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多技术路线锂电池储能站投运

发布时间:2024-04-30 20:05:04 来源: sp20240430

原标题:我国首个多技术路线锂电池储能站投运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黄 昉

1月3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国首个多技术路线锂电池储能站——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以下简称“宝塘储能站”)在广东佛山正式投运。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装机规模为300兆瓦/600兆瓦时,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总量的五分之一,也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

建设多技术路线的“充电宝”

宝塘储能站占地面积58亩,相当于5.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记者走进宝塘储能站,只见88套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分7个区域整齐排列,这些看似“集装箱”的储能电站,内部结构却不简单。

“这里面有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等多个重要系统。电站运行时,可实现电能在储能系统中的精准充电和放电,毫秒级地迅速响应电力系统调节需求。”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储能科技公司”)建设中心总经理刘邦金说。

储能电站犹如城市里的大型“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用电高峰时将这些绿电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千家万户,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123万千瓦,位居全球前列,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其中,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在新型储能中占比超过90%,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宝塘储能站项目于2022年底启动建设。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模达到100兆瓦即为大型储能电站。“如何把300兆瓦的规模用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除了为电网提供调节服务外,我们还希望项目能促进储能行业技术发展。为此,我们决定建一座多技术路线的锂电池储能站。”南网储能科技公司董事长汪志强说。

构筑9条技术路线性能对比“大擂台”

电芯性能、热管理、结构连接是直接影响锂电池储能运行性能的3大技术要素。在热管理方面,宝塘储能站运用了风冷、一般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三种热管理技术。在结构连接方面,宝塘储能站的连接方式多达5种,包括组串式、双极式、单极式、低压级联、高压级联。

值得一提的是,高压级联技术通过模块级联的方式,将储能系统电压直接升至10千伏,在大幅减少储能系统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同等效率,省去变压器的储能系统可灵活移动,解决了传统储能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该技术是南方电网首批“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成果,已应用到在河北保定投运的我国首个高压移动式储能站上。

“我们把各要素领域的不同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9条差异化的锂电池储能技术路线,各路线装机规模从5兆瓦到75兆瓦不等。这相当于把9座不同技术特点的中型规模储能电站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技术性能对比的‘大擂台’。”汪志强表示。

“大擂台”搭建好了,如何评定不同技术路线的运行性能高低,宝塘储能站让关键技术指标数据来“说话”。在宝塘储能站的多技术路线验证方案中,不同领域的关键技术指标总数多达20项。

按照每天“两充两放”测算,宝塘储能站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满足2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直接提高广东近20%的在运新型储能总量。

近日,我国公示了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旨在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宝塘储能站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多条锂电池储能技术路线的“一站集成”,将有力提升新型储能产业的技术精益化水平,为我国新型储能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实证参考。

(责编:罗知之、陈键)
规模稳中有增 质量优中有升——2023年外贸运行观察 - 中国驻菲使馆外交官赴马尼拉华侨义山祭奠抗日华侨英烈

规模稳中有增 质量优中有升——2023年外贸运行观察

发布时间:2024-04-30 20:05:05 来源: sp20240430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规模稳中有增 质量优中有升——2023年外贸运行观察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魏弘毅、丁乐

年内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数量创历史新高、“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海关总署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面对外部需求低迷等多重风险挑战,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交出一份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的“成绩单”。

顶住压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纵观2023年外贸运行情况,从一季度的9.69万亿元,到二、三、四季度规模均在10万亿元以上,我国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其中,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3个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0.8%、1.3%、2.8%,12月份进出口达到3.81万亿元,月度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4年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潘旭 摄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总的看来,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尽管过去一年我国外贸实现正增长,但也要注意到与此前相比,整体增速仍然承压回落,其中出口值同比增长0.6%,进口值小幅下降0.3%。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大环境的裹挟增加了我国外贸的下行压力,我国外贸进出口能够保持整体增长殊为不易。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0.6%的出口增速相比前几年确实有所放缓,但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进口值是由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吕大良说,我国进口值微幅下降,展开来看,进口价格下跌3.1%,进口数量增加2.9%,也就是说,2023年进口值下降是受商品价格水平下行影响,我国进口数量还是增加的,也反映了我国生产持续回升、消费需求旺盛。

提质升级,持续激发新动能

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增长2.7%,海南自由贸易港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得益于科技创新、场景创新、数字化技术设施迭代升级,2023年,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我国外贸不断提质升级,新动能持续激发。

凭借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快更准地识别海外不同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而助力企业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与策略,提升国际竞争力……上线仅一年多,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变“人找货”为“货找人”,如今已在40多个国家上线,累计吸引海外上亿名消费者下载,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

2023年12月4日,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一跨境电商企业工作人员在准备发货。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当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新势力。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参与跨境电商进口的消费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已达1.63亿。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为特点的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船舶和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相关产品出口增长66%,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5个百分点;汽车出口量连续跨越400万辆、500万辆两个百万级台阶,同比增加57.4%。

万千经营主体的辛勤努力和贸易伙伴的多元共进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劲活力。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对拉美、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6.8%、7.1%,有效弥补了传统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影响。

打通双循环,加快迈向贸易强国

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最近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因素也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王令浚表示,“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增长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付出更多努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中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为外贸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2024年1月1日,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凭借青岛海关签发的这份原产地证书,轮胎出口到尼加拉瓜,在当地通关时缴纳的关税税率可由10%降为9%。”山东凯驰蓝德轮胎有限公司外贸经理吕青松说,这批轮胎在尼加拉瓜通关时可以减免税款超过2000元。

有活力的大市场是外贸企业信心的重要来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年伊始,放眼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务实举措陆续推进: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功能;海关总署明确继续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研究储备、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新举措;雄安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通过验收,即将封关运营,朝着建设开放型经济创新平台迈出重要一步……

王令浚表示,展望2024年,相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外贸外资基本盘将持续巩固,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迈向贸易强国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责编:王静、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