中国特色人权理念和实践,赞赏中国的发展进步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作为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中国坚持以系统性思维谋划人权建设,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及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权保障水平。自2018年参加第三轮国别人权审议以来,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开创性探索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先后制定了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新法律……一系列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成果实实在在。在本轮审议中,不少发展中国家代表表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人民愿望。

  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世界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典范,为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自主探索人权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普世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在世界上强行推广西方民主人权观念和制度,利用人权问题大肆干涉他国内政,导致一些国家战乱频发、社会长期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也不存在定于一尊的人权发展模式。各国人民有权利也应当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方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交流互鉴,鼓励和尊重各国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

  中国在推进自身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广泛开展人权领域交流合作,为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中国贡献。自第三轮审议以来,中国加入《马拉喀什条约》等人权条约,积极参加履约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三届会议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2023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次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决议草案,彰显中国为促进国际人权正义与进步所作的贡献。中方在本轮审议期间宣布将采取30项人权保障新举措,涉及增进民生福祉、加强人权法律保障、促进国际人权合作、支持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等。多国代表表示,期待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与各国携手谱写世界人权事业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0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