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控股提前锁定退市 曾是脑白金母公司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5:28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4月18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4月18日的一则通告,几乎已为*ST民控(以下简称“民生控股”)的上市之路奏响尾声。

  民生控股背后的实控人是曾被视为“大佬中的大佬”的前山东首富卢志强。他的商业版图中,更为出名的还有泛海控股,但同样已于今年2月正式退市。卢志强的资本大戏,似也已走向黯淡落幕。

  *ST民控公告截图。

  曾是脑白金母公司,如今只有41名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民生控股在1996年就登陆了A股市场,简称“青岛国货”,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青岛国货公司。青岛国货对于不少青岛人而言,也是具有十足分量的时代记忆。

  但在此后的资本之路上,民生控股却数度变身,一场场跨界转型可以从其名称的变更中感受一二:青岛国货—ST国货—ST青健—健特生物—华馨实业—民生投资—民生控股—*ST民控。

  其中有几个阶段可圈可点。比如ST国货时期,上海华馨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开始了一系列“壁虎断尾”式求生,并剥离原有的零售业务,转向制药保健。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购买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所拥有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

  无锡健特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其生产的保健品脑白金可谓家喻户晓。收购之时,无锡健特已经控制了脑白金的知识产权,并拥有了脑白金的独家生产权。靠着脑白金这棵“摇钱树”,公司完成了ST青健到健特生物的过渡。

  但好景不长,随着脑白金的广告效应减弱,它也成了健特生物的弃子。“民生投资”时期开始,公司主业成为了商品零售业务与“炒股”,经营范围也变成了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及相应咨询与服务。

  到了2014年,公司再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更名“民生控股”,并逐渐由传统的商业零售商向现代化金融控股服务平台转型,布局典当与保险经纪等现代金融服务业。但在业内看来,近年来民生控股的业务进展却并不顺利,对外投资多次“精准踩雷”。

  民生控股也一直未能扭转业绩常年不振的局面。2022年年度报告更是显示其员工总数仅为41人。

  民生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截至2024年4月17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相关规定,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

  分析指出,由于股价过低,按照目前的股价测算,即便未来几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该公司股价也无法回到1元上方,达到“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退市条件,已提前锁定退市。

  卢志强。 图片来源: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官网

  实控人系前山东首富,在地产行业赚了第一桶金

  民生控股的上市之路不可谓不跌宕,而其背后实控人卢志强的从商之路则更加精彩。

  公开资料显示,卢志强1952年出生于山东威海。当过多年办公室副主任后“辞官从商”,下海经商并在房地产行业捞到第一桶金。他打造的泛海控股,于199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地产主业之余,卢志强也开始在金融投资领域大展拳脚。1996年1月,泛海控股作为创始股东之一的民生银行正式成立。到了2000年12月民生银行上市时,卢志强为第二大股东。

  背靠民生银行,“泛海系”也加速扩张,一度是国内少有的拥有全金融牌照的民营资本系族。有统计显示,顶峰时期“泛海系”版图涉足地产、能源、金融、科技投资等多个领域,参控股数十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

  与此同时,卢志强凭借手中广阔的人脉,经常和其他商业大佬联手做生意,力挺柳传志、支持王健林,他也因此被称为“大佬中的大佬”。其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2015年,卢志强以830亿元身家位列胡润百富榜第8名,并成为山东首富;2016年,卢志强维持在榜单前十的位置中。

  但好景不长,随着公司过度扩张以及频频“踩雷”,泛海控股走上了下坡路,2020年到2022年亏损金额逐年增加。2023年初,民生银行更是发布公告称向泛海控股索债70亿元。

  两者正式割席之后,泛海控股铩羽A股,民生控股如今也正走向退市的结局。(完)

【编辑:唐炜妮】
连续4年投资超千亿 我国民航业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新周期 - 吉林白城中级人民法院对黄德义等18人寻衅滋事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

连续4年投资超千亿 我国民航业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新周期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5:29 来源: sp20240429

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表示,2023年,我国民航业高效统筹安全运行、恢复生产和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航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行业运输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历经三年疫情冲击后民航固本培元、恢复发展的关键一年。”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全行业坚持稳中求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运输生产有序恢复,运行品质稳步提升,规划建设质效并举,改革攻坚取得突破,科教创新蓄势储能,国际开放合作深入拓展,民航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在飞行量逐步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情况下,运输航空责任原因征候和严重征候万时率分别较2019年下降71.2%和69%;在通用航空飞行量较2019年增长27.5%的情况下,通航事故万架次率较2019年下降42.1%。

一年来,经过七个阶段稳健恢复,国内航线客运规模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增长1.5%。在推动生产运行规模稳健恢复的同时,民航大力提升运行品质,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提升网络衔接能力和中转便利化服务水平;推进“减少航班取消和延误”“为首乘旅客提供便利”等工作,开展千万级机场航班靠桥率专项整治;新兴业务和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一年来,民航规划建设质效并举,202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元;科教创新蓄势储能,组织编制《民航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国际开放合作深入拓展,推进“一带一路”空中联通,积极参与国际治理。

李小鹏指出,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持续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加快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以民航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宋志勇表示,要准确把握民航2024年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随着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增多,我国民航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周期,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全面跨入提质增效阶段,逐步迈入产业融合时代,行业战略作用跃上新平台。

会议明确了2024年民航六项重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水平航空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狠抓人员资质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二是全面拉动航空市场需求,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为战略基点,挖掘国内市场新增长点,推动国际市场加快恢复,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行业发展品质,不断巩固民航比较优势。围绕提升民航核心竞争力,夯实行业建设发展基础,提升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协同提升生产运行效率,持续提升民航服务品质,全面提升行业综合效益。

四是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航空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民航产业创新,强化民航科教创新实力,深入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支持航空工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航空关联产业,推动民航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五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先立后破,进一步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民航主责主业,聚焦行业管理机制创新,积极落实中央改革任务,持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与时俱进提升治理能力。

六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民航系统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化巡视审计整改,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和群团工作。

(责编:杨曦、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