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关于中国经济的五个误解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0:25 来源: sp20240429

  美国《财富》杂志4月7日文章,原题:专家警告称,这5种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误解可能导致美国故步自封 随着美国财长耶伦在4月7日访问北京,以寻求在美中分歧加剧的情况下缓解双边紧张局势,美中经济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双方为改善合作而采取行动之际,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楼市低迷,以及美国限制对华出口芯片等关键技术。这导致一些人预测中国长达数十年的增长故事即将结束。

  但一位顶尖中国问题专家对这种悲观情绪发出警告,称这不但可能导致美国自鸣得意,还将使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和安全要务面临风险。4月2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称,“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未来几年中国的扩张速度可能会是美国的两倍。”他在文中阐明对中国经济的5种误解。

  第一种误解与认为中国经济不再能赶超美国的观点有关。尽管中国的GDP确实从2021年占美国GDP的76%“下降”到2023年的67%,但拉迪将该现象归因于外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等“短暂性”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物价将会回升,而这将提振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GDP,”他补充说,“今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名义GDP几乎肯定会恢复向美国GDP逼近的趋势,并可能将在大约10年内超过美国。”

  第二种误解是中国的收入、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疲软,拉迪表示此说法得不到数据支持。相反,他认为中国去年的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而且中国的消费增幅还不止于此。

  第三种误解是有些人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问题根深蒂固。尽管去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停滞不前,但拉迪表示,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可以肯定的是,2023年工具和某些原材料价格确实下跌,但这是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然,而今年有关价格已经出现反弹。

  第四种误解与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减少有关,而此类投资曾一直为中国经济提供巨大推动力。拉迪承认,2023年中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是2021年的一半。“但人们必须看看其中的背景。在这两年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仅下降20%,因为开发商将此类支出的更大份额用于完成他们早些年开工的住宅项目,”他解释说,“2023年中国的住宅竣工面积达到72433万平方米,首次超过住宅新开工面积。”

  第五种误解是中国企业家正“逃离”这个国家。尽管社会资本占中国总投资的份额在2014年后有所下降,但拉迪表示,这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所致。他补充说,除去房地产行业,去年中国的私人投资额增长近10%。他还表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家族企业数量增加2300万家,达到1.24亿家。

  拉迪警告说,“尽管中国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但夸大这些问题对任何人都没好处,面对中国向西方发出的非常现实的挑战,这甚至可能导致(西方)故步自封。对美国来说尤其如此。”他预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保持在1/3并扩大其经济足迹。(环球时报 作者Jason Ma,王会聪译) 【编辑:张子怡】

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经济发展新亮点观察⑧ - 前10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2%

中欧班列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经济发展新亮点观察⑧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0:26 来源: sp20240429

  “黄土地上,吹来徐徐‘海风’。”在陕西西安国际港站内,一列列中欧班列往来穿梭。搭乘中欧班列,来自中亚的小麦、蜂蜜等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中国制造”走向海外。奔驰不息、联通万里的“钢铁驼队”,助力不靠海、不沿边的三秦大地,站上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支撑起古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千年之后,随着一声声嘹亮的汽笛鸣响,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续写着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145列,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19%,综合重箱率100%,货物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不断上扬的数字,凸显我国外贸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折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

  从曾经的月均1列,到如今月行千列,中欧班列车次越开越密,运输通道不断拓宽,更多内陆腹地搭乘中欧班列的“快车”,走向开放前沿。在河南郑州,过去大宗货物出口欧洲,需先运至东部海港,再经海运入欧,如今依托中欧班列,郑州一跃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在四川成都,受益于中欧班列(成渝),青白江区实现从老工业区到开放前沿的华丽蜕变。一个个“洼地”变“高地”、内陆变门户的发展故事,本身就是对“开放带来进步”的生动注解,就是对“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有力印证。

  中欧班列服务品质持续提升,离不开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不懈努力。比如,在江苏,中欧(亚)班列全面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得以提高,单趟班列缩短运行时间2—3天,企业申报成本降低约20%。提高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完善国际运输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欧班列将进一步提升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今天,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纽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相互激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为世界创造更多需求、带来更多机遇。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马合江,是江苏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亲眼见证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通过中欧班列驶向远方,他颇为感慨:“借助‘中欧班列’等平台,中哈贸易额大幅增长,也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体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彰显“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格局和胸怀。面向未来,积极有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让中国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必将不断拓宽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画卷增添更多亮色。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作者:张凡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