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以旧换新”能否激活市场需求?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0:44 来源: sp20240429

  多地出台政策支持“卖旧买新”,鼓励房企或机构回购旧房、帮助置换新房

  楼市“以旧换新”能否激活市场需求?

  本报讯(记者邹倜然)近期,加入楼市“以旧换新”行列的城市数量持续增长。3月下旬,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启动旧房“换新购”活动,立即引发市场关注和期待。有业内人士表示,“以旧换新”政策有助于缩短“卖旧买新”周期,进一步活跃市场,后续或有更多城市出台类似政策。

  据了解,2023年以来,宁波、南京、淄博、南通、扬州、海宁、济宁等多地针对置换客群推出“以旧换新”政策,帮助有需要卖掉旧房再置换新房的购房者提前锁定意向新房,缩短旧房出售周期,从而激活市场的改善需求。

  从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楼市“以旧换新”主要有两种模式:房企回购模式和中介帮卖模式。

  房企回购模式,是由房企或第三方机构接手购房者的旧房,一般是先旧房评估,将旧房过户给房企,房企再将该房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贷款作为旧房房款划给购房者用作新房房款抵扣金。

  中介帮卖模式,则是先由购房者在参与活动的楼盘中选定新房房源,与开发企业、经纪企业、租赁企业等签署买、卖(租)一体的多方协议。经纪企业对购房者的旧房“优先卖、优先租”,缩短成交周期。待旧房售出或租出,购房者履约完成新房购买手续;若旧房在约定时间内未售出及未出租的,则开发企业履约退还商品住房认购金,购房者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杭州市临平区此次的“换新购”就是采用了中介帮卖模式。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旧换新”模式最大“卖点”在于,购房者可以在旧房还没卖出去的情况下,先在开发商处免费锁定意向房源,如旧房未成功出售,购房者可以无责违约。

  但记者采访了解到,与“换新”相比,购房者更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卖旧”。在一家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后,咨询的人不少,大部分是已经挂出房源的老客户。

  杭州市民宋女士去年就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挂牌出售,想卖掉后置换一套新房,但旧房至今未能出售。

  “‘以旧换新’的前提是能顺利卖掉旧房,虽然政策表示会帮我们优先出售,但现在二手房不好卖,感觉效果可能有限。”宋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在房企回购模式中,为了鼓励房企及机构回购,相关地方均出台了配套激励措施,比如按比例给予房企一定的财政补贴,或在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而在中介帮卖模式中,相关政策多集中于参与活动的经纪企业对购房者旧房予以流量等倾斜,不少人对“优先卖”的力度和效果表示谨慎乐观。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以旧换新”的堵点在于旧房出售,购房者若想快速成交,在价格方面需要有一定让步。如果旧房出售堵点迟迟无法打通,购房者锁定的新房交易周期也会拉长,一旦旧房最终未能出售,开发商新房销售的压力也会增大,房企参与“以旧换新”的热情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工人日报) 【编辑:黄钰涵】

像画一样:外国留学生眼中的汉字之美 - 杭州为何盛产人文“网红”?

像画一样:外国留学生眼中的汉字之美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0:4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社 北京4月18日电 题:像画一样:外国留学生眼中的汉字之美

  作者 曾玥

  4月19日是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近年来,海外“中文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外国人士开始学写汉字、学说汉语。从初学时期的“识文断字”,到形成“字字珠玑”的感受,再到领悟“字如其人”的意涵,多名外国留学生近日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讲述他们眼中“像画一样”的汉字之美。

  识文断字

  “开始学中文之前,我觉得汉字像一幅画一样。”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米沙回忆说,故乡与中国为邻,自己从小在耳濡目染下感知中华文化。2018年,步入大学的米沙选择了中国学专业,正式开启中文学习之路。

  从抽象的“画”,到具体的“笔画”,他笑称自己重新经历了儿童“牙牙学语”的过程。“学中文之后,慢慢适应新的语言结构,才开始意识到它里面包含的意思,以及背后的系统。”

  与米沙一样,埃及汉学家哈桑·拉杰卜抱着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在20世纪末来华求学。

  “当初学中文的时候,我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结构和构造规律来认识汉字。”尽管拉杰卜坦言汉字难学,但通过学习横竖撇捺、偏旁部首和组词规律,“我逐渐领悟到汉字背后的智慧和美感”。

  拉杰卜认为,中文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载体。“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情感、美感和人生哲理的表达。”

正在练习书法的俄罗斯留学生罗维卫。(受访者供图)

  字字珠玑

  2014年,18岁的英国女孩艾佩雯只身来华旅行,在“不识一字”的情况下获得了中国人的热情帮助。此后,她相继来华工作、进修、调研。

正在练字的英国留学生艾佩雯。(受访者供图)

  “学习中文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在艾佩雯看来,汉字背后的逻辑系统大有乾坤。

  过去10年的学习和感悟让艾佩雯喜欢上汉字“气”。于她而言,“气”远不止“生气”等常见联想,更能洞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其背后的精神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需要回顾以前学到的东西,凡事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看待今天的世界。”从“气”字出发,艾佩雯谈到东西方文化和世界观的分野。

  近年从事跨文化研究后,艾佩雯更加深感语言学习对于沟通对话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她说,“学习中文会让你对中国的了解更深,我觉得是很重要、很值得做的一个努力”。

  字如其人

  姥爷书房里一本陈旧的《华俄字典》,成为俄罗斯留学生罗维卫的中文启蒙。

  2011年至今,罗维卫在华攻读本硕博。回首以往,他坦陈心境流转。“学了汉字这么多年,我已经没有办法以初始的那种眼光再来看待它。”他解释道,再看汉字,往往不见其形而见其义,“从外观的角度认识它是一回事,从里边去认识它是另一回事”。

  近年来,罗维卫通过临帖自学中国书法。在众多书法家中,他最喜欢米芾,因其字形“变化多端”,总能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罗维卫在临帖时找到新意。

  当被问及书法的魅力何在,罗维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在于它的过程”。

  “临帖的过程比写出来字的形状更重要。”他说,若写字者将目标定在“写得像”,则往往忽略运笔的过程和感觉。“所谓的神韵是在运笔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他认为,即便王羲之再写一遍《兰亭集序》,无论字形还是字体布局都不会再完全复刻。但人们一看便能认出是“书圣”之作的原因,在于其笔走龙蛇间的独特神韵。

  “所以要享受写字的过程。写得最好的字永远会是下一个。”罗维卫笑着说道。

  对于艾佩雯来说,学习书法“能让内心变得轻松平静”。而对于罗维卫来说,书法不止于汉字的运笔,更有汉字的全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