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动画:让经典在创新中生生不息(艺海观澜)

发布时间:2024-05-04 08:50:43 来源: sp20240504

  国风动画凭借质量、口碑和影响力迅速崛起,既为文化自信增添了底气,又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近推出的AI动画片《千秋诗颂》,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新技术成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奔涌的诗情转化成国风动画,唤起观众的文化乡愁。除了屏端,大银幕上国风动画也不断斩获佳绩。最近5年,我国动画电影总票房榜前3位均为国风动画。国风动画凭借质量、口碑和影响力迅速崛起,既为文化自信增添了底气,又为文艺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国风动画带给观众既熟悉又新奇的观看体验,这是因为创作者一方面有意识地发掘古典,一方面又自觉融入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他们在诗词、器物、建筑以及礼仪、规制等传统文化中,寻找那些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元素,同时又把这些元素有机融合在跟当代观众对话的人物、故事和画面中。如此融合而成的视听作品,在艺术气质上既蕴含传统旨趣,又合乎当下审美。

  “期待看到一个成长型叙事,把哪吒的孤勇者形象延续下去。”《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4年多来,网友还惦记着这个似曾相识又别具新意的哪吒形象。无论哪吒、孙悟空还是李白、杜甫,观众对这些沉潜在脑海中的经典形象和他们的故事有天然的亲近感,对依托这些经典形象创作的国风题材作品“有备而来”,既期待着与“老朋友”的久别重逢,也期待着重新讲述与创新演绎带来的眼前一亮。

  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跨界融合,拓展观众的想象边界,又能以纤毫毕见的细节让观众感受想象世界的逼真质感。开年热播的动画片《敦煌的故事》巧借敦煌壁画中的造型与色彩,运用数字化手段将水墨动画、皮影戏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大美敦煌生动起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亦真亦幻的“穿越感”。这种“穿越感”,其实就是把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题材置入当代情境,借助新技术的影像深描,激发触动心灵的化学反应,使传统文化元素跃然眼前,也让中华美学精神浸润心田。

  正如《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所说:“技术最终是为了表达人们最真实的情感需求服务的。”从人物之美到风物之美,从画面之美到观念之美,传统文化意象在影片中得以延展的同时,创作者“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回应当下话题,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理。《深海》以水墨为创意载体,讲述一个自卑的小女孩怎样变得勇敢无畏,鼓励也慰藉着生活中的我们;《白蛇:缘起》一改《白蛇传》中许仙懦弱的形象,塑造了用情至深的许宣,赢得年轻人的情感共鸣。这些作品依托原有情节和人物关系,同时敢于跳出固有人物特征,并通过角色金句和名场面得以更广泛传播。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和情感水乳交融,要诀就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风动画在符码转换和视觉营造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对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诠释,打通与观众之间的情感通道,在唤起人们集体记忆的同时也塑造着新的集体记忆。一旦这样的故事和角色立住了,观众就愿意相信他、跟随他,并顺着人物的生命旅程找寻自己的答案。

  国风动画的探索和收获启示我们,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行业的自觉追求。新时代文艺创作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因子不断激活、转化,以新的叙事唤醒人们的生命体验,用新的表达与当下观众形成情感共振,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滋养,也让中华经典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更加生生不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2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申城风景线)蕃瓜弄旧改开钻 拆建之间浓缩上海城市变迁史 - 奏响最强音 建功新时代

(申城风景线)蕃瓜弄旧改开钻 拆建之间浓缩上海城市变迁史

发布时间:2024-05-04 08:50:44 来源: sp20240504

   中新网 上海12月16日电 题:蕃瓜弄旧改开钻 拆建之间浓缩上海城市变迁史

  作者 谢梦圆 张亨伟

  15日上午8点58分,伴随着机械轰鸣声和周边居民的欢呼声,上海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居民小区拆除重建项目——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造工程首根桩基顺利开钻,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大规模施工即将全面展开。

  “这真是个好消息啊,听了我都觉得病好了一半。”58岁的蕃瓜弄居民王春平在养老院的病床上听到开工的消息,显得很激动。

  蕃瓜弄在老上海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几乎经历了上海更新改造的各个阶段,与时代发展相互交织,浓缩着一部城市变迁史。

12月15日,蕃瓜弄旧改开钻现场。施工方供图

  19世纪末,彼时的蕃瓜弄被称为姚家宅,当时工商业开始在那一带聚集,该区域一度发展为苏州河岸较为繁荣的地区之一。1940年代,大批战争难民在姚家宅地区栖身,他们搭建的简易窝棚远看像条条横卧的“长虫”,因此得名“滚地龙”,该地也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贫民窟之一。上海解放后,蕃瓜弄同其他棚户区一样,逐渐拆除“滚地龙”,经过一系列改造,翻建起一间间矮平房。

  20世纪60年代,为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上海开始进行规模性的棚户区改造,蕃瓜弄成了第一批棚户区改造地区,并建成上海第一个五层楼工人小区,第一期新公房竣工后,还吸引了接连不断的参观者,成为当时闸北区乃至上海的地标之一。

  此后,一篇题为《蕃瓜弄变了样》的文章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蕃瓜弄从此闻名全国。1972年,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来华拍摄纪录片《中国》,也特意把蕃瓜弄选为一处拍摄的地点,将其作为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蕃瓜弄进行过多次改造,包括加层、平改坡以及解决用水、房屋隔热等。到了21世纪,该小区的环境已与周边区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

  随着岁月流逝,蕃瓜弄的房屋逐渐老去,不断出现新问题,且所有居民中,超过10%是低保户,人们都盼望着蕃瓜弄能够再翻新变样。

  2022年7月,上海在完成为期30年的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改造后,迅速启动了对“两旧一村”——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不成套旧住房和“城中村”的改造。今年,《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作为《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实证案例,蕃瓜弄被率先列入改造计划,再一次走在了全市前列。

  今年7月起,签约后的居民陆续搬离蕃瓜弄。80岁高龄的唐阿婆难舍故邻:“我希望早点搬回来,和老邻居们早日相聚。”

  从今年5月项目生效到11月开工,蕃瓜弄旧住房改建项目创下两个“全市最快”纪录:项目签约生效至居民100%搬离仅用30天,从居民搬离到项目开工只花了90天。

  “我们想方设法保安全、抓进度,实现项目尽快开工就是希望居民能够早日回搬。”中铁二十四局蕃瓜弄项目经理赵峰说,拆除重建后,新的蕃瓜弄小区将建有1幢7层和5幢高层建筑,一共设计了8种基本户型,全部居民的套内面积只增不减,并增加了独用厨卫与阳台。

  居民张女士对回搬后的生活品质很关心:“不知道新的小区环境怎么样?停车、买东西、孩子上学是否方便?”

  据悉,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计划于2027年交付投入使用,项目将办公、住宅、商业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力争创造与历史文化相融合、与城市肌理相协调、与街区功能相复合的高品质办公、居住环境,建成后不仅服务地块内居民,同时可以辐射周边区域,激发区域活力。(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