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系列蓝皮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4-04-29 05:38:44 来源: sp20240429

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许维娜)日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对外联络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分别研究编制了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国东盟发展、中非发展、中拉发展等7本蓝皮书,系统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在这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合作的发展成效、启示和未来展望。

1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报告》蓝皮书已于11月6日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公开发布;其他6本蓝皮书今天正式发布,重点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关键字。

一是“共”字。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倡导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6本蓝皮书系统总结了我国与共建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等重要指导原则的生动实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二是“通”字。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破除各种壁垒,畅通内外循环,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6本蓝皮书系统总结了我国与共建国家统筹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合作成效。十年来,基础设施“硬联通”硕果累累,我国与东盟、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标准“软联通”稳步推进,在推动绿色标准、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持续深化,构建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三是“新”字。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经济、技术、产业、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时代大势,积极开展健康、绿色、创新、数字等新领域合作,致力于培育合作新增长点。6本蓝皮书系统总结了绿色发展、中医药等新领域合作的丰硕成果。绿色发展已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和全过程,为共建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稳步推进,中医药“走出去”为共建国家提供多元化健康选择,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健康福祉。

四是“感”字。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意、汇聚民力,强调美美与共、和谐共生,通过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6本蓝皮书系统展现了我国与共建国家人民共享合作成果的深刻感受。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携手实施了一系列“小而美”项目,解决了出行、供水、教育、就医等当地民众关心的难题。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助力了非洲国家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切实促进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中国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人民。

五是“远”字。6本蓝皮书系统提出了未来有关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愿景思路。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我们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巩固扩大合作基本盘,稳步拓展合作新空间,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徐建平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迎难而上、善作善成,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不断深化战略对接。统筹资源、精准发力,争取商签更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以实实在在成果获取更多国家支持。

二是不断推进互联互通。统筹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深化规则标准“软联通”,巩固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夯实民心民意根基。

三是不断强化务实合作。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既要不断提升标志性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也要做优做强“菌草”、鲁班工坊等品牌项目,着力打造一批聚人心、接地气的惠民生项目。

四是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积极推进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传染病防控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大力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加快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创新领域合作潜力。(实习生王婧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必将不断显现——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 春节假期第五天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有序

“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必将不断显现——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发布时间:2024-04-29 05:38:45 来源: sp20240429

  新华社香港12月19日电(记者孟佳、查文晔)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下午在中南海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强调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并对香港特区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在香港社会各界激发热烈反响,香港各界和舆论纷纷表示,重要讲话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大信心,“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必将不断显现。

  李家超述职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对他和特区政府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全力支持。习近平主席重申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进一步巩固了香港社会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共同开创美好前景的强大信心。在国家的强大后盾下,他将带领团队全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团结爱国爱港的社会力量,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巩固和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下“八大中心”的定位。

  香港各界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饱含对香港未来发展的美好期盼,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港人,为香港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表示,习主席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高度关心香港的发展和进步,支持和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珍惜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激励香港同胞奋发有为,这对香港同胞是莫大的鼓舞。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用好中央支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与祖国同心同行,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香港经民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林健锋认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给社会各界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力量。中央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让商界及投资者对香港更有信心。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应增强发展动能,抓紧机遇,成为“超级增值人”,为国家发展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认为,习主席讲话中强调“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必将不断显现,强调中央对香港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这有助于部分因为全球经济低迷而对前景信心不足的人士看清形势。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这让香港各界人士十分振奋。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认为,这表明香港会继续得到来自中央各方面的全力支持,让香港更好地参与国家发展,以推动自身发展,解决香港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表示,香港有背靠祖国的优势,经济发展在疫情后逐步恢复,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合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推动良政善治,以完成习主席交付的重托。

  香港九龙社团联会常务副理事长林德兴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说明“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只要坚定不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走稳走好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发展道路,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在香港青年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他们表示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高松杰表示,爱国爱港青年必定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青研香港”召集人、候任区议员陈志豪表示,香港特区第七届区议会选举顺利完成,地区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候任区议员,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推动社会各界把握发展机遇,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青联委员谭雪欣表示,香港青年应珍惜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抓住国家发展机遇,锤炼过硬本领,发挥自身才能,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等香港主流媒体19日在重要版面进行报道,并配发社论、社评深入解析。舆论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对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不移。

  《大公报》发表社评表示,“敢于担当、善作善成”,这既是对行政长官李家超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全力推动香港发展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特区管治班子善于办事而且能把事情办好的施政成效的充分认可。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对行政长官及特区政府未来继续做好工作的殷切勉励,也就是能做事、敢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要求。

  《文汇报》发表社评表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港澳特区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香港各界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坚守“一国两制”的初心坚定不移,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信心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的决心坚定不移。

(责编:燕勐、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