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俄罗斯媒体人参访乌鲁木齐德汇万达

发布时间:2024-05-07 01:26:49 来源: sp20240507

   中新网 乌鲁木齐12月10日电 (胡嘉琛)“当我们乘坐电梯时,遇到一台机器人跟着进了电梯。最终因为超载,它被‘请’出了电梯。这很有趣,同时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在朝着科技化、现代化的方向强劲发展。”吉尔吉斯斯坦国家记协主席阿扎玛特·卡斯别克说。

  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4国的19名媒体代表9日参访了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德汇万达广场。在电梯偶遇机器人一事,成为参访过程中的小插曲,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讨论。

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4国的19名媒体代表参访乌鲁木齐德汇万达广场。 刘新 摄

  “我第一次来乌鲁木齐是1993年,时隔30年再度来到乌鲁木齐,我惊叹于它的发展变化。如今,这座城市很现代化。”俄罗斯pitert旅游网总编辑德涅普拉沃·尤里耶维奇说,他会用“美丽”“发展”这样的关键词,向本国读者介绍乌鲁木齐。

  “德汇万达是一个非常大的购物中心,作为一名初次来的外国人,可能会在这迷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卡巴尔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努尔江·喀斯玛丽耶娃在图书城为孙女买了英语读物。她说,从种类齐全的商品、不断前来的购物者,能看出良好的商业氛围。

  “非常漂亮,我很喜欢这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电视台MTRK编导迪丽巴尔·拉德加波娃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新疆,从饮食、购物等方面看到了当地的多元化。“服装、首饰,甚至玩具等,很精美又很有特色。”

吉尔吉斯斯坦媒体人挑选图书。 刘新 摄

  参访过程中,媒体人不时向德汇万达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进行记录。阿扎玛特·卡斯别克告诉记者,比什凯克与乌鲁木齐间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因此,吉尔吉斯斯坦读者有兴趣了解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我想写写乌鲁木齐这座有趣的城市,以及它值得学习的地方。”

  据悉,该媒体代表团于本月4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启行程。数日来,他们通过详实的报道向本国读者介绍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完)

【编辑:刘阳禾】
大理村医张智娟:30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 网恋交友、网络求职……小心掉进隐秘的“陷阱”

大理村医张智娟:30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4-05-07 01:26:51 来源: sp20240507

   中新网 北京4月30日电 题:大理村医张智娟:30载做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作者 国璇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高发村地处深山,世居彝、白、傈僳、汉、回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以上,曾是全县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乡村医生张智娟成长和工作的地方。

  1974年,张智娟出生于高发村的一个多民族家庭。爷爷是彝族,奶奶是白族,姑姑嫁到了一个傈僳族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张智娟掌握彝、汉、白、傈僳4种民族语言,熟悉各民族的习俗文化。

  以多民族语言科普传染病预防知识、自掏腰包为困难民众垫付医药费、经常走村串寨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解村民矛盾……从医30年,张智娟和她的诊疗箱一道,在守护村民健康的路上步履不停。

  “乡亲们帮助我成长”

  张智娟13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家庭陷入窘境。“父老乡亲帮我们干农活、送食物和衣服,我们三姐弟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父亲的去世、乡亲们的关爱,让她下决心当一名医生,救治更多偏远山区的病人。1991年,张智娟考入县职业高级中学医士班学习,毕业后回到高发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高发村下辖13个自然村,地广人稀,山路崎岖。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为老弱妇幼。有个头疼脑热,村民总会第一时间给张智娟打电话。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是她的日常。

  2001年夏天,张智娟接到一位彝族妇女难产的求助电话,怀孕8个多月的她隐瞒家人,走了1个多小时夜路赶到现场,保证了母子平安。“在条件落后的那些年,我先后接生了80多名婴儿。”

  多年坚守让她受到村民的信任与尊重。一次,一位老大爷徒步从8、9公里外的羊肠小道前来输液,张智娟为他煮了一碗面,老人离开后又折返。“他走到半路歇脚,发现我多给了8块钱。他说我为他煮面,他不忍心多拿钱,一定要还回来。”提起这段经历,张智娟有些哽咽。

  “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乡亲们也很心疼我。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张智娟说。

  “让乡亲们少跑远路”

  目前,张智娟每年服务3000余人次,服务半径达15公里。为更好满足村民的健康需求,她积极参加各种医疗技术培训班,学习了方剂、针灸、拔罐、推拿等,不断精进医术。“我很喜欢培训,每次不用学多,能掌握一件实用技术就行。笨鸟先飞,熟能生巧。”

  2019年,张智娟为一位常年足跟痛的阿姨进行针灸疗法,三天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这令张智娟深受鼓舞,也让她此后在问诊中注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科普中医药健康知识。

图为张智娟入户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受访者供图)

  去年,高发村建成220平方米的中医馆,被大理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大理州中医药管理局授牌“大理州示范中医室(中医阁)”。针对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既开展中医理疗,也根据患者病情适时开具西药处方,临床经验丰富的张智娟摸索出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通过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村民们增强了卫生健康意识,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同时,我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让乡亲们少跑远路。”

  “有事就找张智娟”

  春去秋来30载,张智娟也见证了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过去,高发村出行不便,陪同重病患者到医院检查费时费力。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高发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张智娟考取驾照并买了车,方便亲自护送村民就医,实现了“大病不耽误”。

  是医生,也是家人。张智娟兼任高发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和村妇联主席。不出诊时,她的卫生室就成了临时调解室,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各族妇女都喜欢让张智娟主持“公道”。她也定期上门入户,宣传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方针政策,关心留守儿童,了解留守老人和妇女的生产生活情况,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尽管收入不高,张智娟从未收取村民的出诊费,还经常自掏腰包为困难民众垫付医药费,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补助、救助。

  “有人问我这么做要收多少钱,我说不谈钱,这里生我养我,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张智娟说。(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