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滩痼疾依旧 青海草原修复为何问题重重?

发布时间:2024-04-30 17:56:56 来源: sp20240430

  零下12摄氏度,海拔4052米,青藏高原冬季的寒风席卷牧场。

  远方的阿尼玛卿雪山在日照下闪着金光,但此刻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成员没有心情欣赏美景,他喘着粗气爬上一处山坡,眼前的场景触目惊心——天然草原被大片裸露的黑土滩所取代,稀稀拉拉的牧草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鼠洞。“这就是当地所谓的生态修复成果。”督察组成员叹了口气。

  这是12月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格多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12月22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中指出,果洛州玛沁县2022年实施的退化草原修复项目中,不论县级自查验收还是省州联合验收,都没有对次年草原盖度、鲜草产量指标等进行核验,项目验收就顺利通过。现场检查时看到,两个项目区内均存在大量裸露地块,未达到设计的修复要求。

  草原生态退化成痼疾

  11月2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青海省。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几乎同时启动,五个督察组分赴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五省,“环保利剑”再度出鞘。

  在青海省,督察组发现,部分退化草原修复项目方案制定不科学,验收评估放松要求,后期管护不到位,生态修复效果大打折扣。

  督察组指出,青海省天然草原面积大,生态系统脆弱。特别是高寒草甸严重退化后形成的黑土滩,治理难度大,对草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做好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加强黑土滩治理,是改善天然草原质量、构建健康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一位督察组成员解释说,黑土滩属于一种严重退化的草原类型,“也就是退化到什么植被都不长了”。

  记者注意到,青海的草原生态破坏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所关注。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即指明,青海省违规占用草原问题突出。2019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再度发现青海草原破坏问题。督察反馈指出,青海省林草部门未按要求时间开展草原生态及基本状况调查,自然资源确权等工作推进缓慢。督察明确要求青海省着力解决草原保护等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草原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青海省十分清楚。在一份《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的文件中,青海省指出,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草原载畜量超载、违规占用草原等问题,整改方案也要求立行立改,长期坚持。但在2022年省级例行督察中发现,全省范围内仍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

  上述《汇报》还提到,全省草地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黑土滩治理等方面的历史欠账问题依然突出。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较大,总体治理率还不够高、成效巩固难度大。仅黑土滩面积就有6700万亩,存量较大。

  草原修复项目管护不到位

  督察指出,青海省草原修复项目方案制定不科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要求,科学推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实施黑土滩等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青海省制定的《关于加强青海省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草原修复治理力度,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

  督察发现,青海省部分退化草原修复项目方案在制定之初就存在明显缺陷。果洛州久治县2021年编制的退化草原修复项目,草原改良地块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乡的2.6万亩石质山峰。现场检查时看到,这些山峰既没有土壤覆盖也没有植被生长,不应作为退化草原进行修复。果洛州林草局没有严格把关,即同意项目实施。其后,县林草局又违规对项目进行重大调整。海北州门源县2023年编制的退化草原补播项目,与人工饲草基地重叠653亩;祁连县2022年编制的草原改良项目扎沙村地块,也与人工饲草基地重叠237亩。

  根据青海省《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及评估规范》,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在验收时,应当科学、足量设置监测点位,在实施当年和第二年分别对项目区出苗率、草原盖度、鲜草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科学评价项目区修复效果。

  督察组抽查发现,海南州2022年以来实施的12个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包含347个项目地块,按照要求应该设置1000多个点位,县级自查验收时只设置了144个,无法有效评估修复效果。海南州贵南县2022年实施的3个地块1万亩黑土滩修复项目,当年县级自查验收时,仅在2个地块中设置了4个点位;2023年3月,省州对该项目联合验收时,仅进行简单查看就通过验收。

  按照退化草原修复的管护要求,修复项目实施两年内,应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措施。督察组发现,一些地方以管不住、不好管为由,对项目后期管护明显不重视、不作为,草原修复成果维持不到两年又回归旧状。在黄南州河南县2023年刚刚实施的黑土滩修复项目区,有的地块植被已被破坏殆尽,只残留部分草根。在果洛州久治县2023年刚刚实施的州本级黑土坡修复项目地块,种植的早熟禾、披碱草、中华羊茅等牧草已不见踪影,项目区内只有大片裸露的地面。

  失衡的“草畜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载畜量;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采取种植和储备饲草饲料、增加饲草饲料供应量、调剂处理牲畜、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率等措施,保持草畜平衡。

  “草畜平衡”是指草原承包使用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总量与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量保持动态平衡。“简单地说,就是你家自己草场长的草和买的饲料要能满足牲畜的需要,如果超出就要自己补种或者购买。”一位督察组成员解释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草原监管职能由农业部门划入林业和草原部门,畜牧业管理则仍由农业部门负责,“草”“畜”分别由两个部门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畜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在一份提交给督察组的汇报材料中指出,机构改革后,草畜监管与畜牧业发展分别由林草和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草原补助奖励资金发放与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相脱钩,影响奖补政策综合效益的发挥,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黑土滩难题如何解?

  青海省在一份情况说明中指出,在黑土滩治理方面,虽然进行了大量技术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研发应用有效的系统恢复治理技术方面能力不足。

  果洛州林草局一位负责人表示,黑土滩治理和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当地一直在做,但治理成效不大。

  不过,在督察组看来,黑土滩并非不可修复。一位督察组成员说,黑土滩虽然治理难度大,但在执行严格的禁牧政策后也是可以修复的。

  督察组指出,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落实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要求不严不实,项目制定、验收和后期管护存在突出问题,对草原生态保护造成不利影响。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黑土滩重新回到草原的模样,仍然任重道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编辑:叶攀】

特稿:博采共进 开放共享——六年进博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 “毛纺巨子”被立案调查,或涉13.3亿元“离奇失踪”案

特稿:博采共进 开放共享——六年进博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发布时间:2024-04-30 17:56:57 来源: sp20240430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特稿:博采共进 开放共享——六年进博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新华社记者宿亮 张代蕾 杜静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如期而至。在形似“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展会,超过3400家企业参展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

进博会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谈及进博会六年来取得的成就,不少嘉宾和展商纷纷表示,进博会是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缩影,有力推动世界分享中国大市场、共享中国新机遇,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六年来,中国举办进博会的初心不改,迎五洲宾客、汇全球好物,不断推动世界各国客商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为发展创造机遇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六年来,进博会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的重要平台”“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绝佳机会”“拓展中国市场的好渠道”“探索交流合作的绝佳窗口”……今年,百余名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总部高管来华参加进博会,规模创新高。

总部设在丹麦的跨国水泵制造商格兰富连续六年参展,不仅是进博会“全勤生”,还是场馆设备供应商。

“到进博会现场来!”格兰富全球产品高级总监彼得·韦斯特格伦·奥克森向全球同事发出邀请,“与中国客户面对面交流,这是一个好机会。”

去年,奥克森迁居中国,并首次参加进博会,对展会及其“溢出效应”深有感触。他说,只有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和客户需求,才能设计出更多贴近本土需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本届进博会期间,奥克森的同事、格兰富全球副总裁阿斯特丽德·内尔高·弗里斯也将现场参会。她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为此已期待好几年”。进博会能帮助企业“在全球交流中看到更多可能性”。

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美敦力也已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告诉新华社记者,进博会是跨国医疗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展示全球前沿医疗科技的重要平台。正是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美敦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快惠及中国患者。

“进博会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马萨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吸引美敦力不断加强本土能力建设,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进博会为所有在华发展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是加强国际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和构建产业生态的助推器。”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告诉记者,企业在进博会上展示产品,就好像是在播种,如今这些展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已经在中国各行各业落地生根。

西班牙经济学家胡里奥·塞瓦略斯认为,中国以进博会为窗口,传达着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加强经贸关系的意愿,体现其对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承诺。

前五届进博会,参展企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约20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作为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了中国支持自由贸易、推动合作共赢的坚定立场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襟怀担当。

让增长更加包容

“我每次去上海,都是笑着回来的。”喀麦隆51岁女商人塔卡姆是进博会“常客”,今年是她第四次参加进博会。前几届进博会上,塔卡姆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纯天然产品格外青睐,因此今年她专门挑选了纯天然成分的桃花心木油。

“进博会帮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塔卡姆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几十年从商生涯中,她在很多国家参加过展会,但进博会效果更佳,“最好的展会总是在中国”。

“要把最好最新的产品送到进博会”“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好物”“进博会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订单,还有希望”……进博会举办以来,很多参展商发出类似心声,凸显进博会的强劲磁力。

从首届进博会开始,叙利亚女企业家鲁拉·阿迪卜就积极参与,把玫瑰精油等特色产品带到中国。今年,阿迪卜再次满怀期待来到上海。

阿迪卜告诉记者,进博会“参会成本不高,对于像我们这样来自叙利亚的小企业来说,这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企业从进博会“出发”,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首次参展以来,企业在中国完成了注册商标等合规程序,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初期品牌建设,还计划推出新包装,“给中国客户带来惊喜”。

本届进博会为来自3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约100家企业提供免费展位、搭建补贴等措施,持续推动这些国家的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正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所说,进博会不仅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强大平台”,更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机遇”。

国际贸易中心是进博会合作伙伴,每年都会组织一批中小企业参加进博会。截至第五届进博会,国际贸易中心已组织来自37个发展中国家的260家企业参加。在科克-汉密尔顿看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出口持续增长,“进博会实际上是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是中国经济活力和市场磁力吸引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巴哈马贸易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加拉尼斯告诉记者,5家巴哈马企业将参加本届进博会,尽管未设展台,但进博会形式丰富的配套洽谈会将为巴哈马今后进一步深度参与进博会奠定基础。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欧班列“进博号”搭载着第六届进博会展品穿越亚欧大陆,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送到展会现场。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领衔研究员罗扎利娅·瓦尔法洛夫斯卡娅表示,进博会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六年来,进博会“朋友圈”持续扩大,吸引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新老朋友同赴“中国之约”,成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平台,发出了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时代强音。

为未来积蓄动能

六年来,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18年,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以桥为喻,从进博会联想到中国建设的“三座桥”:“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通往未来之桥”。诚如拉加德描绘的意象,进博会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全球好物、各国企业、民生民心,更连接着全世界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这是中国举办进博会的初心。

“进博会已成为中国分享发展机遇、加强同跨国公司合作的重要平台,传递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全球矿业公司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说,今年他将同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起与会,期待“感受进博会与中国市场的脉搏”。

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眼中,进博会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开放,为全球经贸往来开创更多渠道。他说,在一些国家推行贸易限制、地缘冲突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举办进博会更彰显中国致力于开放的难能可贵。

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等大型合作交易展会与进博会一道,形成了国家级“展会矩阵”。这些展会溢出效应不断放大,对促进国家级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对接、增进各国贸易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国共享未来积蓄动能。

“中国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球发展之中,为其他国家发展注入动力,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约万诺维奇如此感慨。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的成就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全球经济。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开放中国的进博初心一以贯之,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确定性。(参与记者:林晶、王泽、汪健、江宥林、陈斌杰、姜雪兰、连漪、郝亚琳、徐静、胡家齐、石中玉、陈瑶、罗鑫)

(责编:杨光宇、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