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人民观点)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3:49 来源: sp20240429

  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合作共赢才有未来。开门搞合作,开放谋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要义

  

  “朋友你定要去,去乘那火车翱翔。滚滚向前的车轮,便是我们的翅膀。我的家乡,有了腾飞的力量……”在肯尼亚,传唱着一首关于蒙内铁路的动听歌曲。作为中国与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蒙内铁路运营6年多来,截至今年9月底,旅客列车平均上座率达95.8%,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已成为加快肯尼亚现代化步伐的“大动脉”。这条世纪铁路让“连接国家,走向繁荣”的目标一步步变成现实,为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中非合作共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作为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巴经济走廊胡布电站项目可满足400万巴基斯坦家庭的用电需求,为当地每年节省数亿美元的发电成本;在布隆迪,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项目不断推广,惠及2.25万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激发起各国互联互通、合作发展、创新发展的澎湃活力,绘制出一幅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充分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的益处”“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秉持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共建“一带一路”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实现各方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实践证明,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合作共赢才有未来。开门搞合作,开放谋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要义。回首第一个蓬勃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让合作共赢的力量直抵人心。展望下一个金色十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惟有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才能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新图景。

  历史深处,驼铃阵阵、舳舻千里,张骞策马西去、郑和扬帆南下,在万里丝路上播撒善意和友谊。古丝绸之路以其连接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著称,也因海纳百川而行稳致远。时光流转,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成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持续做大合作增量,扩大互利共赢,沿着这条阳光大道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抵达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1日 05 版)

相关报道:

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推动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责编:岳弘彬、曲源)
在国博领略自然之美 - 粤首艘3000吨级海洋执法船在深圳入列

在国博领略自然之美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3:50 来源: sp20240429

丹顶鹤标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参观者拍摄蝴蝶标本。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北极熊傲然站立在冰天雪地中,丹顶鹤展开翅膀引颈高歌,川金丝猴憨态可掬地立于枝头,狼群在月色下围攻天山马鹿……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家园——大自然的奇迹”展览现场,一件件动物标本陈列于精心设计的场景中,生动展现了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缤纷景象。

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自然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的展览,也是国博首个自然生态类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魏娜介绍,展览共展示了672件动物标本,分为“尊重——动物多样之美”“共生——自然就在身边”“保护——建设美丽中国”3个单元,重点讲述中国的动物情况及近年保护成果,并延展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历史,让观众深切感受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呼吁大家关爱动物、顺应自然、保护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此次展出的标本几乎涵盖动物的所有门类,其中有不少已经灭绝的动物。”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说,“希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个展览亲近自然。”

展览中可以看到白颊长臂猿、绿孔雀、朱鹮、普氏野马等珍稀动物标本。朱鹮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有“东方宝石”之称,经过几十年的保护拯救,数量大大增加。普氏野马原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是当今世界唯一幸存的野生马种。经过多年努力,一度在中国野外灭绝的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700匹,成为中国物种重新引入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