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2:19 来源: sp20240429

  中外媒体记者参观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成果展。

  外国驻华使节体验点茶技艺。

  “国际图书版权超市”对接会上,中外出版商分组洽谈合作项目。

  福建泉州东西塔。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正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极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才能历久弥新,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成果。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实施海丝文化国际传播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对话与交流合作。

  

  在联合创作中互学文明智慧

  文艺作品承载着人类文明记录、引导和反思的功能,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文艺作品的话语表达往往来源于创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如何创作出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海内外受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福建探索出了一条中外“合塑”的路子。

  2022年8月,“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启动,面向国内外广泛征集纪实节目选题,鼓励中外导演携手创作中国主题纪实节目,用更加立体的视角记录当代中国的风貌。

  该计划通过选题征集、创意工作坊等方式,推动中外创作团队碰撞思想、交流经验。工作坊邀请10位国内外知名导演、制作人、学者担任授课嘉宾,从各自的作品出发,分享、交流、探讨国际化影视创作的实践经验。

  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沈卫星表示:“这次工作坊报名人数多达万人,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从海岛到高原边陲,规模之大、热情之高、影响之广实属罕见,这种热烈响应源自顺应国际传播的潮流。”

  据悉,首届创作计划共评选出“纪录片单元”最佳提案5个,“短视频单元”最佳提案10个,“社会价值单元”最佳提案7个,“优秀提案”40个。多名国内外知名导演、制作人担任监制,全程指导这些纪实作品的拍摄制作。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魏克然·钱纳说:“当今时代,只有与本地合作伙伴和人才以开放的态度共同创作,才能真正拥有更加细致、真实和平衡的叙事角度。”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各国影视人才通过深入分享交流,增进理解、启迪智慧。

  在合作传播中互通文明故事

  在今年7月举办的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上,法国国际阳光纪录片提案大会策略及开发总监马修尔·贝约特表示:“我们只了解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互相分享知识和信息,我们才能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更应当加强合作共享。”

  有了好故事、好作品,还需要有好的传播渠道,从而更好地提升传播效能、推动交流互鉴。为此,福建搭建了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这一平台,邀请国际A类纪录片节展主席、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纪录片制作人、导演、专家学者等行业人士,共同开展高水平、专业化的纪实影像交流。

  大会以“弘扬海丝精神,记录时代变迁”为主题,举办了“纪实影像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圆桌研讨会、亚洲纪录片圆桌论坛等15场交流活动,签署5个国际合拍项目合作意向,推介11个正在制作中的中外项目提案、展映19部中外精品纪录片,并发布《纪实影像合作共同倡议》,为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影片展映、合作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

  纪录片《华人在南非》导演法伊克·戴尔表示,他期望和中国导演合作拍摄更多作品,让南非人民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故事和中国发展活力。

  在图书出版领域,福建同样先行先试,打造“国际图书版权超市”,为国际版权贸易交流搭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中外版权图书数据库,并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开设版权展示交流中心,为各国出版商提供畅通的对接交流渠道。

  项目负责人吴畇希介绍,目前“国际图书版权超市”已入驻出版机构、有声书制作机构、印刷服务提供商等137家,举办版权对接洽谈活动50余场,推动了《少年陈景润》等一批主题图书、热门文化IP、童书、网络文学输出海外。

  在携手传承中互鉴文明成果

  福建拥有8个世界级非遗项目,是目前中国唯一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上获得“大满贯”的省份,历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积极推进与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开展联合申遗,共同守护世界文明百花园。

  今年3月,福建举办“寻访海丝印记 读懂中华文明”国际人文交流活动,邀请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驻华使节、媒体记者、华侨华人、留学生参加,通过主题推介、新书发布、实地参访等方式,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福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图说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丛书英文版发布后,泰国驻厦门总领事马家汉迫不及待想要阅读此书,并希望与福建在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

  孟加拉籍记者伊纳姆尔·哈桑说:“我在参观德化陶瓷博物馆时发现,中国和孟加拉国在瓷器和陶瓷制作技艺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可见两国在很久以前就共享了陶瓷制作技术。”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遗存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和研究。在这一领域,福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持续深化合作、互学互鉴。

  2022年4月,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福州研究基地揭牌,基地整合省内科研机构资源,着力建设开放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平台。

  今年7月,借着福建与希腊共和国西希腊大区正式建立友好省区关系的契机,福建理工大学还与希腊帕特雷大学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健全了合作研究、联合办学等机制。

  在合作中,福建与这些国家的相关机构共同研究攻关古建筑保护的最新技术,共享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经验成果,更好地激发文物的生命力、汲取不同文明的历史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千百年来,福建既保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博大,又传承了闽越文化的古朴风韵,还浸染着海洋文化的绚丽斑斓,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姿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带给世界妈祖信俗、朱子理学、茶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如今的福建正乘着“海丝”核心区的东风,以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共建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力量。

  (本文配图均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牛镛、岳弘彬)
“高原苹果之城”昭通举办“苹果盛会” “吸金”超34亿元 - 中欧高层开年互动 增互信、促互利、益全球

“高原苹果之城”昭通举办“苹果盛会” “吸金”超34亿元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2:20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昭通10月19日电 (记者 胡远航)苹果飘香时节,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下称“大会”)19日在“高原苹果之城”云南昭通拉开帷幕。此次大会签约项目11个,总签约金额34.53亿元。

图为签约现场。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的昭通,平均海拔1900多米,年均日照时数1900余小时。高海拔、温差大、日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昭通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富含硒”的品质优势。“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苹果产业榜样品牌,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

  眼下,正是昭通苹果丰收季,日均交易量达3000吨。大会在苹果飘香中拉开帷幕,包含高原特色农产品展示、开幕式、招商推介、专题报告、中国苹果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现场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众多苹果领域专家学者、苹果主产区代表及采购商代表参加。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在开幕式上致辞称,经过近百年的引种、培育和发展,昭通苹果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众增收的“致富果”。目前,昭通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果农14万户,产量110万吨以上,产值130亿元。昭通不仅建成了在全国技术领先的现代化果园、冷链物流园、气调保鲜库、自动分选线,大力提升果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还加快打造以“昭阳红”“满园鲜”等品牌为一体的昭通苹果品牌体系,全市相关企业和产品获良好农业规范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84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

  “当前,苹果产业已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着力推动苹果产品的品牌创建、品牌宣传和品牌营销是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会长杨易表示,希望业界各方力量,抓住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大力推动苹果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创建和推广,打造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实现苹果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数字赋能苹果产业,正成为各地降低短板影响,推动苹果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巍透露,下一步,该中心将与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大数据在苹果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环境监测、质量追溯、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广泛探索与应用。

  当日的大会还成功签约项目11个,总签约金额34.53亿元。其中,昭通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昭通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昭通市农业局与盒马(中国)签订了乡村振兴“河马村”建设合作项目合作协议;昭通市农业农村局、昭阳区、镇雄县、永善县、盐津县四县区政府与台湾茗星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了招商引资合作协议;昭通超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与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超市等4家公司分别签订苹果产销协议。

  本次大会由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主办,昭通市农业农村局、昭阳区人民政府、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承办。(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