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穗开幕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6:54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广州11月17日电 (记者 王坚 王华)以“气候金融美好世界”为主题的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17日在广州南沙开幕。该大会旨在通过打造多元、国际化的“融智+融资”服务生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领域。

大会现场。大会组委会 供图

  该大会发布了《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十周年》视频、《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措施》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将气候友好型评价体系与科创投资评价体系相结合,提供政策解答、兑现申请等惠企全链条政策服务平台业务,覆盖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该平台参与主体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多种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各成长周期的投融资需求服务,目前已收集95个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企业项目,总投资达727亿元。

  同时,该大会还联动海内外金融机构、专家学者、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等代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打造国际气候金融中心”“携手共建绿色丝路”“金融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气候变化领域,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该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段红涛表示,绿色金融发展大有可为。近年来,该行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中,努力提升自身绿色发展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呼吁各方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增效。他表示,世界上大部分的森林资源都分布在亚洲,尤其东南亚国家。森林资源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控制升温幅度来说非常重要。中国在其中也将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据悉,该大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华通讯社与中国生态环境部主办。(完)

【编辑:钱姣姣】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 海内外拥有百万读者 浙江女教师用漫画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6:55 来源: sp20240429

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获悉,23日,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办。

会议以“科技创新 共向未来”为主题,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院士专家、企业家、金融投资者、国际科技组织及科技社团代表,就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领域服务科技创新的国内外经验,推动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提升和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会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在致辞时表示,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建设质量强国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据他介绍,安徽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3820项,主导及参与研制国际标准66项,全省检验检测机构达1706家,年营收139.6亿元、居全国第9位,建设国家质检中心23个、省级质检中心80个,3.6万家企业获得认证证书13万张,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143个,全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许光洪表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在科技创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还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成效。

他表示,要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开放合作,引领检验检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中,科技不断创新、多做贡献。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姚雷在发言中就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创新质量基础设施技术体系,要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计量标准和合格静定的量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现代化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权威更加可靠的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二是要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要以科技创新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起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构建计量测试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源;三是要健全质量基础设施工作机制,要在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机构和生产企业等各个方面搭建起公建共享共治的机制平台。要通过质量基础设施的更加广泛的应用,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社会,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蒲长城表示,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计量能走多远决定创新能有多高。他表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个领域相互协调,共同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支撑,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国贸易来往、交流合作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责编:罗知之、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