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热议中华文化“出海”如何过好“翻译关”

发布时间:2024-05-05 19:37:41 来源: sp20240505

   中新网 济南4月20日电(记者 赵晓 李欣)“汉语典籍翻译工作应由中国学者和外国汉学家共同完成”“要在文明互鉴中建立中国自主的翻译学”……4月20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重点院校的30余位中外专家围绕“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主题,为中华文化“出海”过好“翻译关”支招。

  当天,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在济南举办第十二次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在济南举办第十二次人文高端论坛。赵晓 摄

  “《文史哲》杂志现已形成以《文史哲》中文版为主业,以《文史哲》国际版、人文高端论坛、‘年度十大人文学术热点’评选为侧翼的学术矩阵。”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史哲》杂志名誉主编王学典在开幕致辞中说,人文高端论坛始创于2008年,每年广邀知名学者聚焦人文学界的重大问题展开探讨。而创办于2014年的《文史哲》国际版,则专注于将中国人文学术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成果系统地介绍给海外受众,现已走过10年历程。

  王学典表示,本次论坛以“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主题,也是为了纪念《文史哲》国际版创刊十周年。“翻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环。如何通过翻译让以英语或其他外文为母语的西方人读懂中华文化?期待本次会议在研讨相关问题上取得一定收获和突破。”

  对于王学典抛出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认为,首先要解决“谁来译”“如何译”两个基本问题。“从中国典籍的翻译历史来看,各国汉学家是翻译主力。因此要鼓励更多海外汉学家参与到中国政府的‘中译外’项目中,将中外合作翻译作为基本原则,同时中国要在文明互鉴中建立自己的翻译学理论。”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则从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在他看来,成功的文学翻译不只取决于译者的精确再现,还需要深谙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原理,顺应文化与文学“他国化”变异的内在逻辑。“换言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要注重对文化固有差异的深刻理解与对文明异质性的尊重。”

现场发布2023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赵晓 摄

  “翻译是异质文化的融合,而非同质文化的延伸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在发言中表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还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融合交汇。

  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主编杜泽逊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翻译工作要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交融,是在A文化和B文化之间产生的C成果。“中译外的作品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比较生疏,我们更了解外译中作品。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以从外国文化‘走进来’中受到启发。”

  杜泽逊说,如果把中译外作品视为文化的延伸,就会强调忠实原著,而要适应外国读者的阅读,使其恰到好处地融入,也就必须有所调整。这就像移植和嫁接的关系。“选择移植还是嫁接,要一事一议,成果是最终检验标准。”

  “评估翻译水平有不同的标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接受度,要想清楚‘为谁翻译’的问题。”美籍专家、《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孟巍隆以该期刊为例说,他们明确为西方读者翻译,翻译团队由约10位外国学者组成,由此在海外发行后,西方学者或普通民众更易接受和理解里面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作品可读性更强,能申请列入海外检索系统。

  当天,人文高端论坛设两场大会发言、四场分组讨论,并在开幕式中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学界呼吁‘重绘中国哲学镜像’”“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等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趋势获评。(完)

【编辑:黄钰涵】
4个苹果新品种卖了1600万元 - 探寻探戈之城:一位街头艺人手风琴独奏 献曲中阿友谊

4个苹果新品种卖了1600万元

发布时间:2024-05-05 19:37:42 来源: sp20240505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赵伟烨

  这个苹果红彤彤的,一刀切下去,里面的果肉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是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陈学森研发的新品种——“幸福美满”。

  3月25日,山东农业大学举行“幸福美满”4个红肉苹果新品种的苗木繁育经营权及苹果酒加工技术转让签约仪式,河北平泉市尚泽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泽果业)以1600万元获得经营权。上述4个新品种为“幸红”“福红”“美红”“满红”,取其首字,成为“幸福美满”组合。

  记者注意到,“幸福美满”皆为红肉苹果,不同的是“幸红”“福红”“美红”为鲜食品种,而“满红”为加工专用品种。

  “这是难得的好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学专家束怀瑞如此评价“幸福美满”红肉苹果新品种,“红肉苹果在国际上也很少见,而‘幸福美满’品种实现了一系列突破,还富含花青苷和维生素C,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幸福美满”红肉苹果新品种是陈学森团队利用“苹果多种源品质育种法”等系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从新疆红肉苹果杂交二代分离群体中选育出的高类黄酮苹果新品种。

  既好吃又“好喝”,既好种又好看

  4个苹果新品种卖了1600万元,卖点在哪里?

  “‘幸福美满’苹果既有营养又好吃!”陈学森向记者表示,这一系列品种实现了红肉苹果易着色、免套袋、红肉耐贮、富含类黄酮等多性状聚合育种新突破。如果说“幸红”“福红”“美红”的卖点在于好吃,那么,“满红”品种特点在于“好喝”。

  陈学森告诉记者,针对“满红”果肉类黄酮含量高的特点,团队研发了高类黄酮苹果酒加工新设备、新产品,延长了新品种产业链,提升了竞争力。

  据了解,品种购买方尚泽果业是一家集新品种引进繁育、现代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果品收购储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河北省首家从事冷凉区域特色苹果研究及种植的企业。

  早在2023年5月,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尚泽果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河北寒地苹果试验站,进行合作研究,申报了“一种适用于冷凉地区抗腐烂病的倒插皮嫁接‘三二一’建园法”专利,并围绕“寒地苹果助力东北振兴”合作发表论文。

  投入1600万元购买4个苹果新品种,尚泽果业总经理李志强觉得“物超所值”。“经过长时间试验研究,无论是在抗寒、早熟还是适应性上,‘幸福美满’红肉苹果新品种都非常适合冷凉地区种植,将来‘幸红’‘福红’‘美红’亩产达到6000斤应该很轻松。而且这些品种的苹果花青苷含量高,能卖到10元1斤,再算上高类黄酮苹果酒的盈利,种植收入一定非常可观。”李志强说。

  20年磨一剑,“幸福美满”终落地

  好成果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幸福美满”苹果新品种的选育,历经近20年。早在2005年8月,陈学森带队到新疆天山脚下的伊犁野果林实地考察时发现了面积10万多亩的野苹果林。他们花费5年时间对全球117份苹果种质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证明了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引起轰动。

  新疆野苹果中的红肉苹果很新奇,其类黄酮和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香味独特。能不能把新疆红肉苹果和肉质清脆的红富士苹果杂交,创建新的红肉苹果种质?

  陈学森将这个问题和新疆红肉苹果花粉一块儿带回山东,在那里将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等苹果品种进行杂交。2007年4月,第一代杂交实生苗(F1分离群体)被定植到基地里,授粉、杂交、育苗……

  2019年,该团队成功选育出了“幸福美满”4个红肉苹果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填补了国内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相关技术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23年度全国创新争先奖。

  在哪里规模化发展“幸福美满”新品种,既有利于品种选育推广,又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曾是摆在陈学森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一次考察中,陈学森认识到,广袤的东北黑土地多为林地和草地,土地广阔,适合发展规模化现代果业。不仅如此,东北特殊的气候条件、肥沃的黑土地资源,能有效提高红肉苹果糖酸比,提升鲜食品质。更重要的是,寒地苹果可同步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助力东北振兴,为优质苹果的周年供应作出贡献。

  尚泽果业前期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寒地苹果示范园,为“幸福美满”苹果新品种的落户奠定基础。经过长远考虑,陈学森决定选择与尚泽果业合作,“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寒地苹果示范园,进行‘幸福美满’苹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苗木繁育等工作。”陈学森说。

  对此,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山东农业大学立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坚持把最好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为乡村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等作出贡献。(科技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