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专家:中国血友病从按需治疗向个体化预防治疗转变

发布时间:2024-05-04 08:04:05 来源: sp20240504

   中新网 上海4月17日电(记者 陈静)血友病是一类遗传性出血性疾病。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学组主任委员杨仁池教授17日对记者表示:“中国的血友病诊疗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按需治疗方式向更积极、更高效的个体化预防治疗转变。随着诊疗方案不断完善,中国的血友病诊疗将更加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更多患者能够实现‘零出血’的治疗目标。”

  据了解,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身体止血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统称,患者的主要特征为出血不止。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各异且种类繁多。

“百科名医汇—国际血友病日—血友病百城关爱主题义诊”项目正式启动。(武田中国供图)

  记者在此间获悉,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跨国药企支持的“百科名医汇—国际血友病日—血友病百城关爱主题义诊”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在2024年4月至5月期间,覆盖全中国30个城市,将为超过600名患者提供帮助。据悉,今年,世界血友病日以“认识出血性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为主题,呼吁关注所有出血性疾病,提升科学认知,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让每一位出血性疾病患者享有更积极、更高效的治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血友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血友病领域的行业发展,为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血友病主要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血友病最为常见。从发病机制来看,A型血友病患者体内先天缺乏凝血因子Ⅷ,常发生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在轻微创伤后出血难以停止。如果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假性肿瘤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据介绍,血友病是可医可治的。近10年来,中国血友病诊疗取得了长足进步,治疗药物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伴随第三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的出现,中国A型血友病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在中国血友病诊疗发展历程中,数字化创新疗法应用是重要的里程碑之一。2020年,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剂量计算软件在华获批,中国进入血友病个体化治疗时代。迄今,越来越多的A型血友病患者能够通过结合药代动力学特征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依从性和可及性均得以提升。

  支持开展“百科名医汇—国际血友病日—血友病百城关爱主题义诊”项目的跨国药企方面当日表示,其不断致力于为中国患者带来与全球同步的创新诊疗。未来五年内,该企业将在华引进多款罕见出凝血疾病领域的创新治疗药物。(完)

【编辑:张子怡】
专家出手助产业驶上“高速路” - (人权行动看中国)山西介休保障健康权益探索:生活更健康、未来更可期

专家出手助产业驶上“高速路”

发布时间:2024-05-04 08:04:06 来源: sp20240504

原标题:专家出手助产业驶上“高速路”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芦花鸡养殖户马海涛受益于科协专家的技术辅导。图为马海涛站在自家鸡舍内向专家介绍近期的养殖情况。 记者 王延斌摄

  11月7日,国家蛋鸡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宁中华又一次从北京赶到千里之外的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他此行的目的是见一位遇到难题的老朋友。在汶上,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秋农牧)董事长贾正国早早地站在公司门口迎接,两位老朋友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宁中华是济宁市科协组建的农业科技专家库成员。让贾正国尝到新品种畅销甜头的粉壳鸡蛋、绿壳鸡蛋便是宁中华教授的手笔。12年来,科学家与企业家通力配合,让金秋农牧连闯两关,直至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在济宁市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像宁中华一样的科协专家还有不少。他们聚集到当地的主导产业链上,沿着产业链条寻找断点,查漏补缺,疏通堵点,直至推动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

  “三库一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擎

  南葛村是济宁市下辖县级市邹城大束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但是,这两年却因为种蘑菇而声名鹊起,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示范基地。

  南葛村的崛起离不开一位科协老专家——张金香。

  记者见到张金香的时候,这位年逾六十岁的济宁市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正在当地的食用菌大棚里劳动。在菇农们眼中,从香菇菌棒的注水、疏蕾到香菇大棚的通风、喷水,从香菇菌种繁育到栽培技术,从食用菌产品加工到市场营销,“老专家没有玩不转的”。

  在他的推动下,29名南葛村菇农先后加入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地达到满棚状态,每年400余万元的产值鼓起了农民兄弟的腰包。

  济宁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勇告诉记者:“我们依托51家市级学会、7家高校与众多科研院所等平台阵地,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智力密集优势,整合全市各级各类科技、科普资源,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库、青少年科技专家库、医学健康科普专家库、科普艺术团‘三库一团’,汇聚327位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引擎,为科技和科普贡献力量。”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有着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与农村、农业的实际相结合,把先进的技术推广开来,引导村民依靠知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是我一直在思考实践的课题。”说这句话的是山东省科协派驻济宁市梁山县雷黄村第一书记褚新民。

  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通过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实用技术,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产业链在哪里,专家就在哪里

  雷黄村的产业基础并不好,农民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主。2022年金秋,褚新民与山东省种业集团争取捐赠了部分“济麦22”原种,争取省级学会捐赠了部分农资,打造了100亩小麦良种试验田。

  由山东农科院培育而成的“济麦22”产量高且稳定,种植面积已经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

  有了好品种,关键怎么种。在种植过程中,褚新民带领当地百姓施用有机肥,推广定期喷灌、合理追肥、“一飞三防”等实用技术,还定期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小麦长势好,产量也高,可以给村集体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他还使用第一书记衔接资金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每年又能给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产业链在哪里,科协专家就在哪里;痛点在哪里,科协专家就研究哪里。”这句话是对济宁科协专家们的真实写照。

  12年前,贾正民还在彷徨——仅仅几千只芦花鸡,纯度还远远不够,一年二三百万元的收入勉强维持企业运行。满腹经纶的宁中华目光毕竟老辣,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你的选育方法不对”。

  专家介入,立即给出答案。原先人工群养的芦花鸡变成了“一只鸡一个笼”,育种方面从原先的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效果很明显。如今,贾正国已经拥有2万多只原种芦花鸡,扩繁群达到了18万只,每年2亿多元的产值让他感到满意。

  记者了解到,金秋农牧从小发展到大,从省到市,再到县,三级科协部门为其带来的专家还有很多,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在这里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唐辉送来的新技术让贾正国的芦花鸡打破了近亲繁殖的困境,展现了科技的魅力……

  不过,在贾正国心目中,在专家支持之外,科协对企业的扶持还有很多。

  2010年左右,贾正国的企业正经历从个体户到公司化的转型,但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成了大问题。关键时刻,当地科协送来了一个20万元的扶持项目,成为贾正国心目中“雪中送炭”般的举动。

  贾正国说:“当时,没有这20万元,可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记者 王延斌)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