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管理要‘两手抓’”(“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发布时间:2024-04-27 22:39:23 来源: sp20240427

  李华在车间检查设备情况。   周宇旗摄

  李华(左)带领团队检查新品生产现场。   严立政摄

  穿上白大褂,用工作帽罩起一头利落的短发。下午3点,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华快步走进固体制剂车间。

  “新药生产的岗位,还适应吗?”

  “一定要熟悉流程,按规范操作。”

  来到生产流水线,与员工交流;转到药品包装车间,细致查看情况……这是李华的日常巡查。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18年来,李华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

  2006年,李华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毕业后回到广西,成为百会药业固体制剂车间的一名技术员,从事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药品生产是十分严谨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原料哪个先投、温度控制在多少摄氏度,都要经过工艺论证。”在药品生产一线,李华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一路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

  2018年,为了更好地清洁药品生产线,防止药品交叉污染,她和团队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申请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压片机料斗”和“一种制药用压片机”两项国家专利。

  “现在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新设备来的时候我们都要调试,有的甚至要重新进行工艺摸索。李书记总是把问题考虑在前,在拿出方案的同时准备好备用方案,统筹下阶段工作。”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李枝惠指着车间崭新的压片机说。

  “技术和管理要‘两手抓’。不仅要在技术创新上打头阵,还要抓好管理,带领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李华说。

  李枝惠自实习起就由李华亲自带教,时至今日,回忆起多年前的一幕场景,她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老药厂经济效益有待提升,面对缺乏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常有员工跳槽。在一次固体制剂车间的巡查中,刚升任车间主任不久的李华用试制的药片拼出了“5000”的字样。

  “李主任,这是我们今天的任务数吗?”有人发问。

  李华笑着摇头,“这是我的目标,一年时间,我要带着你们实现这个工资数。”

  “我当时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大家都觉得李书记说的是玩笑话。”李枝惠说,“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李书记带领我们结合新设备操作钻研改进工艺,鼓励我们参与技术改进课题、车间管理、生产管理等,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个目标真的实现了!”

  在李华的影响和带动下,李枝惠也一路成长为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李书记面对困难有冲劲、敢担当,我们看着也很受感染,不由地想要向她看齐。”

  身为党员,李华觉得自己的责任不仅于此,“许多员工都很信赖我,碰到什么困难也愿意和我说。”

  前些年,为了适应生产扩大化、现代化的要求,百会药业需从旧厂区搬迁至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员工中出现了一些担忧情绪。

  身为工会主席,李华做了大量调研,她发现,工人们主要是担心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操作,也担心新厂区生活不方便。

  “公司一线,绝大多数是在老药厂干了半辈子的老员工,在适应生产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尽量保住大伙儿的饭碗。”在李华等骨干的建议下,百会药业大力培训员工掌握新设备操作技能,分阶段上线现代化包装生产线,并在新厂区内设置了员工食堂方便员工就餐。

  结束日常巡查,已到了临近下班的时间。

  “还不能下班。”回到一楼换装区,李华脱下白大褂、摘下工作帽,快步向办公楼走去,“有一件大事耽搁不得!”

  “类似的一款胃药,原研药的价格约是我们的10倍。”拿着铝碳酸镁混悬液的小条袋,李华骄傲地说,“这是继2021年后,我们又一个申报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产品。”

  说完,李华一头扎进了液体条袋生产线的生产规划工作中。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7日 1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玉米价格波动,后期走势如何? - 数据见证“镍都”新发展 打造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金昌样本”

玉米价格波动,后期走势如何?

发布时间:2024-04-27 22:39:25 来源: sp20240427

  近几个月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行。尤其是近日,东北、山东等地玉米价格低迷,跌势明显。玉米价格波动引起社会关注。后期走势如何?

  下跌幅度明显

  农业农村部官网显示,自今年9月开始,玉米收购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从9月份的每公斤2.79元下降至11月份的每公斤2.57元。换算成吨,每吨下跌220元。

  11月下旬开始到现在,玉米价格仍然下行。有媒体梳理多家华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发现,近一个月来(11月21日至12月20日),华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跌幅在100元至200元不等。

  进口玉米价格也持续走低。从港口玉米价格看:截至12月20日,锦州港港内贸易商主流收购价格每吨2360-2380元,较11月21日每吨下跌220-240元;鲅鱼圈港二等主流收购价格每吨2340-2380元,较11月21日每吨下跌200-230元;南方销区港口方面,下跌幅度也在每吨200元左右。

  根据往年情况看,在新粮上市季节,受供应量阶段性增加影响,国内玉米价格往往会表现出季节性下跌趋势。但自9月以来,一些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每吨下跌幅度超过400元。

  供大于求造成下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这次玉米价格下跌,是玉米供给大于需求、国际和国内市场共同作用叠加的结果。

  从供给端来看:国际市场供应过剩,特别是美国和巴西等主要玉米供应国增产,导致国际供应量增加,国际玉米价格降低。

  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2023年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比上年增加1723.2万亩,增长2.7%。

  据本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粮食产量数据,今年我国玉米实现创纪录增收,产量达2.89亿吨,同比增长4.2%。受去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影响,今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同比增长2.7%,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

  从需求端看:玉米需求端疲软,国际上玉米需求没有大的增长,国内玉米需求也不旺盛,特别是现在猪肉价格下降导致养殖户对玉米饲料需求不足。

  今年猪肉处于周期下行阶段,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位运行,11月价格同比下降31.8%。受生猪利润降低影响,生猪养殖业整体疲软。

  上述多种因素最终叠加导致玉米价格下降。

  后期走势如何?

  机构预测,四季度进口谷物到港量依旧处于阶段性高位。供应压力偏大,玉米价格或将继续承压。

  “从总体上来,玉米价格近期反弹的动力不足,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玉米价格低迷现象将暂时维持。”姜文来表示,从更长期的趋势来看,我国对玉米需求依然强盛,玉米反弹的大格局基本盘还很牢固,反弹是必然的。整体价格反弹主要依赖于需求的增加,暂时控制玉米供给、适当增加需求是玉米价格反弹的主要路径。

  姜文来表示,“谷贱伤农”,出售玉米收入是农户重要收入来源,关系到农民的腰包“鼓不鼓”,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玉米价格低迷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户种粮积极性。

  他认为,要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将其作为一件重要问题来抓。国家要加大玉米收储力度,让农民玉米有去处,避免农民收入受到过大冲击。国家充分利用玉米保护价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积极谋求出台适当措施,鼓励贸易商增加收储,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防止有不法商人压价谋利制造恐慌。(文/陈溯)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