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代表支招千年古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5:23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太原1月25日电 (杨佩佩 杨杰英)如何推动千年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焕发新活力?25日,正在进行的山西两会上,山西省人大代表、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表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助力千年古城“活”起来。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蔺涛一直致力于提升绛州澄泥砚的影响力,推动绛州澄泥砚更好地融入市场,以此让民众通过澄泥砚了解绛州古城,推动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

山西省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蔺涛。受访者供图

  新绛,古称绛州。春秋时期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之一。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近年来,蔺涛在众多国内外展会上,向民众展示澄泥砚制作技艺,并通过一方方带有地方标志性建筑的砚台,介绍绛州古城的风土人情及人文历史。“以砚为媒,将绛州古城推广到更多地方。”

  蔺涛所负责的绛州澄泥砚文化产业园,已成为融文化交流、非遗展演、艺术展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集群园区,构建“文化+旅游”的非遗体验平台,实现由观光游到文化深度游的转变,为绛州古城吸引不少游客。

  蔺涛介绍,新绛非遗项目众多且各富特色,有气势恢宏、名扬天下的绛州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有号称“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有“南湖北绛”之称的“绛州毛笔”,云雕漆器、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皮影、宫灯、烫烙画、拨金漆画等民间工艺应有尽有。

  截至目前,新绛共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30项、县级项目32项。全县拥有各类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4位,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2名、市级61名、县级69名。

  “推动绛州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非遗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蔺涛说,推进非遗研学、打造研学基地,对古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官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倾斜。

  绛州古城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该县范围内拥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绛州大堂、绛州钟楼、绛州鼓楼、绛州乐楼、龙兴寺、绛州文庙、绛守居园池等,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价值。

  蔺涛建议,绛州古城内的3个历史文化街区,存在以古民居为主的县级文物单位12处、历史建筑42处,因为产权私有,国投资金无法进入,需要政府主持第三方对其进行产权置换。同时,绛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着“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希望上级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给予更多指导。(完)

【编辑:李岩】
文旅融出新天地 第二届中华诗词发展讲坛在北京西城举办 - 新疆铁门关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野生动物频频“出镜”

文旅融出新天地 第二届中华诗词发展讲坛在北京西城举办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5:25 来源: sp20240429

讲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讲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许维娜)11月22日,由中华诗词学会、《诗刊》社主办,西城区委宣传部、文旅中国新媒体中心支持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发展讲坛在西城区正乙祠戏楼举办。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主办方供图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主办方供图

致辞中,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从“旅游催生诗词创作”“诗词创造文旅资源”“旅游成为学习诗词的途径”“诗词成为推介景点的招牌”四个方面论述了诗词和旅游之间相互生成、相互推进的关系,提出今天应当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让它们更加融合。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吴文学。主办方供图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吴文学。主办方供图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吴文学在致辞中指出,文旅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融合共赢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此次发展讲坛,探讨交流增进友情,融合互换实现共赢,做到眼向高处望、事从平处做、人往宽处行,更加努力践行总书记新时期治国方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行稳致远,真正做到观天下、知大事、懂全局、向未来、做自己。

在专题讲演环节,《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以《多少名胜因诗成名》为题作主旨演讲,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庆霖以《中华诗词与旅游的双向作用》为题作主旨演讲,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以《中国古典诗词楹联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题作主旨演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孙明君以《山水与诗文创作》为题作主旨演讲。

在圆桌讲坛环节,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审杨志学、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韩倚云、北京大学副教授陈均、国际欧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赵友苓围绕“诗词与文旅名胜的相互成就”“古典诗词的文旅价值”等主题开展了精彩的分享研讨。

记者还了解到,活动现场集中发布了三大活动IP。科创诗词工委副主任王国钦发布《诗词与旅游融合论文征集活动》;科创诗词工委负责人梁军发布《诗旅中华系列活动》;西城团区委相关负责人发布《西城区2024年百年丁香诗会相关重大活动安排》。

据悉,中华诗词发展讲坛自本届起,首次并永久落户西城,第二届中华诗词发展讲坛的圆满举办也为“致敬巨匠·百年诗情”——法源寺2024丁香诗会在明年的成功举办做好了姊妹篇。

文化是魂,旅游为体,文旅深度融合才能拥抱“诗与远方”。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贯通发展的“西城模式”,阔步走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涌现出“白塔夜话”“京报诞生地”“宣南文化(仕人精神)”“明清士人会馆集聚地”“京剧发祥地”“相声兴盛地”“书香西城”“打卡鼓西 漫步斜街”“西城礼物”等文化IP。目前西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稳步增长,基本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喜人成绩的取得,是西城区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演艺、研学旅游、文物活化利用等新业态,不断延伸文旅产业链,持续加强对外宣传营销,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外,西城区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布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十四五”期间首个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产业十条”政策——《西城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点围绕“文化+”、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根据企业、项目、平台、空间等发展情况,择优采取资金奖励、租购房补贴、配套资助、项目补贴等多种资助方式,重点支持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文化主体。11月15日,西城区又发布了“文化产业十条”首批项目征集公告,组织开展2023年度西城区“文化产业十条”首批项目政策兑现工作。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