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诞辰140周年:在“化工梦”中“永生”

发布时间:2024-04-28 17:10:36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湘阴12月18日电 题:纪念“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诞辰140周年:在“化工梦”中“永生”

  作者 张雪盈

  “范旭东先生一生德、功、言三立。其在民族化学工业的奋斗中尊重科学、求真务实,表现出了为民族工业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18日,中国化工学会监事长华炜在“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故里湖南湘阴表示。

  当天,纪念范旭东诞辰140周年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兴国报国”学术研讨会在湘阴举行,来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文物学会等近百名社科专家、学者代表与会。

纪念“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诞辰140周年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兴国报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湘阴举行。 郭雨滴 摄

  范旭东原名源让,字明俊,是著名维新派人物范源濂弟弟。1908年,时年25岁的范源让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确立其终生志向——实业救国,让中国的民族化学工业自立于世界化工之林。遂改名范锐,字旭东,谓“锐意救国,以期旭日东升”。

  “海王星”牌食用精盐,使中国告别几千年来吃未经改制的原盐历史;“红三角”牌纯碱,产出当年即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从创立第一家精盐厂开始,范旭东奋斗三十余年,缔造了中国化学工业多个“第一”的奇迹,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新纪元。

  在同仁眼中,范旭东是工业界的“圣贤”。本可依靠久大盐厂和永利碱厂安享成功红利的他,不配秘书、汽车,与工人同吃住,甚至多年未支薪水,只将全部精力投入事业。

  盐、碱与“三酸”(即盐酸、硫酸、硝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与原料。“有了纯碱、烧碱,还只能说有了一只脚;要等有了硫酸、硝酸,才算有了两只脚,中国化学工业才能阔步前进。”范旭东说。

  1937年,永利硫酸铵厂在短短十天内相继成功生产出硫酸、液氨、硫酸铵。范旭东在庆功宴上感慨,中国基本化工的另一翅膀又生长出来,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再不受基本原料恐慌了。

  作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的影响力已远超化学工业的范畴。“范旭东一生都处在国人救亡图存的历史大潮中。”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郑佳明认为,范旭东堪称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家,也是20世纪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勇立潮头,搭起了中国化学工业走向世界的舞台。

  1945年10月4日,积劳成疾的范旭东在重庆病逝,享年62岁。去世前不久,他还踌躇满志地提出战后复兴与新建工厂的计划;弥留之际,他给予世间最后的话是:齐心合德,努力前进。

  尽管范旭东已逝世多年,但人们对范旭东精神的学习与缅怀从未停止。正如此间多位学者所言,范旭东为中国化学工业献出一生,他也在自己的“化工梦”中“永生”。(完)

【编辑:钱姣姣】
全球人形机器人在京“总动员” 加速走进千家万户 - 带兵要科学 爱兵要用心

全球人形机器人在京“总动员” 加速走进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4-04-28 17:10:37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陈杭)在遥控器控制下,一款通体黑色且设计简洁的人形机器人,正顺畅地完成站立、行走、跳舞、挥手等动作,引来不少观众驻足拍照。

  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下称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1200余名行业人士参与,30余家企业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描绘了人形机器人未来走进千家万户的蓝图。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开幕,众多人形机器人亮相。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摄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资本涌入、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等推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掀起发展热潮,科技企业产品百花齐放。

  成立于2016年的宇树科技,旗下四足机器人曾亮相杭州亚运会,在赛场上搬运标枪、铁饼,在场馆外和民众互动。宇树科技销售经理邢孟祺表示,本次大会上,带来了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单元均为自研自产,顶部配有3D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拥有稳定的步态和高度灵活的动作能力,能够在复杂地形和环境中自主行走和奔跑。目前,该公司客户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今后将不断拓展更加复杂、灵活、多变的应用场景。

  通过刚柔混合型机械臂、视觉识别等技术,柔性机器人可为用户提供多种理疗服务。灵心巧手产品经理张佳佳表示,该款机器人采用刚柔软耦合的仿生结构,可进行物体柔软性的实时与高精度识别,完成多种拟人化动作,并配有智能交互与控制系统、多维感知监测系统与多功能理疗模块。未来,公司计划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包括为家庭用户提供家务清洁、物品搬运、情感陪伴等,推动人形机器人早日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全职保姆”。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开幕,众多人形机器人亮相。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摄

  来自政策层面的发力,正推动人形机器人解锁更多场景,触及更多消费者。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各地方也在加快布局。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在大会上表示,海淀区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最好、研发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为活跃的地区,正依托丰富的高校、人才创新资源,倾力打造卓越的机器人产业生态。未来,海淀区将制定具身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创新升级。

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在北京开幕,众多人形机器人亮相。 中新社 记者 陈杭 摄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科技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面临着更先进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在大会上表示,要从产、政、学、研、用方面协同创新,做好平台化,实现场景落地,方能“引爆”人形机器人整个行业。(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