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兰:筑牢品质 擦亮品牌 为人民美好生活酿造美酒

发布时间:2024-04-27 14:56:30 来源: sp20240427

12月15日,2023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推动品牌建设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中国品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重要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品牌力量。在论坛现场,邀请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西凤酒是怎样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如一的?

高亚兰:西凤酒始终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断更新源头工艺技术,通过数字化方式赋能传统生产流程,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将传统古法酿造工艺与现代智慧工厂建设相结合,以科技创新提升品质与效率,以科学管理解决生产难点、堵点,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如一。同时,西凤酒建设了原料溯源、仿生人工制曲、自动化酿酒、智能化品评勾兑、智能灌装和仓储物流的完整数字化酿造与仓储管理流程,一锤一锤钉牢产品品质的每一颗钉子,走稳智能化生产改革的每一步路,酿好消费者瓶中每一滴西凤酒,脚踏实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国家级白酒数智化酿造标杆,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西凤产品。

记者: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西凤酒是如何保持自身竞争力的?

高亚兰:西凤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在线上,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官方网站,展示了西凤酒的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等,便于消费者了解,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同时,我们还利用电商平台,开设西凤酒官方旗舰店,便于消费者购买,在特定的节日开展促销活动,提高销售额。在线下,西凤酒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加强对市场的管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竞争力;通过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协同,深入揭秘微生物、风味、活性物质转化“密码”,让凤香型白酒走进更多消费者心中。除营销策略,在现代科技助力下,西凤酒破译了凤香型白酒的基因密码,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出白酒精细化酿造工艺,解决了传统白酒酿造资源消耗大、效率低、品控难等一系列问题,塑造出西凤酒中国白酒高端品质的新认知、新形象。

记者: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西凤集团将如何应对并持续进行品牌形象塑造的优化和升级?

高亚兰: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西凤酒历经三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款酒,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它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也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西凤集团将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强化品牌价值观、提升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加强科技创新数字发展、强化消费者服务体系、加强品牌建设与跨界合作、拓宽市场平台、注重员工培训和管理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起中国白酒的新品质、新价值表达体系,在赋予白酒消费者更多舒适感和安心体验的同时,精心传承并创新白酒文化,全方位塑造西西凤独具匠心的品牌文化。

(采访组:人民日报记者 葛孟超、刘诗瑶,人民网记者 许峥)

(责编:董童、高雷)
九十亿人次流动量意味着什么 - 一窗办多事 服务更便利

九十亿人次流动量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27 14:56:31 来源: sp20240427

  刚刚过去的8天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2.93亿人次。据预测,春运40天将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

  90亿人次,充分展示出中国社会蕴藏的消费动力和经济活力。这个数字相比之前的统计数据翻番增长,是因为统计口径有了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春运,全国共发送旅客29.8亿人次。受疫情影响,2020年至2022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大幅减少,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春运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这些数据都远低于今年的90亿人次。

  在2023年以前,客流仅统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营业性客运量;2023年春运首次引入“人员流动量”概念,将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纳入春运客流统计范围;2024年春运,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客运统计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统计口径,将普通国省道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增列其中。

  更改统计口径,是因为公众出行习惯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疫情之前,营业性客运承担了繁重的运输任务,其中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春运期间占比超过80%,铁路客流占比为12%左右。疫情发生后,公路客运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客运量降幅明显。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不到1.9亿人次,只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8%左右,在营业性客运量中的占比也降至60%左右。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接近20亿人次。如果仍按以往仅统计营业性客运量的话,数据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春运客流规模、出行结构。新口径加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可以更好提升客流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更有效支撑春运客流趋势特点研判分析,保障出行畅通有序。

  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进程提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择越来越多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途大巴是春运的重要运输方式,然而,条件差、时间长、价格贵、安全风险高等特点,让群众对于长途客车的记忆并不那么美好。随着高铁、机场、码头等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可以选择更加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网约车、顺风车等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自驾游越来越方便。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私家车越来越多。2023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456万辆,连续10年超过2000万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省道国道、乡村公路等各等级道路条件不断提升,网络越织越密,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驾车出行。高速ETC的全国联网、加油充电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驾车出行体验。

  出行越来越随心。今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火爆异常,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南下海岛游、北上冰雪游,打卡网红热点、探寻小众景观,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出行说走就走,旅途更加从容,交通越来越随心。出行规模的增长,更有效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性消费规模强劲增长,出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90亿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折射出我国交通体系建设的成就,也是各地拉动消费的新动能。流动的中国正在展现出勃勃生机。

  齐 慧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