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四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启全球招募

发布时间:2024-05-01 21:58:27 来源: sp20240501

原标题:青年科学家挑战改装集装箱种植生菜

  3月底,2024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四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赛,未来一个月将向全球公开招募15支参赛团队。作为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牵头打造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本次大赛揭晓的新赛题,与以往一样聚焦AI种植,但又不限于AI种植。大赛要求参赛队伍自己动手,在规定的预算范围内,将一只20尺的标准集装箱改造为“新农田”,并设计智慧种植方案进行生菜生产。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花费少的团队获得胜利。

  农研科技大赛比拼集装箱种生菜

  这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第二次比拼集装箱种生菜。去年,拼多多与光明母港种业创新区合作,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两所高校,在统一改装的集装箱植物工厂中举办了一场“没有日照和土壤”的生菜种植大比武。

  在去年的基础上,本届比赛升级难度,针对投入大、成本高这一阻碍植物工厂发展的行业难题,首次将集装箱改成植物工厂的设计方案与建设成本纳入比赛内容。考核维度上,生菜品质与产量依旧是两大重点指标,不同的是,去年考查的能源消耗变为今年的集装箱建设成本控制及合理性考量。

  “与上一届相比,此次大赛新增了集装箱硬件设计和智能环控等考核内容,将农业生产技术的较量从产中延伸至产前,考查的能力维度更多,难度也明显增加。”大赛评审组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贺冬仙鼓励具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研究能力的青年学者踊跃参赛、挺膺担当,为植物工厂的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种一棵普通人买得起的智慧菜

  春雨贵如油,多了又发愁,农业的发展是一部与自然抗争的历史。现代农业即便拥有高效的化肥、农药、育种、农业机械等,但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依然使之无法摆脱“看天吃饭”的命运。

  而在设施内进行农事生产,为农业“逆天改命”提供了一种可能。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达4270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是设施农业第一国。不过,超过一半的设施农业以简易型为主,正处于提质转型的关键时期。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自2020年开办以来就一直围绕设施农业展开攻坚克难。前两届以云南高原温室为种植场景,比赛AI种草莓、番茄;自上一届始,赛场升级为集装箱植物工厂。这一种植形式是垂直农业的最新代表之一,而垂直农业相对大棚、温室而言,是设施农业的“高阶版本”。

  不过,植物工厂在国内至今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其中一大重要原因便是“贵”。相比传统农业,植物工厂的前期投入与运营经费都是不小的开支,例如,阳光免费,但人造光不免费。而叠加各种成本,植物工厂种植的蔬果,价格往往是市面上同类产品的十多倍乃至几十倍。

  “我们一直希望把比赛办到田间地头,深入产业一线,面向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痛点、难点,广泛集结一线青年科学家合力攻克,利用最前沿的农业、生物科学等技术,探索更多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拼多多高级副总裁、首席发展官朱政认为,往届赛事的创新成果和影响力说明这一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农业创新人才和优秀的现代农业企业参与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的升级和转型。

  招募启事显示,新赛季由拼多多、光明母港现代种业创新区的运营方上海花卉园艺(集团)有限公司光明花博邨科技分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旨在角逐出设计科学合理、建设快速便捷、种植节能高效、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化集装箱植物工厂方案。

  根据赛制,初赛阶段,参赛团队需提交涵盖集装箱改装、智慧种植等在内的项目整体方案,其中,硬软件、自动化系统等集装箱改装费用上限为40万元。经公开选拔后,初赛得分最高的四支队伍晋级决赛,进行实际改装与作物种植。此后,专家团队会从集装箱植物工厂的设计与制造、作物产量、生长一致性、商品化率、营养价值等维度进行评比。其中,经费控制是重要的考核项目,评委将根据实际花费进行梯度打分,敦促选手从市场可复制性和推广性的角度展开科研创新。

  “光明食品集团始终秉承着专注于农业与食品科技发展的理念,长期关注高科技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比赛突破一些高科技农业的技术瓶颈。这项挑战需要长期积累和集体智慧,因此我们期待吸引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顶尖科技团队,汇聚人工智能、作物科学、设施园艺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探索解决垂直农业中可能遇到的痛点与难点,共同推动垂直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上海花卉园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诸伟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比赛,使大家更加注重实际运营,打造出可持续复制和推广的集装箱植物工厂方案,更利于中国未来垂直农业产业的发展。”

  农研赛事长尾效应持续释放

  自2020年首次开赛以来,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已走出10余支成绩优异的科研队伍,并将农业科技创新的种子撒进了很多青年学者的心里。

  在上届比赛中带领团队夺得第三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导鲍华教授拥有深厚的工科背景,对植物工厂密切使用的装备技术等研究颇深,但在参赛前没有种过菜。

  “比赛让我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可以给智慧农业赋能,这令我非常欣慰且兴奋。”鲍华表示,赛后,团队持续研究比赛所用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不仅发表了2篇相关学术论文,目前还在试验一种有望推向市场、惠及大众的智能植物栽培架模型。不止于此,鲍华还决定将农-工交叉作为其未来学术研究的重点方向。

  比赛的结束也是新一轮研究的起点。“比赛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植物工厂软硬件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方面的复杂性,发现了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何立中博士去年带领上海农科院队夺得大赛冠军。以此为契机,上海农科院整合院内相关团队和资源,搭建了垂直农场创新研究平台,目前开展了一些绿叶菜、草莓、大麦草以及西红花等中药材的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研究。作为“企业队”代表,曾两度参赛的北京极星农业创始人徐丹将比赛中积累的部分经验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例如,该团队提出的动态密度策略,被持续应用于公司基地的实际生产中。其间,他们不断寻找生菜各个生长阶段最适合的种植密度,以达到产量、能耗和品质之间的最佳平衡。“我们将这套动态密度调整的水培系统进行了对外展示和示范推广,收到了来自同行和农户的良好反馈。”徐丹表示。

  截至目前,已有多项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赛事成果被写成论文或进入专利实审受理阶段,涉及植物工厂环境优化技术和调控方法、营养液配方动态调整技术等。与此同时,包括基于日累积光照量的植物补光方法、增加空气流动降低生菜烧边症状发生率的方法、番茄产量预测模型等一系列比赛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种植技术,经赛后实践论证后也开始运用或推广至农业生产一线。此外,还有团队在比赛过程中看到“技术产品化”的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开启了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田间地头的创业之路。

  农业是拼多多的初心。去年,拼多多连续第二年研发投入突破100亿元,其中,农研投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此,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赵佳臻表示,“今年,我们将加大对农研赛事、农云行动等农业重点项目的投入,继续推动各地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化农产带,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记者 温靖)

(责编:董童、李源)
中国操盘手揭秘短剧出海“神话” - 湖北赛武当发现近危物种齿萼报春

中国操盘手揭秘短剧出海“神话”

发布时间:2024-05-01 21:58:29 来源: sp20240501

  短剧出海现在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一款名为ReelShort的短剧APP迅速走红,成为美国iOS娱乐榜的冠军。这些短剧以“豪门恩怨”“霸道总裁爱上我”等题材为主,由中国团队拍摄制作,外国演员出演。因为适应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娱乐方式变化,很快在海外火了起来。中国小伙李先生在澳大利亚从事影视工作,最近进入了短剧赛道,已经执导拍摄了多部短剧,其中不少成为爆款。

  李先生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短剧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出海时有不少乱象,刚开始他也踩过不少坑,不过现在越来越顺畅。他认为短剧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方式的发展,接下来西方本土公司可能也会进入这个赛道,“不过我们短剧出海抢了先机,以后至少有能力跟他们竞争一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戏剧性”入行

  “一分钱没赚还累得要死” 刚进入短剧新赛道就踩坑了

  李先生进入短剧这个领域,完全是误打误撞。他起初在加拿大留学,后来去了澳大利亚,误打误撞进入影视圈,今年开始接触到短剧。

  短剧出海现在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据海外媒体报道,2022年8月,短剧平台ReelShort上线海外、主攻欧美,今年11月,在iOS和Android上的下载量已达1100万次,净收入达2200万美元。ReelShort是中文在线旗下的枫叶互动(Crazy Maple Studio)的短剧出海产品,目前已成为短剧出海赛道的领跑者。

  李先生跟澳大利亚的一位老导演关系非常好,这位导演很有前瞻性,觉得短剧模式非常符合当代人的观影习惯,打算接拍短剧,但他不幸于今年初去世。李先生就把他的工作接了过来,然而没想到踩了坑。

  李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短剧周期短、回款快。传统电视剧一般快的要大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看到回报,而短剧从立项到交片甚至一个月不到就能实现,这个是资方乐见的。现在短剧拍摄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按集数收钱,观众多点一集就多赚一集的钱;另一种希望保证质量,用100集的钱拍50集,观众的观感更好,会提高客户粘性,反而能留住更多客户。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个路数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甲方的收入。

  目前短剧出海看上去形势大好,不过有些公司虽然体量很大,对影视却完全不了解,用互联网营销的方法做短剧,“他们一般先推十几部片子,里面如果有5部数据比较好,另外几部直接砍掉,让投资人为数据好看的短剧追加投资。可能每一次追加,投资额就增加10倍,这样不停疯狂投资,最后推出一部剧来。但在整个过程中,90%的参与者可能是亏本的,包括承制方、投资人等,但是平台稳赚不亏拿大头。”

  李先生初次进入短剧领域,“第一次接触短剧就被一个公司坑得挺惨,我们给他们拍了第一部短剧,还是个爆款,给他们赚了很多钱,但是他们却到处挑茬,找个理由要罚高额违约费,后来好说歹说没要求赔,但是预算最后不可能涨了,最后一分钱分红也没有。”

  “人家说拍短剧挺赚钱,我怎么一分钱没赚到,还累得要死。”这种把所有人都坑一遍的套路很难持久,李先生还没见过任何一家团队给那个平台拍摄超过两部片子。

  一番波折后,李先生现在找到了靠谱的合作方。

  那些幕后故事

  本地化改编非常辛苦 “霸总出海后得改成海外霸总”

  李先生说,国内短剧的发展比海外早一步,短剧出海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

  国内的短剧内容想出海,第一步要进行本地化改编,仅仅翻译一下剧本、改一改人物背景、选用符合本地人形象的演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保留的可能只有故事框架和主角的名字,其他都需要改。为什么在海外拍短剧速度不快,因为要找编剧修改剧本。”

  虽然短剧时间很短,一集只有两三分钟,但是情节转折要求更高,“每一两集就得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情绪转折,每一两集都要想方设法设置几个爆点,但是又得让它合理,前后情节连贯,剧本编写很难,某种程度上比长剧本还要难。”

  正式开拍比较简单,他和演员工会非常熟悉,有固定的资源,开机前早就想好了人选,“我们的演员库可能有一两千号人,很多都是在好莱坞演过的。”

  这些专业演员觉得短剧内容挺好的,愿意尝试,但是如果感觉有特别烂的地方,他们会提意见。“比如女主角动不动就要下跪,往脸上倒茶泼水扇耳光,他们看到这样的情节就会疑惑。霸总短剧出海没问题,但出海之后得改成海外霸总。”

  “霸总短剧”看个新鲜 西方观众还喜欢魔幻悬疑等题材

  李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西方观众刚开始接触这种霸总短剧,觉得很新鲜。“现在还有魔幻剧,狼人、吸血鬼以霸道总裁的方式谈恋爱,背景换成了魔幻世界。目前这种类型很受欢迎,老外对魔幻和科幻的接受度非常高,就相当于我们的古装偶像剧和仙侠剧。”

  李先生表示,西方观众对短剧的播放模式也越来越接受,一两分钟一集的模式挺好。除了付费点播,还有点击广告看剧的模式,短剧APP评分低,主要原因不是观众觉得短剧不好看,而是觉得广告多,“这没办法,收费嫌贵,我再提供一个浏览广告免费看的模式,客户这个时候又嫌广告麻烦,碰到真正喜欢的剧,边骂边点广告,这样的用户体验可能还有待提升,但是平台需要盈利,不可能所有东西都免费。”

  如果体量足够大了,可能会出现月费制。“但是现在平台还比较小,推出的剧目也少,类型还比较单一,所以暂时没有月费制的条件。”

  李先生认为,短剧的发展很快,接下来会进一步专业化,“现在已经开始往高质量、高成本的方向走,表演方式也不那么剧本化,开始深化,琢磨不同的剧本内容,不像之前总是霸道总裁之类的剧本,开始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除了霸总和魔幻,还会有奇幻、悬疑、恐怖等题材,这都是西方观众喜欢看的。”

  出海短剧会进一步专业化 “我们抢占先机,不怕竞争”

  他称,未来将努力在片子里加入一些中国元素,或者多用一些华裔演员,“让老外看看真正的中国文化,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其他异域风情的东西是充满好奇的,在合适的情况下,我会努力促进这种文化宣传。”

  李先生说,观众会慢慢习惯竖屏、移动的短剧观看方式。“欧美也流行5分钟看电影之类的短视频,用几分钟时间解说一部电影。既然这样,干吗不直接拍一个短点的全程高能的剧?所以短剧的趋势是挡不住的,让大家利用碎片时间来观看。短剧的市场一旦出现,就不可能消失。”

  李先生预计,短剧接下来会越做越好,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火出圈的作品,“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就会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投入到短剧这个市场来,它就会发展得更好。”

  西方其实很早就有短剧,叫迷你剧,但是一直处在影视行业的底层,不被人看重,现在西方影视业以为短剧就是他们那种低端迷你剧,没有意识到中国出海拍的短剧和他们的迷你剧从内容到形式和节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还没有警觉,所以中国短剧抢占了先机。

  李先生说,西方大厂如果进入短剧市场,资金、人脉、发行渠道、IP改编权等都有压倒性优势。但他并不害怕竞争,“我们起步比较早,抢了先机,等他们入场的时候,我们至少有能力跟他们竞争一下。”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