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 谋发展 促融合

发布时间:2024-05-03 16:00:13 来源: sp20240503

  “来西安发展已经10年了。在这次大会上,我遇到许多新朋旧友,也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第四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以下简称“陕台会”)近日在陕西西安举办,参会的陕西台商黄洁如这样说道。

  

  打造投资热土

  本届陕台会以“抢抓新机遇 共享新发展”为主题,通过举办专项推介会、产业对接会、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并组织台资企业代表和台湾青年赴陕西多地参观考察,推动不同产业、领域和地域的两岸嘉宾交流合作。

  “陕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教育科技实力雄厚,工业基础配套完善”。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说,近年来,陕台产业合作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软件服务、第三代半导体、精细化工等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合作企业,助推双方合作向高端、智能、绿色领域拓展。相信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对外开放的环境将更加完善,比较优势会更加凸显,必将成为吸引台商台企“西进”布局、抢抓先机的一方热土。

  据统计,截至目前,陕西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018家,实际利用台资超70亿美元,年均贸易总额达到800亿元人民币。陕西省省长赵刚说,近年来,陕台双方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各类经贸平台载体作用,持续深化在各领域、各行业的交流往来和务实合作,双方交流日趋活跃、互惠互利未来可期。希望广大台湾同胞一如既往支持陕西发展,持续巩固合作成果,携手谱写融合发展新篇章、开创共赢发展新未来。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说,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航空、汽车、装备制造、文旅等领域崛起。期待陕台两地产业精准对接,促进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

  推动经贸合作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杨凌综合保税区、渭滨互联网产业园……参加陕台会的台商分赴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延安、杨凌等地,考察当地产业园区、高科技企业、重点产业项目等情况。台商们纷纷表示,陕西发展态势良好,是一片投资热土。

  “这是我首次在陕投资。”参观丝路科学城前一天,台商赖圣勋前往西安曲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申请办理了新公司注册登记。依托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系列文创产品开发,将是新公司的发展方向。

  金石(广州)国际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鼎盛说,“陕西资源和环境优势明显,可引进更多台湾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携手发展,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更上一层楼。”

  “汉中有着丰富独特的农产品资源。我考虑引进应用台湾地区先进的智慧农业网络,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汉中园区状况。”台湾农产民生消费合作社理事会主席古秀烽说,“一路上,相关人员热情介绍当地资源,我看到了很多合作机会。”

  “汉中有很好的原生猕猴桃资源,但利用率不高,其实可以把猕猴桃有效成分进行充分萃取并利用。我们打算寻找合适时机,再组织一些农业企业前来深度考察。”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林启进说。

  助力青年追梦

  “这次来陕西,我体验了周到细致的服务,感受到良好的营商环境。希望更多台胞来陕投资兴业,带亲朋好友到祖国大陆走走看看。”台湾青年何雅芬说。

  在“情牵两岸 筑梦陕西”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沙龙上,来自两岸的青年代表及高校学生代表60余人参加座谈。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业项目和创新感悟,并纷纷表示,陕西发展空间广阔,两岸青年要携手并进,共享发展机遇。希望两岸同胞心连心、手牵手,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在陕台会推介会上,宇腾新材料二期项目、中融星河陕西大厦项目、商洛数字康养体系项目等19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创历届之最。“我主要做贸易和电商方面的工作,这次来到陕西,希望寻找到更多更好的货源。”创业台青翁鼎钧说。

  本次陕台会期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传感器、农业及生物医药、商贸及现代服务业等7个专项产业对接会举办。来自台湾岛内的企业家和陕西各市有关部门分别进行洽谈对接,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

  “作为重要的情感纽带和经贸桥梁,陕台会将持续推动两地文化沟通、智慧融通、开放互通,为增强台胞台企扎根陕西发展的信心、持续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贡献力量。”陕西省台办主任刘天雄说。

(责编:牛镛、岳弘彬)
深化务实合作 增进人民福祉 - 地下岩浆喷发风险致冰岛一城镇居民紧急疏散

深化务实合作 增进人民福祉

发布时间:2024-05-03 16:00:14 来源: sp20240503

  11月6日,参观者在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越南展台挑选商品。   新华社记者 李梦娇摄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与共。近年来,中越双方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12月5日上午,中越国际班列抵达石家庄国际陆港。   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国际班列——

  畅通经贸投资往来

  12月5日上午10时许,伴随着阵阵汽笛声,经过27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一列满载越南木薯淀粉等产品的国际货运班列缓缓驶入河北石家庄国际陆港。

  本趟班列搭载了35个集装箱约800吨越南货物,11月30日从越南河内东英站启程,经广西凭祥口岸入境中国,最终抵达石家庄国际陆港。随后,这批货物将有序分拨至京津冀地区及全国市场。

  “石家庄—河内之间的中越国际班列为两国经贸往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通道。”越南铁路运输与贸易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阮黄青介绍,以往越南的商品经海运到达京津冀地区至少需要15天时间,如今有了这条班列线路,货物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效能大幅提升。

  今年7月24日,首趟石家庄—河内之间的班列开行,迄今已累计运输货物超过1.8万吨。河北陆港集团董事长刘瑞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石家庄—河内之间的班列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也给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石家庄—河内之间的班列是中越国际班列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首趟中越国际班列经广西凭祥口岸出境驶向越南河内。6年来,仅广西开出的中越国际班列就超过1000列,累计运送进出口货物59.54万吨,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快车道”。

  中越国际班列开辟了中越物流运输新通道,大幅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一名多次通过中越国际班列运送农产品等商品的越南经销商表示,中越国际班列为越南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越南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中越国际班列构建起中越铁路货运进出口双向通道,让越南及东盟优质产品与中国消费市场充分对接,加强了双边贸易往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越经贸往来,为两国产业资源互利互惠,实现资源互补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表示。

  “期待越中两国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提升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两国和地区间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惠及两国民众。”阮黄青说。

  越南嘉莱风电项目远景。   林伶利摄

  风电项目——

  推动能源转型发展

  在越南中南部嘉莱省公则若县县城以西,数十座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徐徐转动,为当地生产生活供应源源不断的电力。

  这是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设计施工的嘉莱风电项目,由两个风电场组成,目前已完成全部64台风机吊装,具备并网发电能力,已部分投产发电。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林伶利介绍,该项目选用国际先进的大容量、高塔筒陆上风电机组,发电量大、占地更少。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9.7万吨,减排效果显著。林伶利表示,期待中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

  精通中越双语的越南籍员工阿贵,2021年担任嘉莱项目行政副经理兼翻译。“这个风电项目对我们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为能成为项目的一员而感到骄傲!”阿贵说。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一批中国企业来越助力当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嘉莱风电项目、德农风电项目、正胜风电项目……一座座风能电站为缓解当地电力短缺提供了中国方案,让不少越南家庭用上了“绿电”。

  “中国的‘双碳’目标和越南的净零排放承诺为双方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深化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南国家大学河内自然科学大学先进材料、绿色发展实验室博士河明玉表示,通过共同努力,两国将在绿色科技领域实现更深层次协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龙江工业园内,方正电机(越南)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的当地员工正在工作。   黎国忠摄

  工业园区——

  带动就业改善民生

  龙江工业园位于越南南部前江省,距胡志明市新山一国际机场50公里,距西贡港集装箱码头5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内,各类运输车辆往来穿行,一派繁忙景象。

  龙江工业园是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综合性工业园区,是中国商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工业园入园企业的产业规划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建材化工3个领域。自2007年成立以来,工业园的发展得到了中越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越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目前,园区项目开发面积超过85%,共引入包括41家中资企业在内的53家企业入园投资,其中48家入园企业已正式投产。统计显示,园区工业产值占前江省年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35%,在前江省进出口额中的占比超过45%。

  龙江工业园的投入运营为前江省和周边省份提供超过3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27岁的阿贞是园区入驻企业的一名职工,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园区工作。出于工作需要,她自学了中文,同记者交流时已能用中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已经在这里工作5年了,现在的收入很稳定。”阿贞说,她刚换了一辆新摩托车和一部新手机,还用攒下的钱帮家里翻新了房子,“我很自豪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36岁的阿俊是园区内一家企业的安全事务主管,已在公司工作多年。“除了生活有了改善,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有了提升。在园区的工作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对未来更有信心。我希望能在公司长期发展,身边不少朋友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阿俊说。

  龙江工业园副总经理唐震宇表示,扩大就业是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最直接、最可持续的方式之一,“我们将加大力度吸引各领域优秀企业入驻园区,为越南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选择,让他们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据介绍,今年5月,龙江工业园曾为前来参观学习的越南前江大学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欢迎他们毕业后来工业园施展才华,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龙江工业园总经理余索表示,中越两国在龙江工业园项目合作中取得的经验,为在越南其他地区和境外设立经贸合作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相信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交流合作,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更强劲动力。“龙江工业园将致力于深化中越经贸投资合作,不辜负两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以实际行动为两国经济携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余索说。

  河内轻轨2号线列车驶入站台。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轻轨列车——

  助力民众便捷出行

  12月7日清晨,记者从始发站登上了河内轻轨2号线列车,车厢里有很多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学生。他们说,搭乘轻轨比坐摩托车安全,也不会堵车,比坐公交车快,不用担心上课迟到了。

  河内轻轨2号线是越南首条城市轻轨项目,由中国中铁六局总承包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投资总额8.68亿美元。中铁六局国际事业部越南项目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王忠友介绍,该项目是河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条交通主干线,项目全线长约13公里,设有12座车站。该线路开通后对缓解河内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列车行驶到安义站,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两个孩子走进车厢。小朋友透过车窗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脸上充满惊喜与好奇。在交谈中得知,妈妈叫阮氏鸾,是一名普通的河内市民,平时经常搭乘轻轨到市区上班,但孩子们还没有坐过轻轨列车,今天是特地带他们前来体验。“第一次乘坐轻轨,很快很舒服,真让人高兴。这种感觉太棒了!”阮氏鸾的儿子陈日光说。

  车厢里,还有不少从外地来河内旅游的越南民众。作为河内的一处新地标,轻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游客到此“打卡”,很多人专门购买轻轨车票,来体验这种便捷的出行方式。“轻轨的开通,给我们带来了绿色出行的新风尚。”阮氏鸾说。

  据河内地铁公司统计,自2021年11月开通运营至今,河内轻轨2号线已累计载客近2000万人次。河内地铁公司总经理武鸿长介绍,今年9月2日越南国庆日当天,轻轨列车运送乘客近5.6万人次,创下了开通运营以来的新纪录。

  中国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帮助当地培养了首批轻轨驾驶、运营、维修等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越南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越南工程师杜文进如今已经是河内轻轨通信信号系统的骨干力量,但他入职前对轻轨运行知识知之甚少。项目运营前,中方专门安排他和其他越南员工前往中国培训,不仅聘请了19名经验丰富的中方专家给他们授课,进行岗前培训,还让他们深入城市地铁运行线路实习。“通过系统培训,我学到了相关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有信心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轻轨列车平稳运行。”杜文进说。

  “中方对参与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持积极开放态度,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公路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重点。”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说。

  “中国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利,期待两国务实合作结出更多果实,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河内建筑工程师阮文辉对记者表示。

  (本报河内、石家庄12月11日电  记者杨一、刘刚、杨晔、张矜若、白元琪、谢佳君、王海林、孟祥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