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这座民间博物馆,藏着江南庭院的“乌托邦”

发布时间:2024-04-27 23:13:51 来源: sp20240427

   中新网 台州2月20日电(傅飞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的开篇首句,是浙江台州临海市于至楼庭院艺术博物馆(下称:于至楼)创始人章海威心目中的警句,其不仅成为这座民间博物馆的命名出处,也体现了他对于江南庭院艺术保护和研究的期望——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

于至楼一景。傅飞扬 摄

  水波荡漾的荷花池、雕梁画栋的长廊、独具韵味的合院天井共同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走进于至楼,明清时期的江南庭院器物有序分布,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梦想悄然“绽放”。

于至楼里的石雕艺术藏品。傅飞扬 摄

  “最初的时候,收藏家具只是我的个人爱好。2011年,我辗转金华、丽水等地,开始收藏古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中式庭院的学术性研究以及收藏保护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所以就竭尽所能,一件一件收集起来。”章海威近日受访时说。

  如今,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于至楼拥有2000多件相关藏品,均为唐代以来的庭院艺术构件,包括石雕、木雕、民居等,其中石雕艺术,反映了中国江南庭院艺术的风貌。

明代晚期的庭院花坛构件。傅飞扬 摄

  章海威介绍说,目前,于至楼里的藏品共耗资7000余万元,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每年大概可吸引2000多名参观者,“接下来,我们会在宣传上多做文章,比如打响‘江南庭院’这样一个品牌,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参观打卡,更好地传播庭院文化。”

  不同于寻常的博物馆,于至楼里,价值不菲的藏品没有设置围栏、保护罩,也没有“禁止触摸”的标识。当手掌摩挲着来自数百年前的器物,人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在自家庭院中的日常生活。

石雕《戏彩娱亲》。傅飞扬 摄

  “院子是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的符号。”章海威认为,石雕不属于易碎品,让它与流动的空气相接触,更能起到保护作用。“欣赏这些古老的艺术品,就是需要能近观、能触摸,才会更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小朋友在于至楼里拍照。傅飞扬 摄

  今年41岁的章海威已经把传承、弘扬江南庭院文化视作长远追逐的事业。他表示,2024年上半年,他们会联系相关专家学者,梳理江南庭院的资料并结集成书,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共同打造庭院文化的“乌托邦”。(完)

【编辑:黄钰涵】
推动城市公交多样化发展(纵横) - 中伊能源合作谱写绿色新篇章(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推动城市公交多样化发展(纵横)

发布时间:2024-04-27 23:13:52 来源: sp20240427

  前不久,江苏无锡推出动态公交和响应式停靠公交服务。服务试点运行以来,获得不少市民点赞。

  所谓动态公交,其实就相当于公交版的网约车。市民用手机打开相应的服务页面,即可在线预约叫车,兼具公交车和网约车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作为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公交车性价比更高;另一方面,网约公交车灵活机动,不必逢站必停,主打的就是“点对点”接送,可以实现“随叫随到”。

  有数据显示,2014—2019年,坐公交的人每年都在减少,客运量平均每年自然流失2.41%。一些地方的公交出现经营困难,寻找破局之道势在必行。当人们的出行选择越发多元化,公交如何在多种交通方式中寻找新定位、新角色?网约公交车或许提供了一个思路。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模式会不会“叫好不叫座”,反而造成了浪费?事实上,尽管乘车需求相对分散,但网约公交车的客源往往比较稳定,只是需要通过精准有效的整合,进一步摊薄运营成本。预约量较多时,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生成最优路线;进入服务闲期时,车辆可以停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地点等候,减少低效运行。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约公交车的积极作用。

  针对乘客的不同需求,一些地方正积极探索公交发展新路径,推动多样化发展。广东东莞等地推出“公交婚车定制”服务,被赞“既时尚又低碳”;山东滨州的“公交+”不断推出新服务,非急救转运服务、农村客货邮融合可圈可点;浙江宁波公交集团开通“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模式的接驳线……在票价难以覆盖成本、服务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增强“造血”功能。

  给予城市公交足够的创新空间,管理上应做到张弛有度。前不久,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定制公交管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等举措,为城市公交服务的提质增效夯实了政策基础,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能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城市公交要“多条腿”走路》)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5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