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扎根“中国杨梅之乡”:一颗杨梅酥 甜蜜创业梦

发布时间:2024-05-01 04:34:21 来源: sp20240501

  【港澳台专线】台胞扎根“中国杨梅之乡”:一颗杨梅酥 甜蜜创业梦

   中新社 台州4月9日电 题:台胞扎根“中国杨梅之乡”:一颗杨梅酥 甜蜜创业梦

  作者 傅飞扬

  距离今年仙居杨梅上市还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连日来,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的杨梅故事馆,台商曾俊源忙着策划两岸文创交流活动、杨梅酥DIY制作等项目。

  2016年,曾俊源首次“登陆”,在福建厦门创业。3年后,他做起连锁奶茶店,身边的朋友偶然间将冰鲜杨梅送给他解暑,曾俊源与杨梅的缘分便一发不可收。

  “最初,我们只是把杨梅做成果酱。后来我突然想到,台湾的凤梨酥一向受到大陆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如果把杨梅制成杨梅酥,会不会也能大卖。”曾俊源表示,当时,第一批杨梅酥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线上卖得特别好,就打算扩大生产。

制作完成的杨梅酥。(受访者供图)

  2020年6月,曾俊源第一次来到仙居收购杨梅。他了解到,当地民众和政府对杨梅产业的发展很有规划——近30年来,仙居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县一品”发展战略,相继实施“万亩杨梅上高山”“百里杨梅长廊”等工程,始终把杨梅作为增收果、致富果。

  这也给予了曾俊源留在仙居创业的底气。“目前我们已拥有杨梅酥数字化生产线,可实现从果酱制作到烘焙、从生产到量产的半自动化。”曾俊源介绍说,2023年,他的杨梅酥事业步入正轨,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仙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的出货额就占了50万元以上。

  仙居是“中国杨梅之乡”,拥有10万余名梅农。2023年,当地杨梅种植面积达14.5万亩,杨梅鲜果产值11.2亿元,杨梅全产业链产值40亿元。

  乘着杨梅产业链延展的东风,曾俊源的杨梅故事也在不断创新。

  “我们的目标是让杨梅酥更‘出圈’。”曾俊源说,他们正在研发、生产一款新品,名字是“初恋的味道”,把杨梅和巧克力融合在一起,入口酸酸甜甜,希望能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曾俊源表示,今年,他还将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的杨梅故事馆重新装修,希望通过“培训+实习+落地”的模式,把浙江的杨梅推广出去,也将台湾的人文、旅游、小吃、文创等内容介绍给大陆的消费者。

  近年来,仙居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载体,以创建医械特色小镇为契机,高标准谋划该县与台湾的经贸交流合作。截至2024年3月,在仙居注册登记的台资企业共10家,民办非企业1家;2023年以来,该县新增批准台资项目5个,其中规上项目1个。

  “找准特色、立足优势,浙江县城大有可为。”曾俊源表示,台湾的年轻人如果来大陆寻找发展机遇,最好能先就业、再创业——了解大陆的产业热点、消费潮流、支付习惯等信息后,通过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完)

【编辑:李岩】
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 陪伴读者十五年 《宽恕之城》“方木”有何魅力?

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4-05-01 04:34:22 来源: sp20240501

  崖州湾科技城南繁服务站,高华伟在整理分类大豆种质资源。

  崖州坝头南繁基地农田。   以上图片均为覃清文摄

  海南三亚市崖州区高地村,风吹稻田千层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种下的15亩水稻已经熟透,只等收获入仓。

  “我们在海南进行水稻加代繁育,目标是培育出更高产、更好吃的水稻新品种。”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志超说,田里的水稻材料,很多来自黑龙江等地,在南繁进行冬季繁育后,要再将种子寄回,春耕时在当地进行更大面积的种植。

  由于光照气温优势,每年冬春,全国8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8000多名科研人员来到南繁育种、制种。26.8万亩的土地,繁育出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新品种。海南的南繁季,是很多省份春耕的先声。

  走进崖州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试验田里连片的大豆正发芽出苗。“这已经是南繁今年种下的第二季大豆了。”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基因资源课题组博士高华伟介绍,刚收获的第一季大豆经过脱粒、晾晒,正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排队等待分析,课题组在三亚有310亩试验田,其中80亩种了4万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其余的用于新品种繁育。

  田间育种,要记录作物的生长特征,寻找想要培育和保存的性状。过去这项工作需要科研人员每天蹲守田里,“一根笔、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观察记录每一株豆苗、每一个豆荚的情况,耗时又耗力。如今则可以通过专业仪器完成表型采集、数据处理、性状分析等全流程工作,全天候获得生长过程的实时数据,省时又省力。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田里刚种下的第二季大豆,有些成熟的品系正在进行区域试验、生产实验,完成品种审定流程后就能上市推广。

  从“基地”到“硅谷”,南繁正焕发新活力。在以前,科研单位有“三愁”:一愁育种流程一肩扛,二愁成果转化效率低,三愁知识产权保护难。崖州湾科技城于202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种业合同研发外包服务模式(CRO)探索与产业培育工作,并于今年3月17日正式启动智慧南繁CRO综合服务平台,打通种业科研需求和服务供给,集科研、生产、销售、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服务为一体,集聚各类种业服务主体50余家。全面施行“揭榜挂帅”制度:企业出题、团队接单、科技城聘请第三方验核,不看论文数量、只重应用实效。进行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缩短植物新品种权测试周期。

  如今,一批批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扎根南繁:吸引2800余家国内外种业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搭建起4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涉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67亿元;截至2023年底,设立涉农领域7个院士工作站、成立2个院士创新团队,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63名……海南春季育种,正向种业全产业链发展。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