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五大品牌首次同台亮相北京车展,坦克品牌加速全球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1:39 来源: sp20240429

  4月25日,坦克品牌领衔长城集团五大品牌首次联合参展2024北京国际车展,并携旗下坦克700 Hi4-T等全系重磅车型闪耀登场。作为长城汽车的越野“担当”,坦克品牌承袭长城34年越野基因,三年间迅速成长为中国硬派越野SUV、全球越野品牌的领导者。

  三年时间,坦克品牌便成为达成40万销量的中国越野品牌,创下了中国硬派越野史上“坦克速度”。如今坦克品牌已步入“月销2万俱乐部”,正如发布会上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先生所说:“北京车展所有的硬派越野车销量,加在一起也没有坦克多。”而在这40万销量荣耀的背后,离不开巅峰技术的积淀、极致产品的打磨以及每一位全球用户的支持。

  全动力的技术研发,打造满足全场景的越野方案

  坦克品牌背靠长城汽车,拥有强大且优质的技术资源与支持,并且在技术自研上始终坚持“可靠”理念。每一款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都需以最严苛的测试标准进行检验,通过超3000项标定测试,还要进行最典型的越野场景标定,包括雪地、山地、泥地、沙地、高原、涉水、沼泽、户外路、城市等上百种路况,以及高低温、高海拔等极端条件。

  而为了满足越野玩家愈发多元化的用车场景,长城汽车集全球顶尖优势资源,投资200亿元,设计打造了面向2030年的高延展性技术平台——坦克平台。该平台可基于越野场景差异,满足多种技术路线设计需求,在动力上提供2.0T汽油和柴油、2.4T柴油、3.0T汽油和柴油,其中的3.0T V6更是中国唯一面向2030年的发动机,做到全动力覆盖。此外,更有专门用于越野的9AT和9HAT变速器,支撑B级到D+级4种不同级别的车型,搭载ICE、 HEV、PHEV、BEV等多种动力架构形式。

  如果说,坦克品牌凭借3.0T、9AT的高阶动力技术,在燃油时代成功突破了合资、进口品牌对中国越野车市的技术壁垒,实现后来居上;那么在如今的新能源时代大潮中,坦克品牌便是先发制人,率先推出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集油电并联、机械四驱、能量管理、燃油直驱、创新架构5大优势于一身,在通过性、舒适性、动力性上全面进阶。

  发布会中坦克品牌谷玉坤先生提及:“有了全能的坦克平台,坦克就能针对不同场景,设计充分适用的解决方案。同时坦克也永远不会开发增程架构这种打补丁似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无法满足越野场景下各种的情况!”可以见得坦克品牌坚守长期主义,致力于打造满足多元化、全场景的越野解决方案,让每一位越野爱好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全场景的产品覆盖,坦克700Hi4-T引领新硬派、新越野——舒适、可靠、安全

  从坦克品牌首款车型——坦克300,到豪华越野车坦克500,再到坦克500 Hi4-T、400 Hi4-T,以及豪华越野新标杆坦克700 Hi4-T,坦克品牌已全面布局并规划了从紧凑级到全尺寸的完整产品矩阵,覆盖2.0T、3.0T不同规格的动力系统,燃油到新能源的多种动力,从20万到70万的不同价位区间,实现全品类布局。坦克家族的日益繁荣,激发了“方盒子”汽车从小众走向大众,带动了中国乃至世界越野市场的欣欣向荣。

  坦克700 Hi4-T作为牵引坦克品牌高端化向上的全新旗舰,搭载3.0T+9HAT顶尖动力系统,开辟以高性能为基石的“全场景满足”混动技术路线,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卓越性能与豪华感知。在本次车展上,坦克品牌谷玉坤先生向大家展示了坦克700 Hi4-T这款“宝藏”旗舰更多深藏的“彩蛋”亮点。

  在坦克技术最看重的可靠性上,坦克700 Hi4-T加倍下足功夫,其整车验证与调试已超过惊人的300万公里;同时在面临低温启动的挑战时,坦克700 Hi4-T采用了铅酸12V和P2电机双备份启动策略,确保即便在零下45度静置12小时也能照样正常点火。

  这安全方面,坦克700 Hi4-T传承品牌安全基因,采用非承载式车身搭配笼式结构,并专项开发了10道环状结构的车身和2438mm×600mm的超大气帘,整车采用高强度钢材质,车顶抗压重量11.5吨,ABC柱承受的静压能够承受十几吨的压力,整车扛撞、车顶扛压、车身扛扭,全方位保障车内人员安全。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越野和舒适似乎总是背道而驰的,坦克700 Hi4-T凭借性能与舒适兼具的特点,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超广角纤云座椅”,全车座椅标配通风、加热、按摩功能以及航空头枕与软垫,还有电动腰托腿托,即便长途驾驶也能久坐不累。同时,坦克700 Hi4-T车身还采用了顶尖级的NVH工程设计,并搭载哈曼卡顿ANC主动降噪技术,打造出媲美百万级竞品的静谧座舱。

  以巅峰技术成就极致体验,坦克700 Hi4-T不仅助力坦克品牌打破进口豪华品牌在百万级圈层的桎梏,更推动中国越野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国越野形象的高端化代表,在全球市场引领新硬派、新越野、新舒适。

  全球化的生态布局,中国坦克领跑世界越野

  除了巅峰技术的积淀与极致产品的打磨,在坦克品牌全球40万销量的背后,还有着全球40万坦克用户的深深热爱与坚定支持。坦克品牌致力于积极搭建用户平台,与用户共创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据悉,在坦克的用户当中,有40%的人进行过车辆升级,70%的人购买过坦克好物,80%的人参与过坦克官方活动。在40万用户的庞大基数下,能够达到如此之高的参与度,更是说明了用户对坦克品牌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年时间,坦克用户参与过上万次的公益活动和救援,组织了数千次的携手穿越。40万“坦克手”们的铁汉柔情,皆因热爱而强大,共同书写着坦克品牌的越野传奇。

  坦克品牌的全球发展也在加速布局。今年3月份坦克300在南非、墨西哥上市,坦克500在澳洲、印尼、欧亚上市,目前坦克品牌已经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跻身全球硬派越野销量的第二名的坦克300,还是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官方采购车型的坦克500,以及一上市就备受海外用户关注的坦克400和坦克700,无一例外都赢得了卓越的海外口碑。下半年,坦克品牌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在南非、马来西亚、巴西等地陆续上市多款新车型,以“全球越野品牌领导者”为目标,引领全球越野新格局,让世界见证中国越野的魅力。

  未来,坦克品牌将坚守初心,始终坚持“全动力全场景全球化”的战略布局,逐鹿越野巅峰,引领全球越野市场在广阔天地中再展身手!

【编辑:李岩】
连增八年后 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 - 美国前议员:美国枪支历史不应取代控枪能拯救生命的事实

连增八年后 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1:40 来源: sp20240429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举行。对于备受关注的考研报名人数,教育部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公布数据:438万,比上年度减少36万,下降约7.6%。这也意味着,2015年以来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8年增长态势就此终止。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波动比例不到1/10,属正常范围”

  “出乎意料!”北京林业大学考生于杰(化名)说。备考期间,于杰心情忐忑。他原以为考研人数还会继续增长,“甚至有人预测今年考研人数会超过500万”。

  “这些预测给了我很强的紧迫感。”于杰说。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保持高位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率为15.8%。其中,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2021年377万,2022年457万,2023年达到474万。

  考生们没想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实际上,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增长乏力。2023年仅比上年增长17万人,增长率为3.7%,和2022年增长80万人、增长率21%相比,已经明显下滑。”

  报名人数增长乏力甚至减少——这一变化,在以往报名人数较多的省份与热门高校已初现端倪。

  去年,辽宁、黑龙江考研报名人数均出现下降,四川仅增长0.4万人。今年,南开大学考研报名人数为15817人,已连续两年下降,较去年减少了1446人。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下降了3.41%和4.67%。

  “此次报考人数减少36万,波动比例不到1/10,属正常范围。”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毅认为。

  他介绍,从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来看,2023年中国为2.6,美国、英国等国家均在7以上;从就业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来看,每100人中,中国不足2人,美国、英国均在10人以上。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学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王传毅认为,“一方面,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力基石的研究生教育,将会持续稳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硕士学位也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新兴科技和专门职业领域,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学位。”他预测:“未来几年,考研人数仍然会维持高位。”

  考虑性价比,不再盲目“随大流”

  考研报名人数为何减少?不考研的学生,都去哪了?

  某高校大四学生郦昆(化名)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去向没有太多规划,准备“随大流”考研。前段时间,郦昆听说有个朋友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已经复习几个月的他中途弃考,也去找工作了。

  近几年,中国教育在线对考研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2020年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核心竞争力。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勒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

  “如果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硕士学历未必会带来高回报。”陈志文分析,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连续创下新高,于是大家开始“卷学历”,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体面”的工作。

  “但大家逐渐发现,读完硕士可能同样面临就业难。考生们因此开始计算考研的性价比。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大家不再盲目‘随大流’,是好事。”陈志文说。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雷生坦言,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较为多元,但客观上体现了“考研大军”正逐步回归理性,不再迷信学历提升带来的直接就业红利,被动或盲目考研的人数开始逐渐减少。

  对于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王传毅还补充道,今年出国留学人数相较于过去几年会有显著增长,这也分流了一部分原本打算在国内考研的学生。

  与此同时,考公考编却持续升温。11月26日,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岗位。

  招生结构调整,“严进严出”成常态

  在选择考研专业时,北京一所211高校的考生郑军(化名)犹豫不决。“出于对专业领域的兴趣,想进入更高更好的研究平台”,他最终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硕士。

  郑军发现,这两年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变少了,大家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更加求稳”,更愿意选择同层次高校或比自己本科稍微好一点的高校。

  近几年,“双一流”建设高校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乏力,而“双非”院校(即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军突起。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迅猛,从2018年的1029人增长至2023年的5087人,年均增长近65%。

  除了择校,报考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也是考生绕不过的问题。

  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从部分高校报考情况看,专硕报考占比普遍高于学硕。

  “考研人数的增减,也可能与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调整有关。”王传毅分析。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国家支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硕。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2017年,专硕招生人数突破40万,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超过60万,与学硕招生人数差距逐渐拉大。截至目前,我国专硕招生比例已超硕士招生总数的60%。

  值得注意的是,多所高校“步调一致”延长专硕培养年限,从两年延长到三年。此举释放明确信号:读专硕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很多学生为了“好找工作”去读专硕,如果多上一年,感觉“并不划算”。

  “大家对于专硕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甚至有人认为专硕比学硕低一个层次,未能充分了解专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培养特征。这也是考生报考意愿有所降低的原因之一。”王传毅分析。

  近年来,“高校清退不合格学生”的新闻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被清退的学生中也不乏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顶端,培养高质量人才,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陈志文坦言,与本科生相比,读研更强调探究性学习。随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尤其是论文外审等措施的落实,研究生“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这也是考生必须综合考量的情况之一。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周汀兰)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