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发布时间:2024-04-28 07:38:11 来源: sp20240428

原标题:银龄教师发展 提质增量为要

   “银龄计划”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一项创新举措。自2018年实施以来,这个计划吸纳了超过两万名中小学退休教师和近一千名高校退休教师,充分发挥了银龄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经验优势,提升了受援校乃至受援地区的教育水平,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成果。

   “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退休教师人数也将达到高峰。有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提高银龄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扩展其服务范围,凸显银龄教师的典范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看来,实现银龄教师队伍提质增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可依托制度、经济、教育、文化及数字化等多方面的赋能支持,推动银龄教师队伍发展,提升其服务效能。

   第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完善银龄教师组织结构。“老有所为”是老年人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是一种注重需求和权利导向的老龄化观念,又涉及个体偏好和能动性。因此,在推进“银龄计划”过程中,首先要强调权益保障。相关部门应在坚持双向选择原则的基础上,做好前期需求调研,注重对银龄教师的精准识别。援派单位不下发定额指标,不搞“一刀切”,以保障银龄教师行动成效,提升其参与感和获得感。其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优化用人制度。应建立健全银龄教师统计制度,构建信息库和信息网络,以实现银龄教师资源共享,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建立注册制,健全登记、培训、考核、注册等程序,完善项目聘请、短期聘请等多种聘请方式,形成有利于银龄教师充分施展才能的选用机制,以确保银龄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流动性,最大限度释放银龄教师活力。

   第二,优化持续服务机制,满足银龄教师基本需求。经济赋能是指通过提供经济资源、支持和机会,促进特定个体、组织和社会群体实现发展。对于银龄教师而言,经济赋能包括确保受援学校协助银龄教师适应当地环境与生活方式,帮助他们调适自身知识与经验适应工作需求,提供日常服务与保障措施等。针对高频服务事项,如医疗、社保、生活缴费等,应设立覆盖基层的线下办事渠道,同时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以满足银龄教师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受援学校应实行工作弹性化管理,充分考虑银龄教师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及心理需求,如可鼓励银龄教师“结伴同行”或组团式相互支持,补齐社会心理服务短板。受援学校和援派学校都应关心关注银龄教师及其家属群体,为他们提供慢性疾病治疗、家属探望慰问等服务。

   第三,设立专门支持机构,拓宽银龄教师参与领域。尽管银龄教师在其学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知识和技术,也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可尝试建立专门机构或在线平台,提供最新的教育资讯、教学方法等资源和学习服务,以满足银龄教师继续学习的需求。建立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学习服务平台及常态化协作机制,实施模块化服务组织方式,帮助银龄教师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为关键的是,相关机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置于首要位置,通过常态化推进教德培育涵养,提升银龄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推动银龄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第四,树立积极老龄观,提高银龄教师的价值认同。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对老年人的认知偏差,往往低估老年人的价值,忽视这一群体的潜在贡献和丰富经验。对此,社会和政府应树立积极老龄观,提高对银龄教师的价值认识和支持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宣传银龄教师积极生活、学习、工作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事迹,强调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潜力,以改变人们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刻板印象。此外,通过社区活动、老年教育和代际学习等,进一步加深青年人对银龄教师的价值认同,同时鼓励老年人主动融入社会、融入教育事业,实现自我发展。地方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应共同努力,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激发退休教师参与“银龄计划”的积极性,营造更加关爱和尊重银龄教师的氛围。

   第五,增强教育数字化,助推银龄教师实现“数字蝶变”。在数字技术快速改变教育方式和环境的背景下,为银龄教师提供多方式、多类型的数字支持,助其更好适应数字化教育的要求颇为关键。首先,应为银龄教师提供数字技术方面的支持,包括提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在线教育工具的使用指导以及数字资源的管理帮助等。其次,促进跨代交流与协作,银龄教师可与年轻教师合作,形成跨代团队,实现知识传承,同时还可以融合经验与数字化技能,充分发挥各代教师的长处,共同推动教育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受援学校还应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共同体等创新实践,让数字化教育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充当银龄教师的协作伙伴,创建温馨互助社群,定期组织经验分享和学习活动,减轻银龄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中的孤立感。最后,建立明确的支持和发展机制,制定数字化教育指南,协助银龄教师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建立信心并受到认可。

   银龄教师队伍提质增量,离不开全面、深入、系统化的框架。这个框架应当关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包括积极老龄化的主导理念、生涯效应的精神指向、多样化平台构建以及多元支持策略的制定等。通过这些综合性赋能措施,可以帮助老年人在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中,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认同,进而为银龄教师提质增量创造更具活力和包容性的环境。

   (作者:马丽华,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责编:李昉、孙竞)
【3.15特别策划】“我妈被狗血短剧套路,已花了数万元” - “康养晋城”再添“金字招牌” 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

【3.15特别策划】“我妈被狗血短剧套路,已花了数万元”

发布时间:2024-04-28 07:38:12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3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相爱的两人刚克服误会走到一起,财阀未婚妻就开始登场。男主对未婚妻撂下狠话,家族企业却突然遭遇危机,急需未婚妻帮助。女主知道后决意分手,男主伤心欲绝,四处打探女主消息,等找到女主后,女主身边多了个孩子……”

  15秒一个小反转,30秒一个大推进,最后的10秒留一个悬念,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中老年人的“多巴胺”。

  而当“正妻要扇‘小三’巴掌”时,一个收费窗口弹出,很多人会毫不犹豫付上几元钱甚至几十元解锁剧情。待一步步深陷后,已是几千上万的支出,只留下无数被“收割”的中老年人以及难以退款的困境。

  沉迷短剧几个月,一看花费数万元

  西西(化名)发现母亲沉迷于网络短剧,是在去年6月份。当时回老家帮母亲设置手机时,她注意到,微信里有很多笔短视频小程序支付账单。

  西西详细浏览了这些账单,“金额大部分在9.9元、19.9元、39.9元不等,有少数几笔是129元的,每个月合计有6000元左右的花费,几个月下来金额已达数万元。”

  受访者供图。

  由于平时在成都上班,她此前并未留意到,母亲已沉迷短剧良久。

  “我有婚约不方便……”“小妻生气孕吐,他慌……”“你俩在车里干什么……”在西西提供的微信截图里,一个个短剧交流群里,正推送着多个短剧小程序,上面充斥着各种狗血、爽文、套路化的内容。

  意识到母亲可能被骗后,西西果断关闭了其微信和支付宝付款渠道。“需要用钱的时候,我来支付,只能以这种方式约束父母了。”

  在沉迷短剧、日夜追更的中老年群体里,西西母亲的经历并非个例。

  “XX看剧扣费2元、9.9元,XX剧场1.9元、9.9元、9.9元、6.9元,XX剧场2元、6.9元、9.9元、2元……”翻看着父亲的手机,玫玫(化名)的心不由地一惊,仅一天时间,父亲就在短剧小程序上花费了几十元。

  受访者供图。

  “每集都要钱,他也不太懂,就一直付款,累计金额越来越高,他才想起来问我,但这离他开始付费已过去两三个月了。”父亲的行为让玫玫颇为无奈。

  比爱优腾还贵,短剧付费陷阱丛生

  一个个短剧推荐页面,点开却是一个付费项接着一个付费项。中新财经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中老年人为短剧“挥金如土”的背后,藏着“隐秘的角落”。

  “小程序短剧一般先在视频平台推广、引流,然后跳转到小程序,再吸引你付费观看。”按照西西的介绍,近日,记者通过视频平台随机点击观看了十余部短剧。

  套路大同小异,一般是前面几集或十几集免费观看,到了一定章节就开始付费解锁。在付费模式上,则需要充值换取相应的“看点”、“金豆”、“金币”、“K币”等“虚拟货币”。

  虽然每集只有几分钟,但这种主打甜宠、逆袭、复仇等类型的短剧,收费颇为不菲。其充值会分为多个档位,不同的档位收费几元至一百多元不等,来换取数量不等的“虚拟货币”。

  图为某短剧的充值档位,《用户服务协议》被默认勾选。截图自某小程序

  一些中老年人看到只需要几元就能解锁剧集,便果断充值,但一部100集的短剧算下来,收费可能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部分短剧小程序还会提供月度、季度以及年度会员。记者注意到,多个短剧小程序年度会员标价199元,有的高达365元,超过爱奇艺、优酷、腾讯等长视频平台的年度会员价格。

  虽然收费高昂,但小程序里提供的短剧资源却较为匮乏。有消费者表示,“小程序宣称各大热播短剧都可观看,但充值了大量‘虚拟货币’或年度会员后,却面临看完一部,少有剧可看的尴尬境地。”

  诱导消费、收费不合理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父亲讲,他在刷视频时付了一分钱,便默认开通了自动续费,累计花费600多元时才察觉到不对。”林林(化名)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老人很难发现,也不会自己取消。

  在黑猫投诉上,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另外,短剧小程序“自动扣款”、“乱收费”、“恶意欺诈”等情况亦常被投诉。

  记者体验时也注意到,不少短剧小程序的付款页面“陷阱丛生”,不仅穿插着福利充值广告,且缺少充值说明、使用规则、用户须知等。如果你开通了免密支付、刷脸支付,一个手滑便直接支付且无法退款。部分平台付款页面不可截屏,亦让人难以留证。

  在某小程序充值页面,除了缺少使用规则、用户须知等,还显示不允许截屏。

  很多人在小程序上充值后还面临着剧集变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母亲充值了年会员后,部分剧又要单独付费,且由于短剧小程序很多,很多付费过的剧找不到入口,就只能再付费看新的。”西西说道。

  糊里糊涂付费,是否涉及侵权?

  短剧平台用快节奏的剧情“请君入瓮”,又通过设置重重圈套,掏空一个个中老年人的“钱包”,这种运营模式是否合理?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闫兵认为,经营平台的收费规则应当公示得清清楚楚,消费者付费也应当明明白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了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他表示,具体到短剧平台,需要以显著的方式明示价格及收费规则,对于类似自动续费或自动解锁等功能,则更需要以醒目的方式提示消费者,并给予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相关服务的空间。显著提示的标准应当满足绝大多数人能够注意到。

  记者注意到,在“自动续费”问题上,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如果经营平台未能做到上述标准,则涉嫌违法违规。若短剧平台构成违法,则消费者有权要求其退还多支付的费用。”闫兵强调。

  商家“换马甲”、下架视频 消费者遭遇退款难

  即使有权退款,在现实中消费者也常会遭遇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的金额寥寥无几的尴尬境地。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与客服沟通退款时,要不找不到人,要不对方以各种理由不愿意退。还有商家“换了马甲”或下架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西西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按照付款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并下载12315APP,填写相关信息后,与客服沟通。一番操作下来,她表示,虽然退回了不少钱,但也有客服以自己正规或已经消费为由,不愿意退款。

  想要守护住“钱包”,仅靠消费者自身的力量并不够。面对短剧套路消费,闫兵建议,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监管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监管机构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并责令其退还非法所得。

  风口之处,泥沙俱下。中老年人作为弱势消费者,如何让他们不被“收割”,或还需监管的加码。

  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国家广电总局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开展“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又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

  如今短剧行业正撬动着上亿的财富“蛋糕”,但一个个“造富神话”背后,不该通过“套路”让消费者买单。(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