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开讲|雷佳音、刘耀文聊电影《第二十条》:法律有尺度,角色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4-04-28 03:02:16 来源: sp20240428

当“法理”遇上“情理”,该怎样用正直与善良为朴素的公平正义讨一个公道?当工作与生活让人“一个头两个大”,又该如何进行取舍?近日,电影《第二十条》中的“父子档”、演员雷佳音和刘耀文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与观众分享影片中日常生活的琐碎温情和细腻朴素的普世情感。

即将在2月10日(大年初一)上映的《第二十条》由张艺谋执导,围绕一起与刑法第20条中“正当防卫”有关的案件展开。雷佳音饰演的韩明便是负责这起案件的检察官。谈到这次的创作,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也很喜欢这部电影。这是一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题材喜剧,生活中有很多感性的地方,但法律条文是理性的,所以我有点担心作品拍出来不好笑、也很难让观众有共鸣。”

为此,雷佳音表示自己在塑造角色时一直秉持“以人为核心”的信念,力争为观众呈现一位鲜活、真实的检察官,“要在作品里为观众普及法律知识,就必须让观众爱看。一上来就教条式地讲大道理,与我们创作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检察官,在工作上追求公平正义,在生活中则充满着温度和烟火气,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

《第二十条》也是雷佳音和张艺谋的第四次合作。“这次合作有非常多即兴发挥的部分。”雷佳音回忆道,“导演告诉我们,喜剧光靠‘写’是不行的。可能写点儿情景、写点儿语言包袱,但是如果包袱不‘响’就很尴尬了,所以我们经常在现场试图去碰撞出一些比较鲜活的东西。比如一场戏按剧本拍完之后,导演就会说可以再试试看怎么演才能更好玩儿。”

韩明一家三口的戏份可以说是影片中的“笑点担当”,雷佳音告诉记者,他和饰演韩明妻子的演员马丽演对手戏时就有许多即兴发挥之处,但这也让饰演韩明儿子韩雨辰一角的新人演员刘耀文倍感压力。刘耀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对自己来说确实挺难的,“这种即兴表演很看演员的功底,而我又是第一次演电影,所以很怕接不住戏,担心没做好给大家添麻烦,但导演一直鼓励我,让我放松,呈现自然的状态就好。”

“我也请教过雷佳音老师以及马丽老师,该怎么样把一个角色演好,他们就跟我说要多体验生活。一开始可能觉得这话挺官方的,但慢慢就会发现这确实是真理。”刘耀文说。雷佳音也表示,生活氛围对演员的成长非常重要,“其实我们和耀文之间没有什么前后辈一说,都是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大家有时候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希望能给他带去更多家常的东西。”

从电视剧《人世间》的周秉昆、到此次《第二十条》中的韩明,近年来,雷佳音为观众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角色。“有一句大白话,人得有大梦想,但是得迈小步伐。以前我确实会有‘大梦想’,但现在我就告诉自己,小步往前挪,能挪一点就是进步。这部戏该怎么演、或者下部戏你怎么演,然后再下部戏能不能突破?这是我们会一直面对的问题。有些阶段可能解决得好,有些阶段不太行,但这确实是我们演员这需要用一辈子去学习、去精进的。”雷佳音说。

(责编:乔业琼、章斐然)
弘扬宪法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人民论坛) - 2023年全国帆板冠军赛在广西北海落幕

弘扬宪法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04-28 03:02:17 来源: sp20240428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上海组织开展近500场精彩纷呈的法治文化活动“送法上门”,让更多人参与到宪法宣传教育中来;云南举办“普法强基·全民守法”电视主题活动,通过情景剧、宪法诵读等方式掀起普法热潮;青海开展“宪法伴我行”全民竞答、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线上法治专题学习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推动宪法走进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人心。

  宪法是厚重的,承载着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回首来时路,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今天,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到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我国现行宪法的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进一步彰显,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共识在全社会进一步夯实。前进道路上,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法者,治之端也”“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汲取民为邦本、礼法并用、以和为贵、明德慎罚、执法如山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宪法是亲切的,保障着公民的权利、尊严和幸福。我们每个人与宪法密切相关的故事,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书写,并伴随一生、守护终身。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蔚然成风,美好生活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在贵州遵义仁怀市盐津小学门口,一名与妈妈一起送姐姐入学的5岁小男孩,听到校园里的国歌后双脚立正,向着国旗方向敬礼;在云南大理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村民有啥疑难问题都来咨询“法律明白人”,“他的讲解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事实证明,法治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日用而不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内心认同并自觉践行。只有用法治文化浸润心田、滋养社会,才能让法治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从呱呱坠地,到朱颜鹤发,从黎明破晓,到甜美梦乡,从日常生活,到劳作生产……守护宪法,就是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一则名为《守护》的主题宣传片吸引不少目光。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培育法治文化,宪法就能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信仰。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