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同行评审新平台已支持超过560万作者逾100万篇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9:00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12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其打造的新一代同行评审平台Snapp(施普林格·自然文章处理平台)近日已实现支持超过100万篇投稿,其中75%为开放获取(OA)。

  自2019年初步推出以来,Snapp已支持超过560万作者、5.5万编辑和超过50万审稿人。同时,超过三分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所拥有的期刊和近一半的OA期刊现已上线Snapp,其余期刊也将陆续上线平台。

  旨在改进出版流程、更加敏捷应对OA增长的Snapp平台,由施普林格·自然内部团队设计、分阶段进行,其持续开发过程中不断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调整,并严格以编辑、作者和审稿人为核心,其推出代表了施普林格·自然投资于出版未来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Snapp利用了自动化、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可在出版流程中节省时间,让作者和编辑能够专注于研究。它能提供的服务包括:所有投稿均在一个登录点登录,不受期刊限制,一键转投可确保作者为其论文找到合适的归宿;通过独特的审稿人工具实现高效的同行评审流程,使编辑能够为每篇论文快速找到最合适的同行评审人,并且选择审稿人也只根据其专业知识匹配相关内容;透明的出版流程,可实时追踪投稿状态;利用AI技术加强诚信检查,确保出版高质量的研究;一体化的方式用以发现相关OA资助、资格并支持数据共享。

  施普林格·自然首席出版官哈什·杰加迪桑( Harsh Jegadeesan)评论称,施普林格·自然将继续运用技术和AI工具方面的经验,更好地支持科研界。Snapp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示范,100万篇投稿的里程碑有力证明了它为科研界所带来的体验。

  谈及Snapp的开发,施普林格·自然数字和OA转型副总裁杰夫·斯通菲尔德(Jeff Stonefield)补充说,Snapp改变了发表科研文章的处理方式,使投稿过程更加简化和直观,施普林格·自然将继续以量身定制的方式推行该系统,支持科研界并倾听其声音。(完) 【编辑:张乃月】

二十年苦练研磨出纳米级“航天精度” - 中欧班列“温州号”跨越山河架起贸易合作新桥梁

二十年苦练研磨出纳米级“航天精度”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9:01 来源: sp20240429

  航天系统对精度要求极高,量块作为一种高精度量具,其误差大小,直接影响到航天科研任务成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的研磨师叶辉致力于做精度的牵引者,他用20年的苦练,研磨出了“航天精度”。在他的手里,研磨一块铸铁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如今,叶辉已突破了一等量块精度,这一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国内机器的测量范围。

  1997年,技校毕业后的叶辉被分配到了六九九厂研磨组。见到师傅李玉的第一天,几位师兄弟在被看过手掌后就被劝退,从那时起,叶辉便知道研磨这个活儿跟别的不一样。

  在没有出徒前,研磨师都不能接触零件生产。他每天就是坐在工作间里,面对着墙壁,转动两块铸铁平台,培养自己对精度的感觉。日复一日,一开始的好奇心很快被这种单调的重复动作磨尽,叶辉开始心浮气躁。原本平整的铸铁平面被他磨得凹凸不平,研磨的量块也“惨不忍睹”。与此同时,和他一起学习研磨的人一一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要不你就放弃吧。”看出叶辉有些倦怠,师傅李玉对他说。

  这句话让心高气傲的叶辉打起了精神,而在了解师傅的经历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学习研磨的决心。二院的研磨师一直稀缺,作为第一代研磨师,师傅李玉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60多岁还被返聘继续工作。

  收拾心情后,叶辉重新拿起了重几十斤的研磨平台。无数遍练习,无数次摩擦,叶辉逐步找到了感觉。一天,叶辉像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室,准备磨报废的零件。“你可以修理这批0.5微米的量块任务了。”师傅拿给了他一套需要研磨的零件。五年,叶辉终于出徒了,他已达到了五等量块研磨精度。

  就在叶辉梦想着终于可以在研磨行业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右手手掌贯穿,三根手指筋断,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动,可以开残疾证。”医生的话让叶辉感到绝望。好不容易熬过学徒期,这个伤摧毁了之前的一切努力。叶辉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迷和自我怀疑。师傅李玉赶到医院望着自己的徒弟对他说:“你要是放弃了,二院这一脉就彻底断了!”等了40年,才培养出了一个传人,早已退休的师傅如何再培养新的弟子?痛定思痛,出院后的叶辉举着已经被判定残废的手,开始了新的研磨历程。相伴了五年的平台成了叶辉最好的理疗机,他开始强制自己右手全开,按压平台,重复那套熟悉了五年的动作。“疼啊,抽筋一般地疼。磨几分钟,就一身汗。”叶辉回忆道。

  3个月里,每天叶辉都准时来到工作台前进行康复训练。手掌从只能勉强半开到能够全开,再到右手恢复正常伸展,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康复后,叶辉对研磨有了更深的羁绊。像开窍了一样,很快,他相继达到了四等和三等量块的研磨精度。经过20年的磨砺,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国内机器的测量范围。目前,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

  对于技能人员来说,研磨师一直是个神秘的工种。在技校的教材上,对研磨的介绍也只有简单几页纸。同时,因为小众,研磨师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叶辉的所有职称评定考试都是考别的门类。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技术高超,但他评职称却总是比别人晚几年。

  叶辉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在叶辉看来,默默无闻对研磨师来说大概是最好的工作状态。“从事几十纳米精度的研磨,心态变化会对研磨师产生很大影响。太在乎各种荣誉,心就无法平静,也无法达到研磨的最高境界。”

  文/本报记者 王薇(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