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医院开“学堂”:助“特殊儿童”融入校园生活

发布时间:2024-04-30 20:50:06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西安3月11日电(党田野 李军锋)“因为孩子的身体情况,我一直担心他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不敢送他去上学。但是现在,我看到了他重返校园的希望。”西安民众李玲(化名)称,自己的儿子患有孤独症,经过“特殊学堂”的训练,他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

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的“特殊学堂”内,特教老师与患儿进行互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供图

  新学期到来,对于一些自闭症、脑瘫、智障等儿童而言,由于适应能力较差、存在交流障碍,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无法正常上学。为此,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针对部分患儿设立多个融合教育班,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走进医院康复治疗三科,墙上张贴着印有卡通图案的装饰画,这里便是为患儿们开设的“特殊学堂”。教室的讲台前,几位孩子跟着特教老师读着黑板上的词语。靠近门口的桌子上,一位老师在教两个孩子写字。

  “我们以幼儿园模式为标准,以资源老师为标配,以孩子自身差异性为重点,量身打造学习和成长课程,为特殊儿童入学‘铺路搭桥’。”该院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郑维称,这些患儿普遍接受能力较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陪同女儿上数学课的王静称,在这个“特殊学堂”,特教老师会邀请家长现场感受教学氛围,观看孩子的课堂表现,与孩子互动。“在这里,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参与她的成长,让她更安心地学习知识,为将来去幼儿园打下基础。”

特教老师为患儿们讲解知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供图

  院方介绍,为了共同完成患儿的康复治疗,该医院形成了“医护康教家五位一体化”模式,多学科参与共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确保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家长在针对孩子的教学情况和干预内容上保持一致性。同时,医院还为家长普及儿童康复知识、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游戏课延伸、营养调护、融合教育等,达到提升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

  “看着孩子在集体中进步,我太开心了。”“孩子的表现一天比一天棒,一次比一次好,谢谢老师们。”在特教老师的微信里,经常会收到家长们的感谢信息。

  该院康复治疗三科主任李博霞表示,除了日常的康复和教学,医院还为患儿们准备了统一的服装和书包,让孩子们在医院也能感受到校园气氛。

  “这些儿童应该被平等对待,他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医护人员的职责便是为他们点亮一盏希望的灯,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帮助孩子们实现入学的梦想。”李博霞说。(完)

【编辑:付子豪】
在专业领域就要“斤斤计较”(中国道路中国梦·与时代一起奔跑) - 武汉直播电商集聚区崛起 老牌商圈迎“流量时代”

在专业领域就要“斤斤计较”(中国道路中国梦·与时代一起奔跑)

发布时间:2024-04-30 20:50:08 来源: sp20240430

  难点、堵点、卡点常常也是突破点,遇到困难多跟自己较劲,过硬本领就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事业就在一次次的突破中不断开拓

  

  我1990年职高毕业后,从传统的铁路客车到地铁列车、高速动车组,从国外技术引进到大范围自主研发,30多年间,见证了我国轨道交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奋进历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我有幸发言。总书记指出,“交通行业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国际的前头,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这些话语让我备受鼓舞。

  电焊工作耗时耗力,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善于钻研,人人都能练就“金刚钻”。刚走上焊工岗位时,为了快速掌握焊接要领,我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留在车间练,两年后就在技术竞赛中拔得头筹。2008年,公司开展地铁车型全焊接线建设,为了测试,我焊了200多种板材,厚度从2毫米到30毫米不等,建起了焊接数据库。在制造一线历练几十年,我深深体会到,精进业务没有捷径,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方能掌握一技之长、成就拿手绝活。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需要更具匠心。何为“匠”?我认为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在“复兴号”动车组研制过程中,列车牵引梁和枕梁交接处的补强板关键焊缝存在难点,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选择推倒重来。经过多次论证,终于找到突破口——采用“链式推进法”,用特殊尺寸坡口补强板。独特的焊接手法和角度,在不到一周的时间解决了问题,首列车顺利进入生产环节并如期交付。行业发展、社会进步不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难点、堵点、卡点常常也是突破点,遇到困难多跟自己较劲,过硬本领就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事业就在一次次的突破中不断开拓。

  干我们这一行,素来有传帮带的好传统。回想入行之初,正是资深师傅的言传身教、引导熏陶,帮我夯实了焊接的基本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好习惯。把好手艺传下去、把匠人精神传承下去,我也责无旁贷。这些年,我参与编写《焊接结构生产》等培训教材,先后完成培训63批次,带徒24人,其中4人取得高级技师资质。看到他们成长成才,我由衷自豪。大国工匠,要有大本事,也要有大担当。发挥老带新的作用,带出更多顶梁柱,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平凡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从一名普通焊工到技能专家,技能改变了我的命运。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也希望带动更多人走上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本报记者白光迪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