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漫游香港 “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重庆首展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0:03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重庆1月12日电(梁钦卿)现代化的“维多利亚港”、极具传统的“黄飞鸿舞狮贺新春”、生活气息浓郁的“沙田鸡粥”……12日在重庆举行的“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览上,40件微型作品展示香港的独特文化、传统习俗、城市面貌及生活点滴,让民众于方寸间感知香港。

1月12日,“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览在重庆举行。图为游客参观作品“维多利亚港”。 中新社 记者 周毅 摄

  此次展览是“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首次来到重庆,展示作品中有14件为内地首次亮相。展览分为香港地标、昔日香港、香港节庆、香港日常和港饮港食五个主题,让重庆市民沉浸式体验“30分钟漫游香港”。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微型景观模型均是按照真实场景相应比例缩小后进行还原,漫游维港的鸭灵号帆船、灵动的舞狮表演、闪烁的香港霓虹灯等,细致呈现出香港的生活气息。

1月12日,游客在重庆参观“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览。 梁钦卿 摄

  “这些模型很精巧,仿佛真实的香港街景就在眼前,有身临其境之感。”现场游客简珊珊说,虽然自己没有去过香港,但很喜欢看港剧,这些模型还原了香港建筑原貌,很有港剧的味道,“看完有去旅游的冲动”。

  “我们想把香港带到内地不同地方。”微型艺术家何国添表示,制作微缩模型不仅要展现艺术家的想法,也要考虑观众想看的场景,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重庆是一个立体都市,这次过来参观了洪崖洞、十八梯等景点,未来也有想法把这些元素做成微缩模型。

1月12日,“细”看香港微型艺术展览在重庆举行。图为游客参观作品“沙田龙舟”。  中新社 记者 周毅 摄

  参展作品“沙田龙舟”在静止状态下展现动感瞬间,刻画了端午节期间沙田城门河上赛龙舟的盛况。该作品创作者陈鸿辉是香港沙田人,他告诉 中新社 记者,赛龙舟是香港每年都会举办的大型活动,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作品创作前,他曾花两年时间拍摄500余张赛龙舟的照片,力争还原地形地貌、河面水花以及选手竞争的场景,做到栩栩如生。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香港快乐微型艺术会会长潘丽琼表示,香港微型艺术糅合传统手艺及创新科技,以小写大,把香港历史文化通过微缩模型呈现出来,让重庆朋友多角度了解不同时代的香港,从而促进渝港两地文化交流。(完)

【编辑:张燕玲】
广州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发现71座古墓 - 科技进步,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民生观)

广州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发现71座古墓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0:04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广州12月16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通报称,该院对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当前已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

  其中,墓葬71座(晋南朝时期墓葬20座,唐宋时期墓葬14座,明清时期墓葬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罐、滑石猪等各类质地文物约108件(套)。

考古项目全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南侧,东邻福今路,南邻三育路。记者当天下午在考古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仍在现场进行考古清理工作。

  据了解,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2月、3月、10月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展考古发掘(一期)工作,本期计划发掘面积共825平方米。

  据介绍,此次清理的古代遗迹绝大多数受现代建筑基础影响,保存状况一般。墓葬分布相对集中,存在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的现象。已清理的70多座古墓葬中,晋南朝时期墓葬均为砖室墓,数量较多,部分规模较大,精心营造,设有长排水沟,但多被盗扰、出土器物较少。

墓葬遗迹。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其中,墓葬M7为东晋时期的带墓道长方形砖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排水沟构成。共出土器物6件,包括青釉小碗3件、青釉碗1件,青釉三足砚1件,铜碗1件。其排水沟长约35.5米,是本次考古发掘的较长的排水沟。

  墓葬M51为南朝时期砖室墓,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该墓上部被毁,出土青釉瓷碗、青釉瓷钵、四系罐、青釉瓷罐、滑石猪等8件器物。

出土的鸡首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此次发掘的古墓均为平民墓葬。”该考古项目领队张希告诉记者,该考古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古城东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位于广州市“红花岗—竹丝岗—梅花村”地下文物埋藏区,是重点保护区域。这一带地势较高,周边有红花岗、竹丝岗、马棚岗、猫儿岗、象栏岗等山岗。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多次考古工作,清理了各时期古墓葬、水井、灰坑、灰沟等遗存,出土了大量文物。

  张希表示,本次考古发掘再次表明这一区域是广州古代先民重要的埋葬场所,为研究古代广州地区葬俗、广州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