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有说头、没看头”困局 非遗成河南文旅消费“新秀”

发布时间:2024-04-28 11:16:02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郑州11月28日电 (记者 韩章云)初冬时节,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地坑院里,游客们沉浸式畅游地下古民居,体验传统陕州民俗风情。地坑院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升温,这一非遗技艺也被更多的人关注到。

图为游客畅游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资料图) 韩章云 摄

  曾经,有说头、没看头、难见实物、难以体验等问题,一直束缚着非遗文化的发展,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11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河南文旅部门负责人通报,当前,该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资金支持、创新转化等方式,让非遗“出圈”,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介绍,河南已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省级1030个;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万余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6名,省级1147名。4个项目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河南省财政近三年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约1.2亿元。

图为外国留学生在河南焦作学习太极拳。(资料图)韩章云 摄

  当前,河南正通过多种方式助力非遗被“活化”为可看可感、可亲可爱的产品及体验场景。

  吕承俊介绍,河南先后组织100多个非遗项目和300多名传承人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全国性展览展会,展示河南非遗魅力;同时,创新举办2022河南“寻找非遗新青年”活动,挖掘培育青年传承人群,带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支持景区、场馆打造“非遗里的河南”常设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

  此外,河南还创新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引入国内优质团队,先后在河南省15个乡村(古镇、景区)挖掘非遗内涵,活化利用非遗资源,开展乡村营造活动,共落地140个非遗空间、149项非遗文创,探索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河南经验”,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而“非遗购物节”则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活动覆盖超2000家非遗店铺,销售额破1亿元。

  如今,行走河南,无论是景区还是文化场馆,或是夜市、街区,民众“拥抱”非遗的机会大大增加。洛阳,随着汉服风起,洛绣被匠人们用于汉服制作;在开封,观众可以在开封市博物馆体验朱仙镇年画制作;在信阳,游客有机会亲手炒作毛尖茶;在焦作,太极拳文化吸引不少外国人到陈家沟拜师学艺……一大批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遗已积累大批“粉丝”,消费者也乐于为之买单。

  吕承俊表示,非遗源于生活,“出圈”亦是回归,河南将持续做好非遗的挖掘、保护、展示和传播,推动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当代生活,焕发新的活力。(完)

【编辑:刘阳禾】
两岸青年用镜头记录茶马古道故事 - 中国工信部:三方面发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两岸青年用镜头记录茶马古道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28 11:16:04 来源: sp20240428

新华社台北11月4日电(记者刘斐 石龙洪)2023茶马古道纪实摄影展4日在台北开展,展出的约80幅作品体现了两岸青年摄影者对古道沿线地区的观察与记录,呈现古道上的生活故事与历史记忆。

11月4日,观众在台北参观2023茶马古道纪实摄影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11月4日,观众在台北参观2023茶马古道纪实摄影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茶马古道纪实摄影活动自2017年举办以来,已有逾百名两岸青年携手通过脚步及镜头记录新时代茶马古道地区的变化,共同见证了进入雨崩村的骡子被越野车取代,前往神瀑的泥泞山路变为整齐划一的石板阶梯。

茶马古道因茶而生,分三路途经川藏、滇藏及青藏等地区,自汉唐以来,茶马互市形成了该多民族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服饰、饮食,丰富了地区个性。

策展人、中华竞争力交流协会理事长蔡佳麟表示,走古道,探新道,每一个足迹都是一份记忆,每一个快门都是一页历史。茶马古道纪实摄影营途经的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是滇藏线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许多参与过活动的同学都认为这是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希望两岸青年能记录及见证古道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见证,懂得珍惜当下。

今年7月参加该活动的云林科技大学学生蔡昀轩说,丽江古城的繁华令人惊叹。古城的包容性吸纳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的人生活其中,而自己也被吸引进去用图片记录眼前的一切。在记录云南地区文化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反思自身所处文化未来的可能性。

11月4日,观众在台北参观2023茶马古道纪实摄影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11月4日,观众在台北参观2023茶马古道纪实摄影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江采苹2018年参加该活动时在台湾师范大学就读。她发现,江苏宜兴的紫砂壶与云南香格里拉的尼西黑陶在制作过程中都有拍打的工艺。这种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巧合”让她对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议题产生了思考。“我非常喜欢过去那种单纯质朴的生活方式,希望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能保留些许传统。”

现在从事出版编辑工作的李迎华2019年参加该活动时在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就读。他说,参加活动的两岸青年有着对彼此的好奇,在相处中逐步了解对方的生活、经历、想法等,并且借由多样的活动使情感产生了紧密的联结。“我想,这就是交流的意义。”

此次摄影展由中华竞争力交流协会主办,将持续至16日。

(责编:艾雯、贾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