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有个“云”中心(大数据观察)

发布时间:2024-05-02 01:45:17 来源: sp20240502

  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示意图。

  海底专属云舱下水瞬间。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清水湾的海面上,一艘起重船巨臂高擎,缓缓下落。船上,工作人员紧盯着潜水控制台的屏幕,手中精准操作,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舱”稳稳沉入35米深的海底。

  “海底专属云数据舱顺利下水后,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首期示范项目数据舱已部署完毕。2023年12月31日,专属云数据舱的首批业务顺利通电完成调试,首期工程已正式竣工,目前运行稳定!”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蒲定说。

  数据中心为何由陆向海——

  高算力、低能耗、高安全、低时延,整体效能提升40%至60%

  据介绍,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数据中心为何由陆向海?

  蒲定介绍,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能,通过空调等制冷系统来降温,需要大量电能、淡水资源支撑。海底数据中心以海水为自然冷源,最大的优势是减少能耗,同时几乎不消耗淡水资源,可以支持更高的功率密度,进而提升算力。

  “数据中心内各种电器设备密集,火灾隐患大,因此,全球的数据中心都格外注意防范火灾。海底数据舱内充入了惰性气体,无氧无尘、密闭隔绝的空间可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电子器件,减少事故发生。”蒲定说,数据中心放在海底还大大节省了陆地资源占用,远离人类活动区域,也为服务器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

  “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首批数据舱于2022年12月下水,目前运行稳定,各项数据检测正常,相较于同等体量的服务器,整体能效提升40%至60%,具有高算力、低能耗、高安全、低时延的优势。”蒲定说。

  本次部署的数据舱重量与前数据舱相仿,都是超过1300吨的“大块头”,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海上作业由4500吨打捞起重船“创力”号完成。“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仅用两天就完成部署,安装时间节省了一半。”项目建设方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家文告诉记者。

  算力方面,本次部署数据舱的服务器比陆地机房更加密集,一个机柜的服务器从十几台增加到超过20台,进一步发挥了海底数据中心高算力的性能优势。

  据了解,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计划部署100个舱。建设完成后,相较于同等规模的陆地传统数据中心,每年能节省用电总量1.22亿千瓦时、节省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节省淡水10.5万吨。

  海底舱安全性能如何——

  岸站保障日常运维,岸基雷达构建海域监测一体化防护网

  沉入海底的数据舱并非就此成为“孤岛”,它与岸站、水下分电站和海底光电复合缆共同组成了海底数据中心。海底光电复合缆联通其余3部分,将电力和网络分配到每一个独立的海底数据舱。

  从高空俯视,岸站和海洋之间,一条红树林带蜿蜒茂密。“海底数据中心本身绿色低碳,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也秉持生态环保理念。”蒲定介绍,在铺设海底光电复合缆时,使用定向钻从红树林下方穿过,最大限度保留了红树林的完整性。

  走进岸站的总控室,屏幕上每一座数据舱的内、外部环境和各项参数一目了然。舱内的监测设备实时记录每一台服务器的运行、负载状况;客户运营业务情况也可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呈现。

  岸站占地仅数百平方米,工作人员不到10人。这也是海底数据中心的优势之一——通过智能远程操控系统,可减少运维人员日常巡检工作,降低后期运营成本。

  安全保障方面,“数据舱的罐体密封时,每个螺栓的顺序和方向必须精准到毫米,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一套操作规程。”蒲定说,研发阶段,团队先后攻克超大直径封头法兰水下密封安全性、海生物环境抗附着及腐蚀能力等技术难题,数据舱的设计寿命达到25年。

  几十米深的海水也是天然屏障,降低了自然灾害风险。“在海底数据中心的研发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台风、地震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外部冲击,并制定了相应预案。”蒲定介绍,根据2023年7月发布的半年度运营报告,第4号台风“泰利”几乎未对海底数据中心造成影响。

  岸基雷达监控将海底数据中心区域划成内部核心区和外部监控区,编织了一张一体化的无形保护网。一旦作业船只经过或靠近海底数据中心,岸站会收到警报,快速处置。

  海底“云”中心怎么运转——

  合作共建“专属云”,30秒内可处理超400万张高清照片

  既是同一批项目,海底数据舱为何不统一放置,而是分批部署?

  “一方面,是技术上的考量,分批下水最大限度确保万无一失;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在服务模式上进行的一次探索。”李家文介绍,首批下水的数据舱,开展的是机柜租赁业务,海兰云提供舱内空间和基础设施,客户把自己的服务器放进去托管。但大部分企业运行的数据体量无法支撑起整个数据舱的服务器,这种“整舱租赁”模式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有了之前数据舱的经验,这次我们吸引到头部云计算厂商合作共建‘专属云’,对海底数据中心业务模式进行了升级。”李家文介绍,所谓“专属云”,就是服务器由海兰云与合作伙伴提供,客户直接定制购买“云计算服务”即可,这一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海底数据中心服务的门槛。

  “满舱的‘专属云’设备就像一台海底的‘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相当于6万台传统电脑同时运行,能在30秒内处理超过400万张高清照片。”李家文介绍,在数据舱下水前,海兰云已经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拓尔思等机构、企业签了订单合同,超过总体订单量的50%。

  吸引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落户后,陵水县也在积极谋划产业布局。陵水县委书记吴海峰表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将凭借“算力优势+数据跨境+本地场景+人才供给”的产业逻辑,吸引资本和创新要素集聚,力争成为陵水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迎来大量的离岸数据中心需求,海底数据中心能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还将助力海南自贸港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苏洋说。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07 版)

(责编:卫嘉、白宇)
热点问答丨医政对峙两个月,韩国总统为什么突然道歉了? - 中新健康|年夜饭成了预制菜,还能放心吃吗?

热点问答丨医政对峙两个月,韩国总统为什么突然道歉了?

发布时间:2024-05-02 01:45:19 来源: sp20240502

  新华社首尔4月3日电 热点问答|医政对峙两个月,韩国总统为什么突然道歉了?

  新华社记者陆睿 孙一然 冯亚松

  韩国总统尹锡悦日前就医学院扩招方案及医疗改革发表讲话,对未能及时化解医疗界“罢工潮”给国民带来不便深表歉意。尹锡悦说,如果医疗界能给出更妥当、更合理的方案,政府将持开放态度讨论。

  自韩国政府今年2月公布医学院扩招方案后,大批医院医生罢工、医学院学生罢课,医学院教授也提出集体辞职,造成医疗体系混乱。政府和医疗界的对峙已经持续两个月,双方一直态度强硬、互不相让。

  总统为何此时道歉?

  韩国第22届国会选举定于4月10日举行,这次选举对韩国政局未来数年走向意义重大。执政的国民力量党希望通过这次选举改变目前“朝小野大”局面,在立法层面为尹锡悦政府未来三年执政保驾护航。而韩国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支持率领先于国民力量党。

  韩国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尹锡悦此时道歉与即将到来的选举不无关系。韩国《时事周刊》在早前的报道中说,尹锡悦支持率2月上升的助推因素之一是推进医学院扩招。当时就有分析指出,尹锡悦政府就扩招展现的强硬态度有基于选情的考量。但如今在实习和住院医生罢工长期化影响下,韩国民众对于医疗改革的态度也逐渐从支持变成有所动摇。

  根据韩国民调机构“真实计量器”4月1日发布的民调结果,尹锡悦支持率已连续5周下滑。韩国媒体指出,随着政府与医疗界的对峙加剧医疗系统危机,韩国要求政府妥协的声音增大。国民力量党国会议员安哲秀1日表示,应重新讨论扩招规模。

  能否挽回选战劣势?

  尹锡悦在道歉的同时再次强调了政府实施医改的决心和扩招必要性。他表示,扩招2000人是政府经过严密计算并与医疗界充分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最低限度的扩招规模。如果医疗界希望缩小扩招规模并提出有科学依据的方案,政府将持开放态度讨论。他还呼吁医疗界立即中断“非法集体行动”。

  据韩联社报道,大韩医师协会1日表示,尹锡悦的讲话内容与政府此前所发表的观点毫无区别,令人失望。

  韩国专家认为,尹锡悦的讲话并未达到“消除矛盾”的目的,而是将“皮球”踢给医疗界,尚不足以帮助执政党在国会选举中挽回劣势。韩国政治评论家李康润表示,从选举角度来看,尹锡悦的讲话对执政党没有太多帮助,目前人们都希望看到更加积极的措施。

  韩国医政对峙何时休?

  韩国此次医疗系统危机的导火索是政府2月初公布的医学院扩招方案,内容包括从2025学年起将医学院招生规模从目前的3058人增至5058人,到2035年将新增1万名医生。政府表示,扩招计划基于2035年的供需预测而定,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需求增加,届时医生缺口将达1.5万人。

  韩国医疗界则认为,政府扩招计划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医疗人员紧缺、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且盲目扩招可能引发过度医疗,从而加重医保系统财政负担,同时还可能降低医学院教学质量。大韩医师协会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扩招计划,称政府若单方面强推这一计划,医疗界将“动用一切合法手段抵制”。

  这并非韩国医疗界与政府围绕医学院扩招的首次对峙。文在寅政府时期也曾发布扩招方案引发医疗界大罢工,最终以政府妥协、停止推进扩招政策收场。

  受“罢工潮”影响,韩国国内近期出现救护车载着病人辗转十多家医院无人接收、病人因未得到及时医治而死亡、首都圈几家大医院的手术和诊疗量减半等情况。有分析认为,如果医疗界和政府间的分歧无法尽快弥合,韩国医疗体系恐将面临更多混乱。

(责编:王禹蘅、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