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协委员聚焦“新三样”产品出口建言献策助力培育外贸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5-01 07:11:41 来源: sp20240501

   中新网 济南3月25日电 (吕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3月25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月度协商会,围绕“抢抓‘新三样’产品出口机遇 培育外贸新动能”协商议政。

  与会委员、专家、企业和港澳台侨重点联谊人士代表,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扩大“新三样”产品出口等提出建议,并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济南海关、青岛海关负责人进行协商互动交流,共商务实举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3月25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月度协商会。吕妍摄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科技含量高、绿色低碳,属于‘新质生产力’。”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海关关长刘卫建议,发挥山东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优势,由政府牵头搭建产业链一体化要素对接平台,加快打造“新三样+”产业集群,同时营造出口良好环境,加大政策服务力度,为企业深度解读国外准入规则和技术标准,指导企业开展技贸措施应对。

  “要大力推动‘新三样’中间品出口。”山东省政协委员、滨州市贸促会会长杨君华表示,该省“新三样”中间品有诸多优势,例如石墨产量约占中国的三分之一,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方面资源丰富。她建议实施“新三样”中间品补链强链工程,有针对性地弥补产业链下游空白,推动该省企业由提供原材料为主向供应中间品转变,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个性技术攻坚,推进“新三样”中间品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山东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理事长王桂强则围绕完善“新三样”产业链条,提出相关建议。他表示,要采用“以点带面”方式,着力打造“新三样”集聚区,重点支持济南、青岛、聊城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此外,要加强运行分析和趋势研判,强化海关、商务、科技、工信等多部门联动,及时为企业制定扩大出口的指导政策,灵活调整出口策略。”

  “‘新三样’产品符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契合国际市场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新亮点。”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表示,要充分认识“新三样”产品出口对该省外贸工作的重大利好,加速培育“新三样”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助力“走出去”的服务保障能力。山东省政协将继续关注对外贸易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深度协商议政,为山东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广泛凝智聚力。(完)

【编辑:黄钰涵】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执着将学院更名为大学? - 河北饶阳“中国龙”元素红木家具远销海内外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执着将学院更名为大学?

发布时间:2024-05-01 07:11:43 来源: sp20240501

  蒋理

  宝鸡文理学院日前发布《宝鸡文理学院更名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征求意见公示》。该公示显示,宝鸡文理学院为完成更名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工作,需第三方提供学校更名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该项目拟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拟由北京某工程咨询公司西安分公司提供,预算金额3.3万元。

  据报道,宝鸡文理学院更名大学之举10多年前即已启动。2011年5月,宝鸡市政府与宝鸡文理学院举行筹建宝鸡大学签字仪式,2019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曾对宝鸡文理学院更名为宝鸡大学进行过公示。可见宝鸡文理学院更名大学,已是学校追求了10多年的办学目标,此番重启更名工作,再次显示了更名为大学、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明确意图。

  地方高校执着于将学院更名、升格为大学,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对国家整体高等教育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国要完善对高等学校办学的评价,应破除“大学比学院好”“综合性院校高大上”的办学思维,引导地方院校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不能为更名增设学科、扩大办学规模而偏离办学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热衷更名由来已久。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社会舆论看来,“大学”比“学院”要高一等,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后,通常在招生时能更受学生、家长青睐。不少在校师生、毕业校友也支持学院更名,认为这可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提高师生的“身价”,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就业。

  其次,由于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要经过教育部门审批,因此在高校办学者看来,能获得更名成功,就表明办学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于是把更名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如果某位校领导能在任期内完成更名大学这一目标,将是最大的办学政绩之一。

  另外,从现实看,各级政府给予学院与大学的办学支持确有不同。在一些地方,名为“学院”的本科院校办学者认为,“学院”之名局限了学校的发展,甚至影响教师获得课题,因此要努力争取更名为大学,才能让学校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

  很显然,为实现更名的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就得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增设学科门类、扩大学校办学规模、调整学校办学定位等。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为达到这一要求,有的传统的单科型高校也要增设其他学科点。但问题是,学校能办好这些学科专业吗?为更名而增设学科点,其实会分散学校的办学精力,甚至直接影响办学质量,那些认为“大学比学院好”的看法,恰恰与现实背离。

  更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本应该是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在追名逐利导向下,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不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而总是想办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不但影响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质量,也可能妨碍高等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要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求所有高等院校要有自身的办学定位,而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要把高校的办学精力从追求更名引导到重视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正道,必须改革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评价,切实推进分类评价与专业评价,更加重视评价高等院校在自身办学定位上的办学水平,给不同办学定位的高等院校平等的竞争和发展空间。(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