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持续开展生态环保督察 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67件

发布时间:2024-04-30 03:58:46 来源: sp20240430

   中新网 乌鲁木齐12月27日电 (袁晶 戚亚平)2021年至202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称新疆兵团)共组成9个督察组,分4批完成9个师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26日,新疆兵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新疆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情况。据介绍,2020年12月12日,新疆兵团党委办公厅、新疆兵团办公厅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标志着新疆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按照要求,2021年至2023年,9个督察组先后与241名师市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个别谈话,走访问询师市有关部门和单位51个,对66个团场(镇)开展了下沉督察,现场核查962个具体点位。受理群众信访举报267件。

26日,新疆兵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新疆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情况。袁晶 摄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正式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到2022年6月,实现了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兵团两轮次的督察全覆盖,还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中央企业纳入督察范围。

  2017年8月11日至9月11日、2022年3月25日至4月25日,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先后对新疆兵团开展了两轮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反馈了督察意见。新疆兵团高度重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当好“生态卫士”。

  新疆兵团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春生表示,近年来,新疆兵团生态环境系统按照要求,着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新疆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吕春生表示,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延伸和补充,新疆兵团生态环保督察坚持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督察问责,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021年至2023年,新疆兵团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达到了发现问题、压实责任、推动整改的目的,有力推动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编辑:姜雨薇】
16个长三角城市发起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 - (新春走基层)上海浦东换上“新春装扮” 缤纷活动邀民众“欢喜过大年”

16个长三角城市发起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

发布时间:2024-04-30 03:58:47 来源: sp20240430

  透过三个关键词,感知数字长三角脉动

  11月9日的乌镇,共建数字长三角的步伐又向前腾跃了一步。

  来自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长三角16个城市的300余位代表相聚千年古镇,以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的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为契机,为共建数字长三角新格局、共创数字文明新生态群策群力。

  大会期间,16个长三角城市共同发起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相关城市在双碳领域一体化数据管理、数字文旅一体化等方面形成合作倡议,发起建立长三角智能产业百人会等平台载体。

  在全球加速迈向数字文明时代的新阶段,从去年的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到今年的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数字化变革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化

  说起本次大会的热词,人工智能必然占据一席之地。

  从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高峰论坛对话,到长三角智能产业百人会的筹建,来自长三角学界与业界的数十位代表在大会现场共商共话,为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数字长三角发展出谋划策。

  智能化在数字长三角的建设中缘何重要?

  从小切口看,数字长三角的智能化“触角”,已深入到每个长三角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乌镇,点开“智行乌镇”小程序,乌镇景区及镇区的7000个停车位一目了然,点击任意停车场,详细信息和占位情况清晰展示。放眼乌镇所在的长三角,从41个设区市实现医保“一卡通”,到推进长三角交通领域“一码通行”,“智慧民生”覆盖了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

  从更大层面看,智能化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数字产业集群在全国领跑。

  在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入赛道上,三省一市加速升级智能制造,上海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江苏则是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浙江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此外,还相继建成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长三角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长三角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

  这些被写入《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3)的案例,如今正在长三角各地落地开花,结出硕果。从普罗大众的衣食住行,到产业升级与数字化治理,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长三角地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为充分整合智能产业资源、集聚智能产业力量,长三角智能产业百人会筹建仪式在会上举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在仪式上指出,长三角地区具备发展人工智能得天独厚的土壤,“丰富的使用场景、便利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大量的消费需求,都会助力长三角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新认知

  数字化究竟是什么?借助于电脑、手机等终端的它,尽管无形,但透过数字文明的概念,它的轮廓清晰可见。

  “每年盛会,都是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奋进的号角。”在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的开场,主持人这样概括。

  这是一种以数字化为重要标志、数字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文明形式。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跃迁,再到数字文明的横空出世,以数字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生产工具,不仅赋予我们回望历史的新视角,也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大会现场,随着著名评书艺术表演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单田芳的声音响起,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之间的相辅相成,也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与会观众的眼前。

  两年前,喜马拉雅利用自研的语音合成技术完美还原了单老苍劲、沙哑、独一无二的嗓音,让“书接上回”重现江湖。现在,用单田芳AI声演播的作品不仅在赛博世界中再次响起,而且通过互联网音频技术,“单式评书”也得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永久地传承下去。

  媒介“考古”之外,传统文明如何同数字技术深度结合?

  长期从事文物数字化研究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教授认为,训练人工智能真正深入并了解中国文化,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各类应用场景中普遍存在的困难。

  “在数据采集、管理和标注以及语料库的培育等多个环节,将中国文化积极融入其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此,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愿意开放文化遗产数据,用以培育真正属于文化遗产领域的大模型,服务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李志荣在会议现场说。

  开放、交流、互鉴,这是数字长三角共建的出发点,也是走向数字文明应有的题中之义。

  共同体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同时也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长三角如何在数字协同发展方面破解难题、形成合力?这是参会者对本次大会的共同期待。

  从简单的网络互通、地域拼合,到如今的设施智能互联、一体化生态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协同发展无疑是那把关键之匙。

  在跨区域协同治理方面,三省一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上线138项,数据共享、跨省通办水平加快提升。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慧大脑”不仅打通了苏浙沪两省一市的18条数据链路,更是汇聚了242项数据资源,在规划管理、生态环保、公共信用、政务服务、产业经济等领域搭建了一体化应用场景。

  在过往的成绩之上,今天的乌镇,让世人看到了延伸数字长三角合作领域的决心。会上,长三角地区相关城市不仅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城市数字文旅一体化合作倡议及长三角双碳领域数据要素发展一体化合作倡议,未来还将依托乌镇峰会平台,面向长三角城市,打造常态化、开放性、有实效的合作载体,包括每年安排一批嘉宾城市作城市推介和展览展示、每年发起一批共建载体或合作项目、每年统筹一批社会化活动资源等诸多项目。

  长三角高端智库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继春认为,共建数字长三角,深化拓宽合作领域,不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智能工业和数治社会的新发展,也有利于三省一市各扬所长,让各自优势的禀赋资源充分流动起来。

  共建数字长三角,既是对过往成效的褒勉,更是携手奔赴未来的起点。而在乌镇看到的蓬勃脉动,也让我们更加相信,此刻的长三角,正在数字化的征途中加速驰骋。(潮新闻 记者 孙一鹏)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