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故事】露西·汉密尔顿:用诗歌的力量传递文化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2:50 来源: sp20240429

作为英国《长诗杂志》10年的联合主编和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的文学总编辑,英国诗人露西·汉密尔顿曾多次荣获诗歌奖项。在中国游历、生活的真实体验与细致观察更触发了她蓬勃的创作灵感。

除了自己的创作,汉密尔顿还为多位中国著名诗人编辑、出版英文诗集,并为他们的作品撰写序言或书评。“诗歌浓缩了人们的亲身体验,表现了万事万物最为重要的方面。翻译中国诗歌和将其他语言的诗歌翻译成中文,对建立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格外重要。”

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汉密尔顿被授予文学类终身成就奖。她相信,诗歌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理解和信任。

露西·汉密尔顿。jedrek koh摄

露西·汉密尔顿。Jedrek Koh摄

用诗歌叩响心灵 以诗会友

“现在舟舟开始按压我的手腕和脚/询问我是否感到疼痛/为在经络穴位扎针做准备……” 9月15日第九届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汉密尔顿朗诵了她的诗作《记竹桥针灸》。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主席、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汉密尔顿颁发了文学类终身成就奖。汉密尔顿表示,她每年参加这个活动都收获新的启发,不仅探索了诗歌、文学和艺术,还让中西方诗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汉密尔顿认为,“在这个经济和政治动荡的时代,艺术和精神生活要在互相尊重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延续。”

回忆起在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与中国诗人的相聚,最让汉密尔顿印象深刻的是和诗人舒婷的会面。她对舒婷1970年代写下的诗《致橡树》情有独钟。该诗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追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的爱情。杨克、吉狄马加等知名当代中国诗人的作品深受她喜爱。汉密尔顿还被杜甫、李白等中国古代诗人作品所吸引和感动。“它们将你带入另一个世界和时代,就像希腊诗人萨福的诗歌作品。读者被带入中国与众不同的风景,体会河流、云雾和山脉,以及古代人背井离乡的巨大孤独感,对家乡、朋友、家人的思念之情。”

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汉密尔顿颁发文学类终身成就奖。雨珊摄

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汉密尔顿颁发文学类终身成就奖。雨珊摄

作为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的文学总编辑,汉密尔顿编辑了许多著名中国现代诗人的英文版诗集,如杨克的中英双语诗集——《没有终点的旅程》。杨克从1990年代开始写城市诗,不仅关注城市的日常生活,还注重探索农耕文明转为商业文明的大背景。《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一诗中杨克写到,“昨天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东莞/我竟然遇见一小块稻田/青黄的稻穗/一直晃在/欣喜和悲痛的瞬间。”汉密尔顿参与编辑的英文版诗集《这座城市属于我:广东打工者文学系列》诗歌卷也于2020年出版,分享了中国广东外来打工人的心声。

对于汉密尔顿来说,中国诗歌最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中的意象。“中文里的一个字可以同时代表很多东西,作为象形文字给读者带来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如同一幅幅山水画。相较之下,使用欧洲语言写作时需要用很多单词,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融入创作

受中国诗人吉狄马加的邀请,2017年汉密尔顿首次到访中国,参加在四川举行的诗歌节。在当地,她见到了许多国际知名诗人和艺术家,体验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更感受到了大好河山。汉密尔顿感慨道,“当年这份在四川感受到的热情和慷慨,一直延续到我在中国走过的每一块土地。”

2019年汉密尔顿来到中国戏剧大师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市,参加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活动。她在当地观看了昆曲《牡丹亭》演出,以及剑桥莎士比亚戏剧节带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表演。汉密尔顿表示,“《牡丹亭》是一部以儒家思想和孝道为基础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表现了欧洲上流贵族阶层。我喜欢《牡丹亭》的丝绸服装和风格鲜明的表演,它与莎士比亚的作品大有不同。”

汉密尔顿。jedrek koh摄

汉密尔顿。Jedrek Koh摄

汉密尔顿在抚州拜访了许多当地的艺术家和工匠艺人。其中,竹编工艺大师徐建元向她细致地演示了制作竹子花瓶的过程:将竹子浸泡、手工劈开和染色,再编织成花瓶。此后汉密尔顿有感而发,写下诗歌《工艺大师编织竹瓶》,“右手握着刀左手/拿起竹子/徐先生纵向劈开了木头……”在“瓷都”景德镇,汉密尔顿拜访了著名陶瓷艺术家干道甫教授,并尝试了亲手在陶瓷上书写诗歌。

“想成为蜜蜂/成为一名使者/号召大家不分远近你我/齐心协力。”2020年,阿耳忒弥斯杂志授予了汉密尔顿的诗《信使》年度一等奖。这首诗歌的灵感来源于她在杭州西湖附近的茶山看到蜜蜂的经历。汉密尔顿回忆道,“杭州西湖的风景仿佛让人身处于优美的仙境。在茶山,我第一次触摸茶芽,下山路上我观察到了一个蜜蜂箱,里面的蜜蜂正勤劳地给茶花授粉……”此情此景促使汉密尔顿提笔写下《信使》一诗,探索蜜蜂作为可视世界和不可视世界之间的信使身份,以及她对自然界里和谐共生的思考。

汉密尔顿表示,期待与更多中国的诗人和艺术家交流,并建立新友谊。作为诗人和出版社编辑,汉密尔顿希望通过诗歌之美来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多文化合作,架起英中交流的桥梁。

(责编:王禹蘅、常红)
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破1万公里,北京上海列第一梯队 - 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贝1HC井水平段固井优质率创海拉尔地区新高

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破1万公里,北京上海列第一梯队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2:51 来源: sp20240429

  作者:李秀中

  2023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含港澳台,下同)突破1万公里,同时,由于一些城市新线路通车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发生剧变。

  北京取代上海位列榜首

  近日,交通运输部微信公号发布了《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多种制式,以及跨区域线路等,因此存在统计口径上的差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则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运营线路总长度10287.45公里。2022年即已突破1万公里。

  根据交通部速报,2023年全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条,新增运营里程581.7公里,新增红河和咸阳2个城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速报还显示,2023年,全国运营里程最长的前10大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武汉、杭州、重庆、南京和青岛,分别为836、825、641.5、601.7、567.1、529.6、516、494.6、459.4和326.3公里。

  前十城市分化为多个梯队:北京和上海超过800公里;广州和成都进入600公里以上梯队,深圳、武汉和杭州都超过了500公里,另外,重庆和南京为400公里以上梯队。

  第一财经梳理,相比2022年,在运营里程城市排名上,北京超越上海,成都超越深圳,武汉和重庆分别超越杭州和深圳。

  其中,上海和杭州2023年没有投产线路,深圳和南京也仅分别投产里程8公里和10公里。而北京、成都、武汉和重庆分别投产新线38.7、43.9、25.3和60公里,因此带来排名的变化。由于其中一些城市之间差距较小,随着一些项目相继投产,这种变化还将继续。

  未来排名竞争继续胶着

  2024年,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等多个中心城市将迎来当期规划项目的收官,还将迎来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路的开通高峰。

  这是因为在2017-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审批暂停之后,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密集批复了10多个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而今年将是当期规划的最后一年,很多线路将集中建成。

  2023年开通的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是成都轨道交通四期规划中首条开通的线路,其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年6月获批,共8条线路176.65公里。因此今年可能将同时开通多条线路。官方还预计至十四五末,成都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达到800公里以上。

  事实上,相比北京和上海这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相对充分的城市,国内很多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成网阶段,因此建设规模巨大。比如,西安四期、合肥四期、苏州四期、沈阳四期、武汉五期、成都五期、深圳五期等正在加紧推进。

  比如,《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4-2029年)》共涉及10个项目,总规模约199.8公里。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四期规划,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期线网规划由31条线路组成,总长1557公里。

  2023年,总投资1952亿元的深圳市轨道五期开工建设。本次规划线路共11条,2028年全部建成通车后,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831公里。

  从速报来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超过10条线路的城市仅11个,其中,北京运营线路条数27条,全国最多,上海其次,也只有20条。在已经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半数城市运营线路在3条及以下,因此都需要加快建成网络,未来建设还有很大空间,城市轨道交通的排名竞争也会因建设进度而继续胶着。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