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 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布时间:2024-04-29 05:32:43 来源: sp20240429

  新华社兰州12月19日电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于19日早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张国清抵达当地后立即赶往受灾最重的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石塬镇和青海民和县中川乡,来到转移群众临时安置点、抢险处置现场和医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看望受伤人员,详细检查抢险救援和群众安置情况。当晚,张国清主持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受灾群众安危冷暖,地震发生后连夜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多次关心救灾进展,连续对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等提出明确要求。李强总理作出批示,对抢险救援进行安排部署。甘肃、青海和各有关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张国清强调,要坚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积极克服高原高寒等不利条件,组织专业力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继续增派医疗队伍物资,精心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减少伤残,耐心细致做好遇难人员家属安抚工作。要抓紧抢修受损基础设施,保障灾区能源供应和通讯畅通,加强道路交通管控,优先保障抢险救援和救灾物资快速通行。要严密监测余震和次生衍生灾害,对沙涌、山体滑坡、水库大坝震损、隧道桥梁坍塌等重大隐患,以及受损严重房屋等,要逐点逐户进行排查,组织群众转移疏散,做好安全警戒和安全防护,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和新的人员伤亡。要迅速把救灾物资发放到群众手中,继续调集棉衣、棉帐篷、棉被、火炉等御寒取暖物资,确保转移安置群众有安全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热饭吃、有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维护灾区社情民心稳定。

  目前,抗震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0日 0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老人照顾老人”,乡村互助养老何以持续? - 高校尝试取消绩点,一小步背后是马拉松

“老人照顾老人”,乡村互助养老何以持续?

发布时间:2024-04-29 05:32:45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北京10月24日电(韦香惠)如何让乡村老人有所依、有所为?在多地的探索实践已经证明,互助养老模式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0月23日,广东韶关农村的互助养老探索,结合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的重阳节活动,将村支书、妇女主任、项目管理人员、新龙村助老员、村民志愿者、健康热心的老人聚集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10月23日,广东韶关农村的互助养老探索,结合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的重阳节活动,将村支书、妇女主任、项目管理人员、新龙村助老员、村民志愿者、健康热心的老人聚集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构建独居老人社交网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刘亚娜长期研究中国养老问题。她提到一项报告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独居老年人,将达到5310万户,农村老人和子女工具家庭的现象在逐渐减少,老年人独自居住,或者仅仅与配偶同住的空巢家庭将会大幅度增加。

  她在一份关于社会交往、互助帮扶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发现,独居空巢老年人社会交往的网络格局,以传统家庭子女为核心,但依次向邻居、朋友的圈层扩展,换句话说,除了子女的照料和交往资源以外,未来邻居和朋友将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城乡基本呈现出一致的规律。

  基于此,刘亚娜认为,未来邻居、朋友等可能会成为未来独居老年人的重要支撑力量。

  刘亚娜表示,农村互助养老依然没有脱离社区为阵地,依然是在地缘为中心来借助过往的熟人社会来互相帮助。助老员不限于年轻人,也不限于老年人。她指出,互助的概念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助老员的事情,而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包括社会参与和再就业两个层面。

  助老员链接供需两端

  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构建乡镇牵头,村委会、老年人协会、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农村互助养老格局。

  2021—2022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地区提升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纳入支持范围。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已达13.8万个。

  “如果用另一个视角去看乡村里那些低龄的健康老人,就会发现他们有潜力,是资源。”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表示,低年龄的健康老人去照料需要帮助的老人,能感受到“被需要”和自己的价值。这样一来,帮助别人的老人实现了“有所为”,被帮助的老人则实现了“有所依”,供需两端得以链接。

  陶传进认为,“助老员”是实现供需两端的重要条件。助老员刚开始和老人接触时,双方的信任关系还未建立,而实际上乡村留守老人非常需要关怀和帮助。只要助老员充满温度,最终一定能实现破冰,温暖被帮助的老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最终把冷冰冰的干柴和煤块变成明亮温暖、熊熊燃烧的篝火”。

  “老人,尤其是健康的老人往往是当地最大的人力资源。”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钟铁华认为,“乡村助老员”项目的内核是“两个激活”:激活助老员的主体性、激活受助老人和自组织的主体性。

  在钟铁华看来,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让老人实现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也为本土人才发展提供了土壤,提升的不止是留守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还有整个村庄的信任认同,打造了友好、积极、志愿服务的社区氛围,为互助养老打下坚实的基础。(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