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前沿 2023研究前沿及其热度指数报告在北京向全球发布

发布时间:2024-04-29 10:19:03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睿唯安11月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会上向全球发布《2023研究前沿》报告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科睿唯安全球副总裁欧夏·格林斯基(Osher Gilinsky)等出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以“《研究前沿》十年:洞悉科学发展趋势,发现科学研究前沿”为题作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战略情报研究所学术所长杨帆研究员发布《2023研究前沿》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常进致辞强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和国家科技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一直把基础研究作为立院之本,发布《研究前沿》系列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重要举措。

  常进指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综合集成平台,成立7年多来,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智库研究理论方法,产出一批重要智库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

11月28日,“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向全球发布《2023研究前沿》报告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图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潘教峰表示,从201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战略情报研究团队与科睿唯安合作,面向全球发布《研究前沿》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经过十年潜心打磨,报告研究方法持续优化,核心内容不断丰富。结合报告内容并引入专家智慧,研究团队从宏观视角和中长期维度对报告内容进行全面解构和综合分析,从整体上前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从10年的时间尺度上来看,这些前沿方向因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客观呈现科学发展的清晰脉动和连续图谱,突出反映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科技突破和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与特征。

  当天向全球发布的《2023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2023年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3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结果显示,综合11大学科领域整体表现,美国继续以强劲优势领先,在超过一半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中国稳居第二,在约1/4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英国、德国、法国保持前五。中国5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美国6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相对于美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优势突出,生态环境、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有望形成新高地,信息科学、物理、数学竞争激烈,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差距拉大,临床医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相差最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余颖,还分别以“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非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机遇”“电解海水制氢:挑战与机遇”为题做专题报告,针对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领域,进行学术化、专业化的解读与研讨。(完)

【编辑:刘阳禾】
导盲犬进景区不该再有疑问 - 新疆巴州秋日草原云海景观 云奔雾涌宛如浪涛

导盲犬进景区不该再有疑问

发布时间:2024-04-29 10:19:04 来源: sp20240429

  ■ 观察家

  为导盲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体现的是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善意。

  据荔枝新闻报道,在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一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带着盲人朋友和导盲犬进景区游玩,结果被保安拒绝。12月24日,东湖风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明文规定犬类确实不能进,导盲犬也是犬,进去后很多小朋友和老人会害怕,盲人进入景区可以让亲人陪同。

  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遇阻,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此前,也曾有过“公园保安拒绝盲人带导盲犬进入”“盲人和导盲犬没能坐上公交车”等新闻曝出。类似事件的一再发生,说明盲人携导盲犬出行的各项权益保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各地相关规定也存在不统一、“跟不上”的问题。

  此次事件中,涉事景区工作人员的回应重申了“导盲犬不能进”的规定,这与之前类似事件发生后,相关单位致歉整改,承诺加强员工培训的态度迥异。也就是说,至今在有的地方,导盲犬不能进景区、不能进公共场所,依然是明确的规定,而非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

  然而,类似的规定显然是立不住的。早在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这明确了导盲犬不同于一般宠物犬的特殊性质。

  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

  此外,近年来,各部门和一些城市都出台了细则来保障视障人士携带导盲犬出行。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就明确,视力残疾人持视力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可以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部门,都在明确这样一个常识:导盲犬可以进入公共场所。因此,任何以“导盲犬也是犬”“小朋友和老人会害怕”等理由拒绝盲人携导盲犬进入的,都站不住脚,以此制定的任何相关规定也都因与“上位法”的抵触而无效。

  导盲犬是盲人的助手和伙伴,在导盲犬的陪伴下,盲人可以走亲访友、乘车购物,这对其延长活动半径,加深社会参与程度,融入社会生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工作犬,导盲犬经过了特殊和严格的训练,不是普通的宠物,不能与一般犬类等同视之。

  所以,需认识到,为导盲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是在为盲人的无障碍出行和回归正常生活助力,体现的是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和善意。对此,各地需达成共识,更需在“规定”层面统一界定,不能动不动就把携带导盲犬的盲人挡在“门外”。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叶攀】