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三样”持续火热 产业升级夯牢发展基石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6:04 来源: sp20240429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在此期间,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些新兴领域发展表现抢眼。即日起,人民网推出“经济亮点因何而来”系列报道。

国产新能源车在南沙汽车口岸装船出口。广州港集团供图

国产新能源车在南沙汽车口岸装船出口。广州港集团供图

11月,在航线密集的广州南沙海港,一辆辆崭新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有序开往码头前沿装卸区,搭乘外贸滚装船发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一批批锂电池组在东莞装箱完毕后搭乘中欧班列鸣笛出发,赶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今年以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的出口额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前三季度,“新三样”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在不久前举办的第134届广交会上,新能源展区规模较上届增幅达172%,进一步助力“新三样”产品扩大出口,促进新兴优势产业发展。

外贸是观察一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老三样”到“新三样”,我国外贸出口产品升级趋势愈发明显,这既是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的体现,也是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为何外贸“新三样”近两年变得火热?专家表示,这并非偶然,而是我国多年来在相关产业领域全面布局和深耕后的收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指出,近些年,中国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应用最新迭代技术、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新三样”出口交出优秀成绩单,充分反映出中国日益完备的产业链带来的技术创新优势。

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产业发展的牢固基石。

在我国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产销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不断完备的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领先发展势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看来,“新三样”出口高增长的背后,主要支撑因素是我国制造业多年沉淀下来的产业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体系不断进步、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制造能力突出、产业链完整而且具有韧性,这些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刘文强说。

以光伏产业为例,近年来,从上游硅料技术研发、中游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电站开发,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供应链体系,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产业继续实现快速发展。从制造端来看,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70%;从进出口看,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了88.3%、74.3%和33%。

领先势头来之不易,专家指出,长期保持住产业新动能的活力及优势,我们仍要下许多“硬功夫”。

9月5日,工信部在“工业稳增长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对推动我国工业企业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体制升级方面提出多方面举措——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供给端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统筹调度,推动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继续办好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拓展国际市场,在巩固重点工业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出口潜力。

“相信随着上述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落地,以‘新三样’为引领的产业新动能一定能爆发更大发展活力。”许海东认为,未来“新三样”出口增势有望延续:从外部来看,全球对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新三样”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仍很旺盛;从国内来看,在产业链优势和政策环境的支撑下,“新三样”产品供给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较大优势。

刘文强表示,企业要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品质,才能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和应对风险挑战,进一步释放产业新动能。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前瞻技术布局,探索新型创新模式。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伙伴、高校和研究机构搭建创新平台,集中攻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引导产业集群式协同发展,统筹协调差异化、特色化布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责编:杨曦、吕骞)
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暖闻热评) - 人民艺起评:“科目三”土不土不重要,群众喜欢就足够了

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暖闻热评)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6:05 来源: sp20240429

  【关键词】课间十分钟

  【事件】在天津市,宝坻区双站路小学每遇高温、雨雪等天气,便在课间开展十分钟室内操活动;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以课桌舞、“小小贪吃蛇”等集体游戏为抓手,增强课间活动趣味性;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因地制宜,把跳绳作为学生的主要课余运动项目。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中小学校因地制宜丰富课间活动内容,让课间更热闹,让学生更欢乐。

  【点评】

  “听那丁零零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充满欢声笑语的课间活动,是不少人的温暖回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少学校更加重视学生课间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保障课间休息和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在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班级教室设置游戏角,飞行棋、自制古诗卡等益智类小游戏多种多样;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云海学校,教学楼每层都布置了科学互动角,“发电轮”“音乐喷泉”等十几个交互式科技项目在课间对同学们开放。这些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帮助学生们在紧张专注的课堂学习之后,放松身心、缓解疲劳,更好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校园生活的适度“留白”,也有着知识学习所不具备的教育价值。在运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谈天说地中了解自我、他人和社会,在自由玩耍中培养默契、增进友情,短短的十分钟,给了孩子们释放天性、强健体魄、结交朋友和探索世界的宝贵机会。

  确保课间生动活泼又安全有序,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部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提出,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有充足活动时间,已经有教育部门对占用课间时间讲课、限制学生课间自由活动的情况进行排查,并督促整改。加强监管,引导中小学校正视学生课间活动需求,落实管理责任,才能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课间休息的时光。

  如何保障学生进行安全、有序的课间活动,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智慧。学校既要做好活动环境管理,为孩子们创设安全的活动空间,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告诉学生们哪些行为危险,在课间休息时该如何正确活动。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在易发生安全风险的点位设置“护导”岗位,及时看护学生,防止事故发生。完善相关机制,将规定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就能把安全网越织越密,为学生在课间“动起来”保驾护航。

  户外活动,难免存在一定风险。对于在校园管理规范、校内设施安全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社会和家长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就能为学校的实践探索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是观念问题,更是责任分配的问题。当前,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等多地出台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层面对事故各方责任进行了严格界定。健全安全风险分担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多方携手、相向而行,学生下课时就能玩得舒心、动得安心。

  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发挥好课间十分钟的作用,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合理开展课间活动,孩子们将在欢乐中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05 版)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